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式的英雄
烟台故事■人物
谭得水
前不久,为了筹建开发区烈士陵园纪念馆,我翻阅了一本革命史料《印记》。从书中我才知道,在烟台开发区的土地上,在战争年代,竟然也曾有一位“刘胡兰”式的英雄,她叫于敏。
于敏,原名李培珍,1913年出生在福山县城北盐场村一个士绅家庭。“9·18”事变后,于敏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带领同学们游行示戚、张贴标语,在街头上公开发表抗日演说。特别是到八角村(今属八角办事处)村办小学任教,后又到盐场小学任教期间,于敏结识了许多抗日进步青年,参加了福山民先组织,编写排演抗日剧目,到古现村(今属古现办事处)、八角、高疃等集镇巡回演出。1940年春,在堂兄李培勤的影响下,于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月份,于敏从胶东区党委党校学习回来后,被任命为福山县妇救会长。不久,于敏便与志同道合的杨蔼堂结为夫妻。
1941年5月,福山抗日形势恶化,国民党投降派陈昱(天津人)率其残部在古现山王家设立据点,疯狂地屠杀我党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于敏主动要求到敌占区工作,组织虎口夺粮斗争。她带领十几名自卫队员配合区中队用十几枚手榴弹和几挂放在水桶里的鞭炮,吓跑了40多个全副武装的伪军,夺回了近万斤粮食。1942年夏,于敏与区中队的同志趁着黑夜到日伪军的据点下喊话,舌战群匪斗顽敌,同志们开玩笑地称她是“小钢炮”。从此,“小钢炮”的名字便在根据地和游击区群众中传开了。1943年1月24日夜,于敏正在召开秘密工作汇报会,忽然村里枪声大作,喊声四起。于敏命令大家分散突围。她因产后虚弱,又患乳腺炎,坐在一户群众炕上,被陈昱的手枪队抓住。于敏被押进大王家村(今属古现办事处)的祠堂里,陈昱想劝降她。于敏给了他一个狠狠的耳光。于敏高声叫骂,大义凛然地说:“你们想从我嘴里获得党组织的情报?办不到!”残暴的敌人把她按在墙上,把她的十根手指全部钉上了铁钉。于敏痛得咬破了嘴唇,双目喷射着仇恨的火焰。1月29日午夜,大地万籁俱寂,时而传来一阵阵狗吠声,敌人把于敏秘密押到牟城吴家村(今属古现办事处)西北面山坡上,刽子手先用大刀砍了几名爱国同胞和地下工作者。于敏没有被血腥的恐怖情景吓倒,她一把撕开衣领,把脖子伸到铡刀口里英勇就义,时年不足30岁。
于敏牺牲后,葬在牟城吴家村西北面一个小山坡上。2013年10月1月,迁到了福山英山革命烈土陵园。
由于筹建开发区烈士陵园,5月18日,我们来到牟城吴家村走访。81岁的吴承学老人说:“昨天接到你们的通知,我哭了一个晚上。俺村吴航华妈妈是老抗属,于敏是在吴航华家炕上被抓走的。于敏人长得漂亮,临死前一直叫骂敌人,我父亲他们晚上偷着给于敏收的尸,葬在山坡的乱葬岗上。”
我们想搜集点于敏烈士的遗物,那怕一个笔记本或一支钢笔等物,留存在烈士纪念馆里,供人们追忆这位“刘胡兰”式的英雄人物。然而吴承学老人摇了摇头:什么都没留下,我那时还不满4岁。我们拐了几个胡同,去看了于敏住过的房子,不知何年,旧房子已改建成新房了。我们一行遥望着于敏被害的小山坡,虽然满目绿色,还有摇曳着的花朵,但我们的心像压了一枚铅块,沉重极了。安息吧于敏烈士,我们不会忘记您,共和国不会忘记您!
新闻推荐
本报8月22日讯(记者曲彦霖通讯员姜洋纪兵)8月21日-8月22日,烟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执法检查组,结合集中开...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