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同学正少年
□雷湘子一转眼,我从中等师范学校毕业马上就三十年了。三十年来,同学们经历风风光光、风风雨雨,大都风尘仆仆、风风火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不用说,一个班的五十名同学难以经常相见;就是籍贯同域工作同地的,也很难频繁联系。尽管如此,大家彼此心里都极为关心、很是牵挂,也都在默默地为同学们祝福。
“红艳艳樱桃满山坡,暖融融海风送银波。”樱桃成熟时节,戊戌小满过后的一个周六,在一位热心同学的召集下,我们当初来自同一个县的九位同班同学,除了有一位参加婚宴外,八位约好相聚。还有一位同学尽管是外县人,因与我们同县的一位同学结为伉俪,所以也随着凑到了一起。
相见心切,心潮澎湃。那天早晨不到七点钟,我就驾车离开烟台前往老家县城。一路上,仔细回想一下,我与这些同学有的从毕业就没见过面,有的也只见过一两次,个别的沟通稍多一些。同学们会是什么样子啊?随着滚滚向前的车轮,我心里也在不停地猜想着。
按照商定的地点,我们在城中河的大桥边上集合。此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河里波光粼粼,岸边柳树婀娜,路上车水马龙,小小的县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大约九点左右,同学们来齐了。有的一眼看上去认不出来了,仔细一看又找回了当年的模样。三十三年前,我们入学时大都十六、七岁,今天已经走向和走进知天命之年。大自然的规律普遍作用于每一个人,岁月的年痕分明刻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看得出来,有的身子发福了,有的则变精瘦了;有的头发尚显灰黑,有的头发则变白变稀;有的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有的则几次变换岗位。第一印象是,大家虽然变老了,但个个依然朝气蓬勃、昂扬向上,都是谈笑风生、潇洒大方,没有拘束,不论高低,谁也没有不自在。我们相互叫着对方的名字,或一起集体探讨话题,或个别询问交流,深入了解各自的家庭、工作等情况,一起分享体味每个人的喜怒哀乐。
说着笑着,我们一起坐车到山上采摘樱桃。边采边聊,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分明感觉到,三十年间,同学们没有辜负老师的培养和家人的期盼,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了、付出了,都做出很大贡献,都有很多收获。工作上都是相对优秀者,孩子们也大多大学在读或刚参加工作。同学们说起话来,都有思想、有观点、有激情。连入学时年龄最小的那一位,也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了,其言谈也很好,层次提升了,考虑问题比较全面。的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这些毕业三十年的同学,更是让我这个离开县城到市里工作的深感欣慰、特别高兴、十分叹服,我向同学们致敬和点赞!
中午时分到了,在同县工作的一位老师应邀而至。这位老师比我们只大几岁,我们就称他为老师哥哥。老师与我们一一握手,详细询问每个人的情况。因为是同学相见,我建议按当年的学号入座,大家都表示赞成。巧的是,因为我的学号是最后一个,又算远道而来,待老师坐主客位后,同学们却一起“发力”,按逆时针方向把我推向了另一个客位。我不便推辞,就愧然服从,乖乖入座。
几位同学忙着去点菜,有几位同学还带来了酒。两个小时的午餐,沉浸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老师说,我们是他教的第一批学生,这些年与我们接触最多,印象也最深刻。我们同学之间,则谈起上学的三年时光,回忆一件件往事,挖掘一个个细节,全是美好的回忆。连那时谁搞的“恶作剧”,也都成了笑资,餐桌上不时响起阵阵欢笑。比如,当年入学谁考的分数最高?一开始谁住哪个宿舍?哪个老师叫错了同学名字?等等。当然,谈论最多的还是老师们的关心、同学们的帮助。喝酒也随意,能喝的多喝,不能喝的就少喝或不喝。“政策”越宽松,气氛反而越放松。有一位女同学开始喝得少,敬酒时竟把一杯干红一口干了。当然,她也不能喝酒,只是以此表达十分激动的心情。还有一位男同学,都是一所中学副校长了,却为我们当起了服务员,不断地给我们添茶加酒。有的同学则急着干杯,以求痛快淋漓。大家更多地是交流见闻体会,听了很受启发。
规定动作结束后,我也起身离座,向同学们分别表达心意,表示祝贺和祝福。因为开车,我没有喝酒,加之比较死板不擅幽默,就边听边想,给老师和同学逐个吟咏联语,得到他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我知道,这是一份包容、一大鼓励,也就欣然受之、自得享之。
叙师生情、话同学谊。相聚不是目的,激励尤为重要。三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在人生征途上却不短暂。我们因缘而一起读书,因同窗而结下友情,实在是人生之幸。我们觉得,当初选择上中等师范学校就读,没有对与错之分。我们认为,曾经少年风华,经历也算芳华,应当再放光华。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展现新作为。我们一定会以这次小聚为加油站,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再接再厉、砥砺奋进,不断取得新成绩,为母校争光,为人生添彩。今天,我们仍是少年!
新闻推荐
福建会馆(天后行宫)的戏台与众不同。福建会馆供奉妈祖,烟台北临大海,为祈求妈祖面朝大海,庇佑众生,会馆被设计成坐南面北的独特...
烟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烟台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