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84岁名家开刀,名噪业界, 烟台曹玉林绝活儿正式申请“非遗”
史学大家阎崇年,近年外出讲学骤减,外界都说他年事已高,这话其实不尽然。众人有所不知,比年岁更困扰老人家的,是他有严重脚疾。每次行走或是久站,他都有锥刺般的痛。84岁的高龄,加上名人的身份,让阎老求医屡屡碰壁,无论“北上广深”的大医院,还是修脚民间老师傅,都不敢下刀手术。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烟台“曹一刀修脚”创始人、高级足疾诊疗专家曹玉林,为他根治了这一病痛。而这个缘分,也让阎老支持烟台修脚绝技“申遗”。
YMG记者孟宪臣摄影报道
治好阎崇年的足疾,一战成名
阎崇年是史学大家,身兼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等多个头衔,更是央视座上宾。他因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系列讲座,声名大噪。
很多大夫不敢开刀,惧怕的也是这个人太有名,一旦医治不好,老人家不能恢复,自己的名声就毁了。
去年,一次来烟台参加史学活动,阎老病发,奇痛难忍,这让与会者非常不安,大家纷纷自发寻找各地名医。因为多年积攒的名声,人送美号“曹一刀”的曹玉林被重点推荐。“当时,我去宾馆接诊,看到老人两只脚有大大小小15只‘鸡眼\’,有三个又深又大。脚疾不是一般严重,加上80多岁的年龄,一旦过程不顺,给方方面面带来的影响太大了!”回忆当时情景,老曹这样说。
在问诊中,老曹开始盘算起手术方案,先拿下最难的3个“鸡眼”。1个半小时的手术,他仔细考虑着每一次下刀的角度、时机,20多年的从业功底,让他专注又从容,成功完成手术,此后半年术后观察,老人再无复发。此后,余下的10多个“鸡眼”也被一一根除。
北河街租下小门脸创业成“新闻”
经此一战成名,曹玉林让更多业外人士开始好奇他的从业和创业经历。
上世纪90年代初,16岁的曹玉林就继承了祖传偏方和手艺,开始在大众浴池里修脚。因为手艺超绝,一刀下去,3秒之内就能治好甲沟炎,很多人开始叫他“曹一刀”。尽管备受认可,但怎奈当时社会认知不足,治疗足疾只是洗澡之余的一桩小事,无论收入还是社会地位,和今天都不可同日而语。在曹玉林看来,一把刀一天给100多人修脚,用水冲一下就算消毒,这种治疗安全隐患很大。他曾多次和浴池老板沟通,都没人理会。“有一天,一位客人因为脚感染找上门,当时一起干活的一位师傅被罚了,我才下定决心自己干。”2005年前后,曹玉林从干了多年的幸福宏达市场大众浴池辞职,在北河街租下一个小门脸,开始专门修脚,这在当时成了街头巷尾的“新闻”。起初,一下断了老客户,曹玉林没有慌,打出了免费的促销广告,承诺“治好再交钱”,并把自己的身份证拿给客人。因为有医术,一来二去,客人也越来越多。
老规矩过时了,“双赢”才是嬴
2007年前后,曹玉林开始有了连锁店。“其实,也不是多有想法,很多客户从其他地方赶过来,都有脚病,大家都抱怨距离远,我也就琢磨着开分店。”
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个想法,在吃手艺饭的行当里天经地义。老曹却不以为然:搂着手艺不外传,一辈子又能治好多少患者?不如开门教学,这是有功德的善事,“双赢”才是真的赢。
曹玉林开始带徒弟了。那时,开店的第一桶金,让他买了人生里的第一套房,也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这些消息,让他收徒很顺利:老家的亲戚们听闻此事都很振奋,原来修脚也可以闯出一片天地!很多乡亲也纷纷投奔学艺。学徒期不挣钱是行规,老曹却开工资,“一年学艺,一年效力,这样的规矩过时了!而且,他们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家庭,赚钱才会踏实干下去,这对行业很重要。”
申请“非遗”只为拯救民间绝活儿
随着事业越做越大,门店越来越多,老曹也开始遇到人才的青黄不接,很多“90后”总是临门徘徊。“牙科也是从集市上起家的,现在哪有人会觉得牙科低端?治疗脚病,要规模化、标准化,必须从精细管理入手。”实践中,曹玉林摸索出一套“职业生涯规划”:修脚师傅也可以在门店拿股份,当合伙人。换句话说,他也是老板。
