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径提升旧产业 ——安东卫街道推动水产加工业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王季平 通讯员 王田肖尧
水产加工业是安东卫街道的传统优势产业,上世纪90年代初,很多水产加工户因此走上富裕路。
然而,由于当地水产加工户多为个体小商户,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恶性压价、产品附加值低、精深加工比率小等问题,粗放发展的路子致使近年来水产加工业进入了发展瓶颈。
如何让这个传统产业重获新生?安东卫街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渐渐走出通过建立园区平台联合经营业户,引导传统水产加工走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新路子,推动了该产业转型升级。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片篱笆三个桩,安东卫街道创新发展方式,将村民联合升级为村居联合,最终形成了“政府引导+村居集体入股+市场运作”模式,整合资源,打造现代化水产加工园区。
“群众都看到这种模式的好前景,入户率和群众支持率均超95%。”街道党工委委员、园区办副主任胡连芹说。
8月4日,盛安东市场运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安东卫街道辖区14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入股,注册资本5100万元。当天,盛安东水产加工示范园园区发展推进办公室同时成立,与公司共同选举产生党支部,负责指导园区运营公司筹建和争取园区发展优惠政策,把关招商选资,指导监督公司经营,参与重要决策。安东卫街道潘一村支部书记孙建,被推选为董事长。在他看来,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建立了坚强的党组织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拳头效应。
该运营公司正投资2亿元,按市场化模式建设一个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水产加工示范区项目。目前,园区配套设施正有序推进,一期16栋钢结构厂房基础已完成,计划在2018年元月左右完成园区主体建设。同时,公司已与浙江、福建、烟台以及本地多家食品生产厂家签订了入园发展意向书,力争用3年的时间,建成一个集加工、仓储、物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村村联合,抱团闯市场的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水产加工业的发展瓶颈,转型升级后的水产加工业会壮大集体经济,使群众受益。”对盛安东(中澳)水产加工示范园项目的发展,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志华信心满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牛立志胡焜)近日,由国家住建部主管的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中环协2017年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会议对2017年度环境卫生行业争先创新评比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我区在建筑垃圾处理...
烟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烟台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