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能再“一扔了之” 今年市区全面启动垃圾分类试点,每个区不少于三个试点单位
垃圾不能一扔了之,需要先做一道选择题。昨天下午,芝罘区世秀小区居民李萍拿着黄色小桶,将垃圾倒进了标志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里。作为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这里的居民扔垃圾逐步进入分类时代。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今年将全面启动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每个区不少于三个试点单位,市区总人数不少于6万人。建立分类收运体系,完善运行和管理模式,试点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90%以上,分类准确率70%以上,年底前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市区生活垃圾处理大步迈进“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时代。扔垃圾进入分类时代昨天傍晚,在芝罘区世秀社区居委会,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培训拉开帷幕。“垃圾不能随便一扔,要按有害垃圾、易腐(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进行分类投放,环卫部门也将分类进行收集、转运和处置。”志愿者杨克忠通过PPT图片展示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实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方法及垃圾回收制度,20个家庭认真聆听。
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世秀社区是芝罘区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小区内环保家庭轮训班自5月开始,坚持每周一期,每期培训20个家庭,历时3个月,到7月底结束,届时将基本覆盖世秀社区全部家庭。
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在源头分类后会同步做到分类收集、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根据烟台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对试点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将按有害垃圾、易腐(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类,进行分类投放、收集、转运和处置。
虽然是简单改变扔垃圾的方式,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其他城市的经验来看,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居民家庭、学生等参与人员的积极性。生活垃圾也能变废为宝记者在世秀社区看到,小区内的垃圾桶都有明显标识,大多数居民在家里就可以做到垃圾分类,然后将垃圾扔到对应的垃圾桶内。
除了分类外,还有居民和志愿者探索进行垃圾回收利用。社区居民每户都配备了厨余积肥桶,用来储存厨余湿垃圾,每周有人定时回收一次,回收的湿垃圾倒进大的积肥桶里发酵15天,转化成腐熟有机肥进行种菜。
世秀小区66号楼居民孙国林告诉记者,垃圾分类试点从2017年5月就启动了,他不但每周按时投放垃圾,并制作了100多斤酵素。“我从去年开始利用家里的瓜果皮制作酵素,陆陆续续做了20多桶,100多斤酵素。现在家里洗碗、洗澡、清洁下水道都用自制的酵素,既干净又环保。”孙国林说。
记者从市城管局环卫处了解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步伐近年来不断加快,给垃圾分类提供了保障。市区建成了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和收运体系,提高了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基本具备了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设施基础。可回收物通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进行资源化处理,易腐(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通过现有的运输系统运送到餐厨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2020年回收利用率超35%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今年全面启动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不同人群探索适宜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预计参与人数约为6万人。试点工作成功后,循序渐进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范围,在市区逐步建立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目前各个区都在根据实际情况启动试点工作。“可以由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等政府部门和管理单位直接承担垃圾分类试点的具体工作,也可以按照‘管干分离、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依法、依规引入专业化服务公司承担具体工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探索特许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方式。”相关负责人说。
在垃圾试点分类过程中,城管部门还将运营模式进行创新,建设智慧环卫系统,运用大数据记录、分析生活垃圾分类的效果,通过“互联网+”等模式,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线上平台与线下物流实体相结合。对居民家庭建立“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等方式,正确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或其他参与者给予可兑换积分奖励,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主体纳入环境信用体系。探索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运用经济杠杆对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显著的试点单位、收运企业和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给予奖励。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指导员及志愿者队伍,探索“社团+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参与模式。
YMG记者杨春娜通讯员丁明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杨健通讯员卢立新摄影报道)在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烟台市莱山区人防办和教体局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提高学校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能力,增强学生应急避险自...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