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余岛民圆梦新居 百年崆峒华彩蝶变——芝罘区高效推进崆峒岛整岛外迁安置纪实

烟台日报 2017-12-13 09:02 大字

烟台,地处神奇的北纬37度线上,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山海岛河泉一应俱全。为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越的资源禀赋,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高水平开发建设“仙境海岸”带,打造提升一批精品线、精品点、精品区,大力发展岸上游、岛上游、海上游等具有烟台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仙境海岸”核心文化旅游区。

崆峒岛就是“仙境海岸”带上的一颗明珠。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付梓的《宁海州志》记载:“州北至海十里为崆峒诸岛”。崆峒岛主岛面积有0.99平方公里,明末清初,莱山后七夼、埠岚、樗岚等村以吕、王姓为主的人家先后迁岛定居,繁衍生息,发展到现在的492户1000多人。今年6月初,市领导到崆峒岛深入调研后指出,要加快推进崆峒岛整岛外迁安置工作,并对外迁安置工作节点提出明确要求。中国北方最大的海岛搬迁项目———崆峒岛整岛外迁安置工程迎来了重大机遇,圆梦之旅正式拉开了序幕。

面对重大机遇,芝罘区坚持干字当头、奋勇争先,下定决心、毫不犹豫、全力突破,迅速组建区、街、居三级联动工作推进组,第一时间调派人员、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摸底调查、第一时间启动搬迁,交出了这样的答卷:6月29日,首轮选房顺序号抽签大会举行;9月16日,搬迁正式启动;10月18日,搬迁工作基本完成。

短短100多天时间,近500户、1000多人的海岛搬迁顺利完成,芝罘区如何做到?扭住一个根本———民生工程,不论是安置政策还是安置房建设,芝罘区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观,群众实现从“不敢搬”到“主动搬”转变;建立一套机制———区街居三级联动,综合协调统筹把握,坚持“三个一”工作法,形成外迁工作强大合力;胸怀一个梦想———打造渤海湾畔璀璨明珠,坚持“棚改+”理念,以长远眼光升腾一座海岛的无限梦想。

崆峒岛,虽经风霜,但魅力未释放;眼下,随着岛民外迁,既实现触手可及的一城繁华,又给海岛绽放光芒提供了绝佳契机。扭住群众利益不放松400余户百姓宜居梦圆12月7日清晨,70岁的吕志高早早起床在崆峒岛小区里遛弯儿,住进整洁干净的小区,老人打心眼儿里高兴。“小区建的漂亮,服务更没的说,安置房精装修,直接拎包入住”。吕志高说,在海岛生活了一辈子,真没想到会有这一天。

吕志高老人的话很朴实,但道出了一岛百姓的心声。

吕志万和吕永娥老两口是9月16日首批搬进安置房的居民。“我和老伴对回迁房很满意,房子有99.13平方米,宽敞明亮,都是装修好的,装修质量和户型都很好,采光也很好,特别是卧室清亮,从窗户往外就可以看到山,景色好住着特别舒服”。吕永娥说,“现在自来水入户,凉水热水都有,买菜做饭方便,附近就有医院。每天早上醒来,小区楼下遛遛狗,逛逛市场买买菜,然后在广场晒晒太阳……”

虽与城区相隔仅几海里,但一岛百姓难享城市繁华。搬迁前,崆峒岛只有一艘“兴海号”客船通往市区,不仅乘载居民探亲、看病等日常需求,还成为岛上居民采买蔬菜、面粉、桶装水等生活必需品的唯一途径。遇到强台风等恶劣天气,渡船可能连续停航7、8天,岛上居民便彻底与世隔绝。崆峒岛上只有一个卫生所,仅能看感冒、拉肚子等小病,遇上个骨折等大病或突发情况,需要联系快艇出岛医治,甚至还要动用直升飞机。岛上只有幼儿园和小学,最高年级是二年级,岛上的孩子一般9岁就到市里上三年级,一直到大学、工作。因此,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在岛外找工作、定居。

即便这样,老百姓愿意搬吗?他们的顾虑是什么?针对这些情况芝罘岛街道办事处曾做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居民愿意搬迁,但怕搬迁政策不好吃了亏,影响以后生活。

安置政策是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怎么办?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经研究确定,崆峒岛外迁安置补偿政策参照芝罘区旧改政策进行适当提高。一个是提高安置比例,岛内平房按有证房面积1:2进行安置,楼房按1:1.4进行安置。一个是提高装修补贴,对居民应安置面积按每平方米500元给予装修补贴。此外提高搬迁补助,每户搬迁补助7000元。再有就是给予已婚无房户购房优惠,凡在当地民政部门登记的已婚无房户(截至2014年12月31日),可按解困价在安置区购买一套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

