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农科院集成应用高效栽培技术,促进烟台草莓健康发展,全国1/3出口草莓来自烟台 绿色省力 “莓”好产业

烟台日报 2022-01-12 08:24 大字

10日上午,刚走进市农科院草莓阳光温室,一股浓郁的香甜味道就扑鼻而来。“草莓长到9成熟,就会散发出自然成熟的味道。”市农科院农艺师顾亮说。

迷人的味道,源于无处不在的“科技范儿”。近年来,市农科院草莓团队以绿色健康、优质高效为目标,进行了设施大棚草莓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了一套烟台草莓温室高效生产栽培技术并及时在生产中示范与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烟台草莓的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

草莓生产全用“黑科技”

草莓种植不沾土,水肥管理智能化,杀虫全靠“天敌”……在市农科院智能温室,一项又一项“黑科技”让人应接不暇。

占地约2亩的草莓温室,日常作业全靠一名62岁的工人完成。这种劳动效率的提升,得益于架式栽培的应用。顾亮说,在钢制支架上种植草莓,工人作业时不用弯腰,正常站立就能完成全部劳动流程,不仅让劳动变得轻松,也节约了大量劳动力。“以前一个工人能做3亩地,现在能做5亩地,节省了大约60%的劳力。”他说,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凸显,省力化、轻简化栽培的优势将成为草莓种植的趋势。

草莓种植的土、水、光也有了革命性变革。顾亮指着种植槽说,里面没有泥土,而是采用全基质栽培,可以避免土传病虫害,减少了杀菌剂、杀虫剂的使用。灌溉用水也经过返渗过滤,除去有害微生物和多余的盐分。水肥一体化设施,还能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肥特性,动态调整施肥方案。另外,暖气和补光灯的使用,还解决了冬季低温和缺光的问题,调节草莓生理状态,避免了植物激素的使用。

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也让人眼前一亮。温室里,隔不远就定置了一个个红色“小桶”和一块块黄色粘虫板。原来,这些“小桶”是硫磺熏蒸器,通过加热硫磺形成细微颗粒并自上而下散落至大棚内,保护叶片和果实,避免白粉病和灰霉病的侵染。同时,利用害虫驱色性,悬挂黄色粘虫板监测虫情并及时投放异色瓢虫、捕食螨、丽蚜小蜂、食蚜蝇等天敌生物,减少了90%农药使用。

顾亮表示,市农科院主要以绿色健康、优质高效为目标,进行了选用优良适栽品种、采用脱毒草莓生产苗、综合绿色防控病虫害等9项设施大棚草莓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了一套烟台草莓温室高效生产栽培技术。

“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的应用,保证了我们生产的草莓绿色、安全,市民可以放心购买食用。”顾亮说。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

近年来,市农科院草莓团队在草莓种苗、栽培管理技术、新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草莓品种更新换代和设施大棚草莓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应用推广作出重要贡献。

七分种苗,三分管理。长期以来,市农科院草莓团队非常重视草莓生产种苗的培育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和微茎尖培养法,获得章姬、红颜等草莓无病毒原种苗,再通过严格规范的原种苗扩繁,每年可繁育优质脱毒草莓原种苗10万余株,为烟台草莓栽培品种的更新换代和草莓产业良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根据烟台地区生态条件和气候特点,市农科院草莓团队针对草莓合理密植、定期更新种苗、摘叶疏果、蜜蜂授粉、富硒追肥等措施,以及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并提倡在大棚栽培中采用施用豆饼、花生饼、生物菌肥和CO_2肥料等新技术、新手段,提高了烟台草莓的果实品质与经济效益。

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近年来,市农科院草莓团队完成了“草莓脱毒及配套技术研究”“脱毒草莓设施栽培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草莓架式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等7项草莓专项研究项目,并获得多项草莓研究科技奖励。

目前,市农科院草莓团队研究与技术集成的设施大棚草莓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在烟台及胶东半岛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国1/3出口草莓来自烟台

烟台是我国栽培草莓最早的地区。19世纪末,欧洲传教士将洋莓(即草莓)引种于烟台山周边地区,并陆续推广到青岛、威海及内陆地区。

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烟台已成为我国六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各县市(区)都有草莓栽培,集中产区位于福山区、龙口市、海阳市、莱阳市、牟平区、蓬莱区、莱州市等地,总面积约10万亩,辖区内备案草莓种植基地达174个,主要以“公司+基地+标准化+市场+品牌”五位一体模式,采用冬暖式大棚生产鲜食草莓,年产量20多万吨,占山东省草莓产量的36%,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年出口量4万余吨,是全国草莓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占全国草莓出口总量的1/3,现有72家出口冷冻草莓、脱水草莓、炼乳草莓等精加工企业,出口草莓产品连续近5年实现国外零通报。

市农科院草莓课题组负责人苏佳明介绍说,烟台地区草莓栽培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草莓疏花疏果、膜下滴灌、人工放蜂授粉、硫磺熏蒸防病和夜间增光补照等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尤其是福山区已基本实现了草莓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达到2500kg以上。按照市场平均价格14元/公斤计算,每亩地草莓经济效益达到3.5万多元,扣除地租、棚膜与地膜等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纯创收2万元,最高超过5万元。

近年来,烟台市周边县市区草莓观光采摘园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可观,最高经济收益能达到10万元/亩。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

(扫码观看专栏视频)

新闻推荐

道恩成为RCEP项下经核准出口商 系烟台首家,企业可随时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用于出口货物在国外享惠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金海善通讯员吴月民刘元祥)1月1日,经青岛海关审核认定,山东道恩国际贸易公司成为烟台市首家《区域全面...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