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策扶持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烟台开发区企业创新跨过“6个90%”门槛

大众日报 2017-12-08 04:11 大字

□记者隋翔宇

通讯员马双军朱先俊报道

本报烟台讯从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里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到国际国内组织工程再生修复领域的知名高新技术企业,这一蝶变过程,山东隽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只用了短短5年的时间。

在董事长高秀岩看来,公司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方面是人才引领下的创新,另一方面离不开烟台开发区政策的扶持。”

据了解,该公司先后引进了“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王爱军、“泰山学者”姜国胜等一批高端人才,迅速掌握了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六大核心技术,创新研发的多款Ⅲ类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涉及神经修复、肌腱修复、皮肤修复、脊髓修复及血管修复等领域。

在此期间,隽秀生物科技公司也得到了来自烟台开发区管委方面的有力扶持。“入园以来,留创园区通过减免房租等方式,为企业减免资金百万元;企业通过申报省市科技项目,获得100多万元的财政支持;企业申报烟台市双百计划、开发区科技领军人才的高端人才,分别获得100万—200万元资金支持;隽秀生物挂牌新三板获得开发区奖励200万元……”对此,高秀岩如数家珍。

得到政策扶持的,不仅仅是隽秀生物科技公司。据烟台开发区科技知识产权局科技处处长赵玲介绍,近年来,该区通过设立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发展、技术改造、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等各类专项资金,强化科技资金使用绩效,不断转变投入方向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十二五”期间,该区财政科技投入由3.7亿元增长到5.75亿元,均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7.6%以上。

政策扶持下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以万隆真空公司为例,烟台开发区连续5年扶持共205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000多万元,高性能铜合金技术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产值利润大幅增长,近4年营业收入总和达4.7亿元。

更为直观的是一组“6个90%”的数据,统计显示,烟台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90%以上由企业完成、新引进人才90%以上由企业使用、科技计划项目90%以上由企业承担、科技成果90%以上由企业主创、知识产权90%以上由企业产生、研发机构90%以上由企业建设。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上述数据占比越高,越能说明市场的活跃和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烟台开发区科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曹瑞义说。

在这种创新活力十足的环境下,一大批科技“小巨人”在烟台开发区发展起来,目前,该区经市级及以上认定的科技型企业达到205家,呈现“成长型、骨干型、示范型”三类企业有序分布、梯级式发展格局;全区256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其中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52个。建立了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8个国家级创新研发机构,以及4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新闻推荐

我区大力推动质量强区建设 5家企业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倡导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

本报讯(YMG记者云全通讯员立尧)近年来,芝罘区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快质量工作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品牌,围绕主导产...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