思路一变天地宽,原来慵懒坐等的一些师傅,开始积极寻找客户。而很多年轻人,也开始放下“职业偏见”,投身他名下创业。在众多门店里,有一位店长与众不同:小伙儿最初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一次找老曹看脚病,意外看到橱窗上贴着招聘海报,就试探着问行不行。因为踏实肯干,他从一个修脚师傅,快速成长为店长,一年时间,他换掉了开了多年的捷达,买了一辆十五六万元的新车。“其实,只要年轻人踏实肯干,我们都会敞开胸怀去拥抱!”去年,有两名大学生也找老曹创业,经过一年的历练,俩人都能独当一面。
未来,“曹一刀”走向何处才是成功?曹玉林的原话是,“把山东路壮大,申请‘非遗\’是重要一步。”他告诉记者,中华传统修脚技艺,有三路师承,即河北路、江苏路、山东路。相对“河北路”的活茬细致,和“江苏路”的讲究美观,“山东路”则兼容并蓄,技术要求更全面,足病防治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而很多绝活儿在流失,人才也有断层,挽救和传承传统技艺,是他和同仁们的使命和责任。
□读者反馈
畅谈感受,深度参与
牟国庆
创业者是新时代的呼唤,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本报自3月27日开始刊发《创业故事》以来,得到读者的热情参与和极大关注。
在记者留下报料电话和微信号码后,收到很多读者来电和微信报料,读者梳理一下,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直接来电咨询企业产品情况的。尤其是3月29日刊发了华威药业公司董事长张其明的创业故事,次日上午9点左右,记者在1分钟内接到了3个读者来电,随后还有大量来电,都是饱受失眠痛苦的读者来电询问在哪里可以买到这种药的。当然,随着报道面的扩大,也有读者来电询问“拂梦”床垫、“恒诺”机油添加剂等产品情况的。
二是寻求合作的。3月末,记者收到邢女士的微信。她告诉记者,其老公有一种中药,可以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分解香烟中的焦油成分,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希望与华威药业张总合作。4月中旬,读者惠先生来电询问“一诺”电子林总联系方式,希望将“一诺”的产品卖到国外去。
三是来电畅谈个人感受的。近日,记者接到李先生来电,对记者所写的创业故事表示感谢。他说,《创业故事》通过故事讲创业经历,可读性强,启发性大,他每期都看。徐女士来电说,通过创业故事的线索,她先是为丈夫购买了华威药业生产的治疗失眠的药物,使丈夫的睡眠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后来他们家又购买到了越南女博士茶楣在烟台经营的“拂梦”乳胶床垫,睡眠效果非常好。开发区高先生来电表示,他非常喜欢《创业故事》中的内容,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对于报社创办《创业故事》栏目,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读者的鼓励和互动是我们继续讲好“创业故事”的动力。今后每周二、四,我们都将在本报为您推出绚丽多彩的“创业故事”,我们也真诚期待您的深度参与。
记者电话(微信):18660070957(老木)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烟台西蒙西轴承有限公司维修班长 王洪光 27年钻研站上技术巅峰
27年来,王洪光在设备维护和技术改造领域不懈钻研,从普通工人成长为西蒙西公司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技术拔尖人才。他自主设计改造了漏膜电蚀刻字机,用经改造的PLC加自设计的电子开关电路设计的漏膜...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