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丽:, 架起空中安保“桥梁”

烟台晚报 2018-05-28 09:34 大字

YMG记者唐寿锐通讯员王侃摄影报道

1994年6月,国务院同意开放烟台航空客运口岸。1995年6月4日,烟台至汉城临时包机首次通航。顺应城市的对外开放,大学主修英语专业的杨学丽于1995年来到烟台机场工作。随后由于烟台机场相继开通了数条国际航班和地区航线,2000年单位选派具有英语资质的杨学丽和另外一名同事赴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接受了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2001年回到工作岗位的杨学丽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取得了塔台管制和站调执照,顺利通过了塔台放单考试,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空中交通塔台管制员。“都说空中交通管制员是‘空中交警\’,我觉得相较于‘交警\’而言,我们更像是‘语音式空中交通信号灯\’,通过发送指令为责任空域内和地面机动区内的航空器提供安全保障,防止航空器与航空器,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相撞。当然也包括协助飞行员处置意外特情。”杨学丽说。

其实,作为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内容哪里像她口中的“人工语音信号灯”那么简单?这项工作不仅对专业性要求极高,要求具备英语听说、无线电及空间想象能力,更要心细,熟知不同机型的空中飞行速度,上升下降率,及时预判出空中航空器的冲突点和时刻。“作为塔台管制员我们要做到‘三点一观察\’,每发指令前,一定要观察雷达屏幕,观察进程单,扫视跑道,确保航空器的起降安全。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业也在飞速发展,管制员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对航空器指挥外,全国管制系统是一家,管制员还需与相邻管制单位进行管制协调和管制移交,目前就烟台机场的航班量来说,正常状况下一天的移交协调电话就要打200多个。

最近空中发生紧急状况的川航安全降落一事成为舆论焦点,机长临危不乱完成英雄壮举的同时,当地空管部门的协调工作同样重要。据了解,当天有接近几十架次的相关航空器,无论民航还是军航都被改变常规航线,被流控在地面,为涉事航班让出空域,确保安全。“细微的无心差错就会导致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灾难性事故的发生,要临危不乱,更要谨小慎微。”

杨学丽是一名烟台空港的“老人”了,她见证了莱山机场作为国际机场的起步阶段,也参与了三年前从莱山到蓬莱的“一夜转场”。过去在莱山机场,起飞线塔台附近没有女厕所,最近的厕所坐车往返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管制工作又需要实时监控航班动向,杨学丽便忍着上班时间12个小时内不喝水。到了蓬莱,性格开朗的杨学丽戏称他们拥有“海景塔台”:“130平米的敞亮空间,远处能眺望到大海,在这工作心都跟着亮堂。”

令杨学丽满意的绝不仅仅是新机场塔台的工作环境,而是烟台空港的发展速度:“转场三年,烟台机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我会在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烟台机场的发展,为航空安全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烟台群策群力防控项目风险,烟台群策群力防控项目风险

省级资金奖励扶持优秀养老机构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