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创业的“九兄妹”, 结缘十年再聚首,成功都在风雨后
“这是我们的老大于长水,这是老二隋东敏,这是老三邹桂荣,这是老四朱一平,这是老八韩春青,我是老七左常君,还有老五曲言平、老六吕群山、老九刘文清有事情没来,这位是我们创业者协会的新会长———烟台燕喜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学文。”6月1日,记者前往采访从失业工人蜕变为一家物业公司董事长的左常君时,巧遇他们创业九兄妹为结缘十年而聚会,意外地探寻到这些创业人的成功轨迹。
YMG记者滕新书摄影报道
从擦玻璃到为千家万户保平安
“2008年11月,芝罘区举办创业带动就业激情大赛,我们9个人作为最佳创业典型上台演讲,由此认识并结缘,后来又成立了创业者协会,从大赛上的竞争者成为创业路上的朋友。”今年44岁的左常君告诉记者,比赛结束后,他们按照岁数论起兄弟姐妹,至今还是以弟兄姊妹相称的伙伴和朋友。“10年前,我们为了生存创业;现在,我们相互学习改善企业,结合国家政策利好,探讨怎么做大做强。”他说。
1989年,左常君到烟台钟表集团一家工厂做工人时,为了贴补家用曾申请专上夜班,为的是倒出白天的时间贩海货、卖服装。4年后,眼看企业要倒闭,他就辞了职,海货、服装、啤酒,他都卖过,肉串也烤过。1996年,他发现清洗行业是个空白,就拎着一桶水、拿着一块抹布,走街串巷给人擦玻璃。3个月后,他买了一套二手设备,招了一个员工,借了一辆三轮车,挂出了清洗服务社的牌子。
“那时的苦真没法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7年大年三十时,我在给一家大酒店洗地毯,窗外烟花升起、鞭炮响起,别人在家里过年,自己却又累又饿,那滋味真是不知该怎么说。”左常君告诉记者,1999年,他承包了一个新建五星级酒店的清洗保洁业务,服务社也发展成为保洁公司。2004年,他又得到芝罘区劳动部门的指导、帮助和支持,成立了烟台市嘉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组建了烟台管家保安大队。2008年参加芝罘区创业大赛后,左常君又在烟台市的比赛中名列前茅,为此被推选为随后成立的芝罘区创业者协会第一任会长。“那场比赛不仅让我结识了这些朋友,还让我的眼界更开阔了。”左常君说,2010年,他又创办了嘉合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烟台福利院的旧址建起了养老大院,在管家保安的基础上成立了嘉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2016年又建起了烟台天慈颐养中心,曾经连续3年获得区文明单位称号,成为全国家政百强千户企业、山东省家政龙头企业,去年还获得了山东省服务名牌荣誉称号。
厂长年过半百下岗创业终成功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一条起伏不平而曲曲折折的路/但,也是五彩缤纷/通往成功而辉煌的路……”这首《创业者之歌》的诗,是创业九兄妹的老大于长水为他们的芝罘区创业者协会创作的。今年64岁的于长水从小学到中学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当时作文常被老师当做范文。1976年,于长水被推荐入伍,在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入团、入党、受表彰,荣立过三等功。1987年,他转业到烟台市电子工业局,后来担任一家工厂的厂长,也在2004年因企业倒闭而失业。“当时我们两口子都失了业,家里四个老人和两个上学的孩子挤在26平方米的小房里要吃饭,怎么办?”于长水告诉记者,那年自己50岁生日时,他端着杯一块三毛五的老白干,就着白菜帮子蘸酱油,吟出了一首诗:“甲申第一春,仍是童子心。万事从头做,老夫不蹉跎。大菜着美酒,高唱创业歌。”
当年芝罘区开办的创业培训班让于长水打开了他的创业思路。他借来近10万元,在幸福街道租了6间房,创建了烟台市芝罘天合机电成套设备厂,让老婆孩子和亲戚来帮忙一起干。“一次,在威海为了讨货款我差点喝吐血。”于长水说,凭借这股拼劲,他的产品打出了市场。于长水不仅能拼,还有创意。他发现发光艺术品的市场潜力后,就买来模具和原料自己研究,历经上百次试验研制出发光工艺玩具,不仅填补了烟台空白,还走出了国门,并在2009年首届北方十省旅游产品博览会上获得创新设计奖。创业成功的于长水没有忘记自己的文艺爱好。2010年,他租了一个小楼办招待所,结识了一批文人墨客,后来又和刚毕业的儿子于健创办了烟台海风文化交流咨询有限公司。