政府用心,群众放心。6月25日清晨,岛上居民吕春涛早早就来到签约现场办理签约交房手续。他高兴地说:“我们一家三代挤在一间7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冬天上趟厕所还得披着大衣到院子里去,现在好了,我们家可以换一套60多平方、一套80多平方的新房,方便照顾老人,孩子上学也不用再住校了”。在利民政策推动下,仅在为期一个月的速迁奖励期内就完成签约439户,达到总搬迁户数的90%。

安置房建的怎么样,关系着群众生活,至关重要。建设筹备阶段,芝罘区提出:“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统筹考虑好安置房的位置、建筑装修质量、综合配套等方面,真真正正地

把崆峒岛安置房打造成安心工程、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走进崆峒岛小区,“崆峒毓秀”石刻格外显眼,确实,小区建设的格外俊秀。小区建筑风格以现代简欧式、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体现烟台开埠和开放风貌,设置健身休闲娱乐场所,并且建有超市、市场等,方便居民购物。

用老百姓的话说,住进崆峒岛小区,能感受到“三个好”:

———安置房位置好,周边三水合一花园、万科海云台、西海岸等高档住宅区环绕,配套设施完备、交通方便且距海边仅几分钟路程。

———安置房质量好,崆峒岛外迁安置小区项目由政府主导并投资建设,相关部门全程监管项目资金使用和建筑质量。崆峒岛居委对装修施工和各类装饰材料器具分项单独进行公开招标,并委托专业的物业公司和监理公司对装修进程进行全面监管,确保整个装修工程公开透明。三级联动聚合力海岛外迁的“芝罘路径”整岛外迁,对于芝罘区来说,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说,每一项工作都是创新、探索,难度可想而知。

6月12日,《崆峒岛外迁安置项目房屋征迁与补偿方案》表决通过并发布,标志着崆峒岛外迁安置正式启动;6月25日,居民安置补偿协议签订正式开始,选房抓阄、分户核算、安置房钥匙发放等顺利推进;9月16日,岛外搬迁启动;10月18日,首轮选房的439户居民搬迁圆满完成……

三个多月的时间,一座海岛的外迁完成,芝罘区成功打赢了一场海岛搬迁的“百日会战”。战役的胜利,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更离不开一支敢打敢拼的团队。

完成开创性工作,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搬迁启动以来,芝罘区第一时间成立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各职能部门和芝罘岛街道共同组成的崆峒岛外迁指挥部,下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推进小组。同时,抽调财政、住建、公安、信访、国土、规划、芝罘岛街道等相关部门单位业务负责人组成8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外迁安置、手续办理、财务结算、查验维修、法律服务等工作,通过区街居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凝聚了外迁工作强大合力。

制定“每日调度、每日碰头、每周座谈、每周上报”制度;建立每周简报制度;制定“崆峒岛外迁安置工作进度表”并上墙……一系列约束和激励制度的实施,提升了海岛外迁的节奏和步点。

“三个一”工作法令人印象深刻,由咨询公司、评估公司、法律顾问、芝罘岛街道办事处及崆峒岛居委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推进小组坚持“吃住在一线、办公在一线、协调解决问题在一线”的“三个一”工作法,高效推进搬迁政策落地。

有了创新性的顶层设计,有了好的制度和工作方法,海岛外迁感人的一幕幕开始上演:

政策标准阳光透明。大家勤动口、勤动腿,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宣讲政策,对一些不理解的群众,多次上门宣讲、反复打电话沟通解释,既最大程度的保障搬迁居民利益,又坚决不突破搬迁安置政策,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让早搬迁的居民得实惠,不让晚走的居民占便宜。房屋装修广征民意。每隔一段时间,居委会就委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到小区来看一看,对安置房的装修提出意见和建议。安置房装修工程不论是材料选材还是装修样式,全部都经过居民集体讨论决定。居民们希望先对墙面、地板、门窗、厨卫进行初装,然后再按照各自喜好进行装修。居委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对安置房整体进行了初装。在装修的过程中,居委代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时常到小区监督装修质量,确保居民住上舒心的安置房。装修的效果,居民都表示满意。

