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到义乌“抢馒头”

烟台日报 2017-12-22 10:40 大字

□高桂英

应朋友傅肃弟、楼兰华夫妇邀请,我们烟台一行十余人结伴而行,于2017年12月7日自费抵义乌市苏溪镇杜村,参加他们的新房上梁仪式———“抢馒头”。

肃弟夫妇分别是1963年、1964年出生,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三十年前,当时的小两口卖掉家里养的四头猪,凑齐了三百元,打起简单行囊,从义乌出发,北上烟台闯市场,先在海防营市场打拼,后入住三站市场,成为首批商户。肃弟、兰华人品商德俱佳,几年间,在烟台浙江人中已小有名气,后被杭州两大名企看中,成为全国品牌“天堂伞”“张小泉剪刀”的烟威总代理。二人烟台创业30年,凡有三站管委评先,每每榜上有名。2005年傅肃弟被三站管委党委发展为中共党员,第二年,楼兰华也被三站管委党委吸纳为中共党员。在三站的业户中,夫妻双双都入党的尚属首例。

他俩身在异乡心系乡愁,常为老家贡献爱心,2010年受义乌苏溪镇党委再三请托,肃弟回乡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义无反顾,把生意交与妻子兰华打理,带着部分资金只身回乡,投入建设穷乡僻壤的征程。他的家乡在苏溪镇的大山深处,全镇所有的村子都脱贫步入小康社会,不少已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唯有杜村面貌依旧,和三十年前没什么两样。他七年耕耘,使一个穷山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村近两百户原来低矮的窝栅,全部建成了具有南方特点的四层小楼,统一颜色,统一风格,既时尚新潮又不失江南风味,成了义乌旅游新景区,成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7年间,村里所有公务活动费用,肃弟都是自掏腰包,从没花过集体一分钱。他爱人楼兰华打理生意,每年的赢利都用来支持肃弟处理村里公家的事。村民无不为之感动。镇长向我们介绍说,傅肃弟连续六年被义乌市委表彰为模范共产党员,被镇党委表彰为“奉献模范”和“实干家”。村民说没有傅书记七年的艰苦奉献就没有今天的新杜村。傅肃弟宅居山村中央,大家开玩笑说他是名符其实傅核心。他家房子和村民的其他楼房几乎没有什么两样,楼上四层,地下一层,看上去相当于一个乡镇办公大楼那样的规模。不久的将来,杜村将会成为义乌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农家乐。

上梁仪式于8日上午11时开始,鞭炮礼花放了20多分钟,高潮是从楼上往楼下投食品,当地人叫“抢馒头”,这一传统民俗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不断富裕起来的义乌人,把这一民俗搞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数量越来越多。馒头是发面的,寓意兴旺发达,我们有幸观看了全部过程,这次喜庆共往楼下扔了体积为一立方左右的16箱各种点心、小饼及小包装食品,还扔下1万2千个发面馒头,每两个馒头为一个小包装,同时还投了100盒香烟,所有下投食品都有五颜六色、精美牢固的包装,确保卫生并不被摔碎。三四百名街坊邻居,男女老少,分别拿着纸箱子、面袋子、雨伞、脸盆、水桶,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聚集傅家房屋周围,鞭炮礼花燃放一毕,所有到场乡亲们蜂拥而上,奋勇争抢。参于争抢的人群中,不少是从城里来的,也不乏时尚的少男少女。投放过程大概持续了二十多分钟。人常说,天上不会掉下馅饼,今天领教了,馒头、甜点、小饼、糖果、干果、香烟等等一会儿似倾盆大雨,一会儿又似片片雪花,纷纷从天而降,不少人惊叹,哎呀!就差天下掉了个林妹妹了!

往下扔食品的壮男子汉20多人,人人身强力壮,虽在严冷冬季,但个个累得满头大汗。凡参加抢食品的人们,人人都有抢到食品的机会,个个都有获得感。差別在于敢不敢,勇不勇,猛不猛,快不快,有没有经验。抢食品结束,不少人收获了满箱子,满袋子,所有到场的人都是喜气洋洋而来,拼搏疯抢其中,满载收获而归,没有一个空手而归的,没有一个不是满脸欢乐与喜悦的笑容。我参加过很多办喜事、办大事的场面,没有哪个像今天这样如此狂欢、如此狂抢、如此狂获。不知情的人,看到这般光景,一定会认为,这是有钱人任性,是土豪们的一种显摆。肃弟家“抢馒头”是上午十一点开始的,同村另一家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进行的仪式,规模、内容和肃弟家完全一样。这时,我们才知道不仅是义乌、东阳,而且整个金华地区都是这个风俗。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我们很感慨这里人们的激情、勇敢和豪迈,很感慨肃弟、兰华全家的热情、仗义和慷慨。

新闻推荐

“猎狐2017”劝返4名外逃人员

□记者隋翔宇通讯员徐忠报道本报烟台讯记者12月13日从烟台市公安局获悉,因涉嫌利用虚假资料、办理抵押贷款畏罪潜逃日本的薛某某,在芝罘区经侦民警连续3年不间断的教育感化下,终于...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