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烟台山医院每天百余台手术,20余间手术室24小时轮转 “精准麻醉”为患者保命

烟台日报 2017-12-21 09:22 大字

“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在烟台山医院,有这么一队特殊的医护人员———40余名医生护士,每天百余台超强手术量,24小时奔跑在不同区域的20多间手术室不敢停歇,随时随地迎接常规和急诊手术、以及术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急救,每天都在面对生命的降临和逝去。这里,是比急诊科还要惊心动魄的地方,这就是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标准化配置和建设的省级、烟台市级重点专科—麻醉科。昨日,记者走进这里,探访这所省内知名的麻醉医学科。省内率先开展可视化麻醉烟台山医院21-22楼,是所有患者都不想去的地方,原因无他,因为来这里的,要么是进入重症监护室,要么是进入手术室。麻醉科,就隐藏在这22楼手术室中。邵伟,烟台山医院急危重病医学大科主任、麻醉科、疼痛科主任,团队年承担手术麻醉量2万多台。2008年3月,刚从美国进修回来的他,被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盯”上,邀请多次,终于从济南“请”到了烟台,担任麻醉科主任一职。这里,是邵伟人生的黄金10年。这10年时间里,他和团队一点一滴,不断学习、创新、突破,一手将这里打造成了省内一流水准、国内领先的麻醉学科。而这黄金十年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由他主导的,自2012年开展的舒适化医疗和麻醉可视化技术,已为十几万手术患者实现了“精准麻醉”,麻醉优良率达到100%,术后并发症几乎为0。可视化麻醉技术在省内率先的开展,等于为麻醉科架设了一块天梯,在此基础上,他们研究出超声引导下的中心静脉穿刺技术,将之前穿刺成功率由90%直接提高到了100%。2016年全年超声引导下完成中心静脉穿刺1543例,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独创“超高龄”麻醉方法烟台山医院以实力雄厚的骨科领跑于国内,众多80岁以上超高龄危重骨科患者蜂拥而至,采访当天,在麻醉科的每日手术登记簿上,邵伟粗略一数,80岁以上的骨折手术患者就有6位,而当天82台手术中,大半是骨科手术。在以往,下肢骨折的超高龄老年患者,大多靠传统牵引止痛的方式卧床度过余生,生活质量非常差。如何能让这样的高龄危重患者在最安全的情况下得到最好最高效最及时的诊疗,又让邵伟好好动了一回脑筋。为此,他们独创了超高龄下肢股骨骨颈、粗隆间骨折、转子间骨折的独特麻醉方法,即在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手术侧股外侧皮神经和前路股神经三合一阻滞结合喉罩控制呼吸浅全麻技术。邵伟告诉记者,此项技术的开展,可以极大限度维持老年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围术期脑卒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确保超高龄下肢骨折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安全。该技术开展三年来,麻醉科和骨创伤科密切合作,已经为近百位高龄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治疗,最大手术患者103岁,术后配合加速康复措施,老人们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生活可完全自理,极大减轻了家人负担。全程“站台”为患者保命“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这是医学界流传极广的一句话,实际上,在手术台上,外科医生只负责切割缝合,其他的全部由麻醉医生完成,每一名麻醉科医生都是一名全科医生,每一台手术的背后,都是1-2名麻醉科医生的全程“站台”,默默无闻地监测、守护。“通俗来讲,术前麻醉方案的评估制定、术中病人的抢救、术后病人的疼痛管理,全属于我们的工作范畴。”邵伟告诉记者,术前,麻醉科需要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定制个性化方案,最大程度保证心肺功能的正常。而对于危重患者的术中,麻醉医生还采用了有创动脉穿刺测压技术,实时监测患者血压,随时准备突发意外的救治,“即使术前患者做了很多的综合性检查,但突发意外需要抢救的情况还是会经常发生,几乎每天都会有1-2例抢救,而这时,就是手术医生退开,麻醉医生上场为患者保命的时候了。”术中抢救,在麻醉科是最为惊心动魄的“日常”,几乎每名医护人员每天都在经历,都有说不完的抢救故事。与生命赛跑,与死神抢人。这里从未有过锦旗,也几乎不曾被人关注,但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默默付出和守护,才有了烟台十几万手术病人术后灾难性并发症的锐减。在这个岁末,让我们轻轻说一声感谢,感谢您,我们生命的保卫者———麻醉医生。YMG记者林媛通讯员栾秀玲林雪梅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烟台市首批3名县级 首席气象预报员上岗

本报讯(YMG记者徐睿通讯员郭磊)记者昨日获悉,市气象局公布了全市首批县级首席预报员名单,3名县级首席预报员通过严格评审后正式上岗。在县级气象局设立首席预报员,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市气象局业...

烟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烟台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