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王汝海战场上勇猛无惧,“死神”三次躲着他走 伤疤是一枚枚骄傲的“勋章”

烟台日报 2018-06-13 08:17 大字

连日阴雨,芝罘区只楚街道西牟前街109号的小平房里,91岁的王汝海在老伴的帮助下套上一件蓝褂衫。时值初夏,王汝海里外穿着三件衣服也不嫌热,因为稍一见风,隐隐作痛的旧伤口又要变本加厉地折磨他了。

在王汝海身上,严重的刀伤、枪伤至少有5处,甚至有一枚子弹至今未从他的肩胛处取出。对旁人来说,这一道道伤口也许只是触目惊心的疤痕,但对王汝海来说,这些伤口是他一生引以为荣的“勋章”,见证着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英勇杀敌的峥嵘岁月。

腰板笔直地靠在卧房的藤椅上,王汝海饶有兴致地讲述着战争时期的烽火连天,虽然曾经三次跟“死神”打过照面,但他情绪平静,仿佛在说着别人的故事。

他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浑身洋溢共产党人的豪迈气概,不由将我们带入到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1945年,18岁的王汝海抱着为国为民的执着信念,光荣参军。1947年,他成为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的一名战士。年轻的他打起仗来勇猛果断、无所畏惧,因为表现突出,同年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党员。“那时候遍地是国民党军,入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它意味着你要面对无数艰难困苦,要随时准备着牺牲自己的生命。”王汝海说。他先后参加过三次著名的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正是在这三次战役中,“死神”“光顾”了他三次。最终,“死神”屈服于勇士,王汝海胜利了!

战争年代,王汝海一次又一次击退了“死神”,是因为他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他说,这些经历并没有吓垮他,为了革命事业的胜利,牺牲也在所不惜,更何况是受伤。如今,这些伤口还会不定时的折磨着王汝海,提醒着它们的存在。“我活着是有使命的,我要替战友们看看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王汝海坦然地说,“战场上,比我有功的人多了,多少人年纪轻轻就牺牲在了战场上。我能活着看到现在的变化已经很知足、很幸福了。”

和平建设时期,王汝海自愿扎根基层。他于1951年转业回到西牟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村干部,凡事干在先、干在前,几十年如一日服务村民,不计得失、甘于奉献。他带领民兵和生产队在村里搞生产,农忙时常常不分昼夜奔走在几百亩农田间。“我是党员,理应要比老百姓干得多。”回忆起那段时光,王汝海淡然地说。

在王汝海的心里,党员真正的荣誉,是比天还高的责任;党员的精神,就是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勇气、执着和坚守。“父亲在饥寒困苦的年代里成长,一辈子不图名、不图利,他最珍惜的就是跟战友们同生共死的那种情分。”王汝海的大女儿告诉记者,“他现在年纪大了,常常念叨要去孟良崮看看埋在那里的战友。我们怕他身体吃不消,就买了些记录战争年代的纪录片和电影光碟给他看,他常常一边看一边流眼泪,嘴里不时诉说着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和生死与共的战友情谊。他的心一直和战友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一直记挂着他们。”七十多年党龄的王汝海用一生平凡而无私的行动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本色不改、信念如磐的生动赞歌,让共产党员精神历久弥新。YMG记者钟嘉琳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90后女警为00后高考生保驾护航

十年寒窗,一朝亮剑。伴随盛夏的脚步,2018年高考如期拉开序幕,烟台公安边防支队清泉寨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护航高考任务后,部署多...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