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走出福利院走向社会, 芝罘社会福利院送10名孩子入校读书

烟台晚报 2018-04-03 10:19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禛祎通讯员邢莉摄影报道)3月27日是芝罘社会福利院送王传辉到刘家小学上学的日子,这已经是福利院送入常规校园的第10个孩子,通过与正常孩子的学习交流,让他们走出福利院走向社会。而孩子们在刘家小学师生的关爱下,已经很好融入校园生活、走向社会。

10名福利院在校儿童感受“大家庭”温馨

27日送至刘家小学的王传辉是一名孤儿,父母双亡,在半月前由龙口民政局转送到儿童福利院,患有智力残疾,但程度较轻,可以接受常规教育。“孩子当时送来的时候,不爱说话,问他上几年级,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五年级,但他的识字很少不像是五年级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学籍,给入学造成很多难题。”福利院养护中心副主任助理王建刚告诉记者王传辉的情况,孩子今年已经13岁了,学籍还没找到,但不能耽误孩子上学,所以福利院决定先把他送到学校,再办理入学手续。

当日,记者跟随福利院工作人员来到刘家小学,在这所小学里,还有其他9名来自福利院的孩子,刘家小学副校长王志宏带着王传辉来到一年级一班报到,这个班级已经有4名福利院儿童,他们与正常的孩子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大课间的活动时间里,孩子们一出教室,就围绕在王副校长的身边,有的抱着她,有的和她打招呼,和她说悄悄话,还有把自己制作的卡通纸片送给她……在现场记者也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孩子们在校园生活无差异对待,而更多的是得到关爱,感受到“大家庭”的温馨。

关爱福利院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教材

在一年级一班有一位特别的学生,他叫毛伯文,今年15岁,患智力残疾。毛伯文在3月初刚来到学校时,一个字也不说,问什么也不回答,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为了让他性格开朗一些,班主任侯庆荣想到了一个办法,让毛伯文去记住同学的名字,并和同学成为朋友,每多一个朋友,老师就给予他奖励,鼓励他融入集体,也加强了他与同学们之间的感情。“现在已经快一个月的时间了,他能记下来班级20多个孩子的名字,通过记名字,孩子们也认识了他,与他成为朋友,在这种集体氛围中,毛伯文的话逐渐多了,现在每天都会和老师打招呼,会主动和我说话,还主动承包了班级卫生工作,他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这是最让我欣喜的变化。”侯庆荣说。

不仅仅是毛伯文,还有毛承传、邹如萍、赵越等,都在学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在这期间,刘家小学的老师、学生、家长都付出了很多。“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在周末的时间陪着孩子一起去校外活动;班上的孩子也接纳了这些孩子,与他们交朋友,帮助他们学习,师生们都用一颗善良友爱的心包容这些孩子。”王志宏说,学校校长杜声芳更是以身作则,周末、节假日里她部分时间都与孩子一起度过,每年过年带着孩子来学校放鞭炮贴春联、包饺子,给孩子发红包。“其中最让学校感动的是家长们,我们常说‘关爱福利院的孩子就是一个本立体教材,也是最好的教材\’,这种培养孩子爱心的教材是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以育人为先,很感谢家长们认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无私地加入到关爱这些孩子的队伍中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父母一般的关爱。”杜声芳校长一提到学生家长,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她看着这些已经很不幸的孩子对记者说:“我们学校现在、将来都无条件接收福利院的孩子入学,希望他们能够在学校感受到浓浓的关爱。”

希望更多爱心人士能让孩子走向社会

“我们想让更多的孩子走出福利院走向社会,但凡有符合上学条件的孩子,我们会第一时间与学校联系,让他们能够得到及时的教育,有很多人问福利院的孩子不是应该上辅读学校吗?但很多人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也应该有入学的机会,符合条件的孩子就可以去正常的学校读书。”王建刚说,“耽误什么也不能耽误教育”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这样,才有很多的患有残疾的孩子走出了福利院。

除了教育,孩子们也有权利去体验更多的温暖,在平日的生活中,福利院也希望能有爱心人士带着孩子走出福利院,带着他们踏踏青,感受到家庭气氛。这些孩子很不幸,他们在福利院不缺物质上的照顾,唯有亲情是他们不曾拥有过的,让孩子走出福利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亲情温暖、集体氛围,弥补缺憾更好成长。

新闻推荐

为避检查花样百出醉驾违法难逃处罚

晨报讯(YMG记者王轶通讯员邵文子强)3月20日晚8时许,市交警二大队民警在芝罘区新胜路例行检查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这时一辆白色轿车从南往北驶来,看到前方有民警检查,不但没有减速,反而加大油...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