创业人以笔讴歌创业弟妹事迹
“一堆堆黄沙/一车车砖/数不尽的水泥/在她掌中玩/一个妙龄女子/不爱红妆却爱沙/为人确是不凡/人见人夸/她为小城长高添砖加瓦……”这首诗是于长水为他们九兄妹的老八韩春青写的。
今年43岁的韩春青出生在海阳农村,幼时家境的贫寒曾让她立志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但最终却因贫寒的家境,无法走进自己以优异成绩考上的高中,只能到烟台渔业公司一家加工厂上班。
1996年因工厂不景气失业后,她先是到房管局一家饭店干了两年服务员,后来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职员,再后来走上管理岗位。即使如此,2006年,她还是毅然辞职要自己创业。
摆地摊、卖报纸、加工面食,与人合作搞工业用气供应,制作简易工棚,韩春青在积攒下第一桶金的同时也发现了商机———城市的发展需要建筑材料。2007年6月,她创建了烟台广悦建材有限公司,并将在一家公司做合同工的丈夫拉来与她一起奋斗,为城市建设所需建材提供一条龙服务。去年,一位创业姐妹不幸因病去世,让她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今年又开始涉足健康产业。“孩子哭了找你/家长累了找你/你/永远都在谱写着/儿童心中的/美丽童谣……”这首《小孩王朱一平》是于长水赞美他们的老四朱一平的。朱一平1965年12月生于大连,当年父母忙于工作,把四五岁的他送到烟台跟着姥姥生活。初中毕业后,朱一平被分配到烟台工程机械厂,先是做装配工,后来被销售公司要去做服务,得以全国各地跑。天南海北的见识让朱一平发现了童车这一商机,1999年,他辞职出来自己创业。“其实之前我买过一台旧设备想干服装翻新,还干过小吃部,但都赔了钱,后来在上海玩具订货会上成为宁波莫尔顿的代理商,业务才开始起步。”朱一平告诉记者,2004年,他参加了芝罘区劳动培训中心的小老板培训班,不仅学到了企业经营知识,还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创办了爱婴房烟台三站童车市场,产品甚至销出国门。
创业九兄妹的成功都在风雨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不仅是一首歌,更是创业九兄妹的真实写照。
2002年1月,九兄妹中的老二隋东敏在丈夫失业3年后也失业了。原在锦章照相馆的她参加了芝罘区创业培训中心的创业培训,毕业后开办了一家摄影、鲜花、婚庆公司。“那时处理照片开始需要电脑,我就画了个键盘练习盲打,把键盘每个字母的功能都背了下来。”隋东敏告诉记者,她的真爱摄影婚礼策划公司慢慢发展起来,还在2008年创业大赛上荣获优胜奖,由此结识了这些兄弟姊妹。
九兄妹中的老三邹桂荣原在烟台良种鸡实验场,32岁失业后,租赁了一个分场搞乌鸡养殖,和丈夫自己进行杂交改良,选育出的杂交乌鸡育雏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甚至九十五以上,后来他们到非洲发展,成为有名的华商投资公司;老五曲言平原来也在良种鸡试验场,失败后,一位创业者开办搬家公司的报道给了他启发,他也开办了搬家公司;老六吕群山200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回到家乡招远后,他发现城市绿化需要大量苗木,便在村里包地育苗。“回乡之初许多人说我大学白念了。渐渐地,村里人对我刮目相看了。”吕群山说。“我们的老九刘文清是海阳人,2003年在烟台失业后,她和弟弟从医药公司业务员到自己开药店,后来创办了烟台中医世家医药有限公司,药品连锁超市开遍了烟台。”左常君告诉记者,刘文清当年和他参加了芝罘区创业大赛后又参加了全市的比赛,并获得第二名,他们的友谊也保持到现在。“10年的变化,头发由长变短,由黑变白;身体由窄变宽,由轻变重;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感情由浅变深,由淡变浓———今生有各位,足矣!愿我们友谊天长地久!”刚刚从浙江大学接受培训回来的韩春青的这一感慨,让人体味到这些创业兄妹成功背后的艰辛,也看到他们10年风雨后的心态是那样平和。
新闻推荐
本报6月4日讯(记者李楠楠通讯员邱双双)近日,烟台市教育局组织一线高中校长举行新高考解析会,牟平一中校长李丽云...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