严打专骗老人的不法商家

烟台晚报 2018-09-11 11:36 大字

市民刘先生近日给烟台日报编辑部写信,反映他的父母被一些不法商家成功洗脑,陷进了精心编制的骗局之中,多次高价购买保健品、保健器械的情况。刘先生在信中说:“家里两位老人退休金加起来有上万元,自从迷上买保健品后,现在每个月都出现财政赤字……”刘先生希望通过媒体呼吁老年人:“不要再陷入购买高价保健品的陷阱了。”(详见9月4日《烟台晚报》)

能够推己及人,投书到权威媒体,呼吁更多的读者注意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为刘先生的社会担当点个赞。同时,也必须承认:刘先生一家所遇到的情况,绝非个案,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这些年来,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一些不法商家纷纷将商业欺诈的目标盯上了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相对于每天都在接受新生事物、思想活跃的青年人,现在已经退休在家的部分老年人的确存在着判断力下降,生活相对闭塞,精神上空虚寂寞等特点。加上有的老年人有着不菲的退休金,于是,这个更容易被误导和操控的社会群体,便成了一些不法商家眼中的一块“肥肉”。

尽管这些商业欺诈行为所兜售的商品既有保健品、药品、保健器械,也有风险极高的理财产品,但纵观这些商业欺诈行为,通常的套路不外乎四步:

其一,在一些居民区和酒店里临时租赁场所,搭建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其二,利用部分老年人好贪小便宜,时间充裕等特点,采取免费赠送鸡蛋、面粉等小恩小惠的手段,招徕老年人进场。其三,针对老年人寂寞孤独、需要关怀等心理特点,由一些受过话术和心理培训的营销人员和来路可疑的各种“专家”,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抚慰和洗脑宣传,在短时间内让老年人产生强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最后,“图穷匕首见”,以高价向中招的老年人兜售他们的各种伪劣商品。

之所以将这些不法分子的销售行为定性为商业欺诈,一是由于他们所兜售的商品的售价,远高于市场上同类商品的价格;二是由于他们所兜售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都被大大地夸大了。更不用说,其中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名副其实的“三无产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和普通的商业销售行为不同,一些针对老年人所量身打造的商业欺诈行为明显地带有洗脑的性质。老年人一旦中招,就会呈现出典型的被精神控制的症状。有的老年人视这些商家为“救星”,主动向子女隐瞒与这些商家的关系,心甘情愿地接受诈骗,从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专门针对老年人下手的不法商家已经成了当今社会上名副其实的一大公害,必须引起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们认为,要防止老年人被骗现象的继续发生,一方面,子女们应该加强与家中老年人的沟通,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防骗常识。同时,要多对老年人进行精神抚慰,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案例,此类商业欺诈行为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等特点,明显属于正在进行中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打击对象。有鉴于此,期盼有关部门能够借着此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东风,针对市场上这些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商业诈骗的不法行为进行一次集中的清理整顿,还社会一片晴朗的天。

本报评论员

周英杰

新闻推荐

教育最大的变革在课堂和学生

人物名片:诸葛文华,1988年入职,中学高级教师,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教感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相互激励,彼此成就。教...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