选房过程体贴入微。考虑到崆峒岛居民老人居多,不宜久站排队等问题,工作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解决办法,在原有“先签协议、先选首套安置房”的分配方式基础上,增加一轮“抓取首套安置房选房顺序号”仪式,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极大调动了居民的签约积极性。搬迁过程安全至上。早在搬迁工作启动前,芝罘岛街道办事处与崆峒岛社区邀请专家,反复推演大疃码头、东口码头、航道局码头及渔业公司码头等可停靠码头的海上运输线、码头路况及陆路运输线路,杜绝因超速超载及恶劣气候行船引起的安全事故,最后确定了搬迁线路并启动试搬迁。9月14日,8户崆峒岛岛民试搬迁成功。9月16日正式启动大搬迁,由社区集体统一负责安排协调,确保岛民安全离岛。

海岛外迁,“芝罘路径”是:坚持综合协调统筹把握,实现工作机制从“上级指挥下级干”到“区街居三级联动”转变。释放“棚改+”多重效益“新崆峒”蝶变海上明珠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完成棚改任务”的部署要求,芝罘区明确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启动”的总目标,将全部59个项目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惠及群众2.6万户,任务量列全市第一位,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实现全域棚改的县市区。崆峒岛搬迁安置作为芝罘棚改的一个“典型代表”,项目的顺利启动,既关系民生改善、生态保护,又关系产业发展、城市形象,对于提升居民居住条件、促进海岛旅游开发、改善海岛生态环境、打造特色“仙境海岸”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居民外迁后,未来的崆峒岛如何打造?

自棚改工作启动之初,芝罘区就提出“棚改+”理念,将棚户区改造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政府集中安置与大商强企点对点合作相结合,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积极引进大商强企,统筹布局重点产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方位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在崆峒岛居民区未来的发展上,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结合‘一岛一带两街区\’打造,舍弃了眼前收支平衡的小账,站在生态保护、旅游开发、产业升级的角度上,以长远的眼光为崆峒岛制定发展战略”。芝罘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棚改+转型”,趟出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岛上居民搬迁安置后,将大幅提高居民福利待遇,解决好居民养老、医疗、就业等后续保障问题,让崆峒岛居民真正体会到改变带来的实惠。崆峒岛的整体开发,崆峒岛居委会将保留崆峒列岛中的马岛。马岛周边海域的海底,建有海参等海珍品养殖基地,是崆峒岛居民区集体经济的支柱之一,保留该岛不仅保持居民集体经济稳定,而且为崆峒岛乡亲们留下一个“根”。马岛也将作为崆峒岛整体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留规模化海参养殖的基础上,向渔家文化体验方向延伸,与崆峒岛整体开发的定位相契合,实现“游养”结合,拓宽收入渠道,成为崆峒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开端。“棚改+民生”,给居民保障上道“保险”。崆峒岛居民搬到芝罘岛后,如何加速“渔民变市民”步伐?芝罘区把集体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与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机结合,搬迁之前,崆峒岛居民主要以养殖海参、扇贝为生,搬迁后,许多原本从事海参养殖的居民面临重新就业问题。崆峒岛居委会给村民分发了就业意向表,有58人报名,已为36人安排了就业岗位,包括保洁员、电工、保安等,小区内其他工作也均优先安排岛上居民。考虑到渔民的生产方式比较单一,从事新工作需要新技能,目前崆峒岛居委会正在就培训意向摸底,已有60多人报名。同时,芝罘岛街道积极协调辖区企业为搬迁居民“量身”安排工作,为居民再就业提供支持。“棚改+合作”,实现多方互利共赢。崆峒岛未来的开发建设,村民们都充满期待。根据规划定位,岛上将保留部分历史建筑及养殖,用来发展民宿和渔家体验项目。作为原住民,村集体将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优势,在部分项目上与投资者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开发建设完毕后,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在岛上生活了几代人的“老崆峒岛”居民,必将成为“新崆峒岛”各行各业的“生力军”。此举不仅有助于加快崆峒岛旅游开发项目推进步伐,而且还能促进海岛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多赢。

500户居民告别海岛生活、喜迁幸福新居;300年崆峒开启焕新之旅、正值华彩蝶变。芝罘区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严格按照全市城市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倾力打造好崆峒岛旅游开发等一系列城市亮点工程,串起“仙境海岸”明珠,擦亮“首善芝罘”名片,为烟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YMG记者李仁通讯员车军伟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风雪无阻 11日至12日烟台市迎今冬以来最大降雪各部门清雪队伍彻夜值守保障道路畅通

■A08、A10-A12、A18版昨日,烟台市公路养护部门及时清除国省干线积雪。李其波马涛赖皓阳摄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