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完成GDP7816.42亿元、同比增长3.6%,多数经济指标走出先降后升、持续向好的态势 烟台经济增速写出一个漂亮“V”字型

烟台日报 2021-02-03 09:18 大字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年,烟台,这座敢想、敢闯、敢干的城市用努力拼出了一个清晰的确定性、搏出了一个看得见的新未来,经济增速写出了一个漂亮的“V”字型。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3% 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好于预期

过去一年,烟台多数经济指标走出先降后升、持续向好的“√”型态势,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各项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带动经济快速回稳,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好于预期,个别指标增速连创新高。

工业生产率先恢复。1-2月,烟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降至全年最低点-8.1%,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早于全国全省100%复工复产,3月当月增速扭负为正,随后连续10个月保持月度正增长,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八成左右的前10大行业全部正增长,拉动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个百分点。三大门类中,制造业恢复较快、全年增加值增长8.2%。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7%和18.3%。工业对烟台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3%,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向好。1-2月烟台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5%,到4月份投资规模已接近上年同期水平,下半年逐月向好,全年增长2.9%。三大领域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5%,带动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9.6%和23.2%,合计拉动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6%,占全部投资的64.3%、比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投资表现抢眼,市级重点项目以及水利、城建、交通、农业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类重点民生事项完成投资分别超出年度计划25.9%、10.8%、0.4%、5%、167.2%和8.1%,投资发挥了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服务业稳步复苏。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下降5.9%,多数行业增速大幅下滑,随着复商复市进度加快,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常态,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7%。消费持续回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9.95亿元、微降0.2%,降幅连续10个月收窄,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降准、降息等政策带动金融业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底,烟台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661.9亿元、增长14.6%,增速创近8年来新高;存款余额9997.8亿元、增长9.7%。烟台市共有4家企业上市,1家过会,1家整体上市。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99亿吨、增长3.5%,集装箱330万标箱、增长6.4%。新兴服务业态突破发展,全年举办会展活动107场,参展人数、达成交易额分别突破3亿人次和50亿元。烟台市网上零售额25.4亿元、增长20.3%。

外贸进出口超预期增长。疫情叠加贸易摩擦影响,烟台外贸进出口1-2月下降13.4%,为近5年新低;下半年开始,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稳步恢复,国外疫情加剧、外需缺口放大,烟台市外贸进出口后程发力、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3220.3亿元,增长10.8%;其中,出口1968.4亿元,增长13.6%;进口1251.8亿元、增长6.7%。烟台市外贸企业增长面过半,新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1067家。对美国进出口472.5亿元、增长31.3%,成为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进出口392.1亿元、增长36.3%,对欧盟(不含英国)进出口358.6亿元、增长11.9%。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66亿元、增长17.4%。

实际使用外资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实际使用外资除一季度下降3.9%外,后三个季度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全年实际到位外资22.8亿美元、增长17.6%。日韩实际到位外资翻番增长,分别增长119.9%、412.2%,总量居全省首位;美国到资增长83.1%。新设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63个、增长55.2%。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1个,韩国SK、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夏普等世界500强首次落户。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6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倍。

农村经济稳中提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年粮食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74.7万吨、增长1.1%,粮食平均单产399.7公斤,为“十三五”期间最高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26万亩,共建成粮食核心示范区约5万亩、辐射区约50万亩。老龄果园更新改造47.2万亩、超年计划18%,苹果总产量约575万吨、增长3%。畜禽产品供应充足,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增长7.2%,截至去年底生猪存栏312.9万头、增长15.9%。

财税收入企稳回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下降24%,之后降幅逐月收窄,到10月份实现正增长,全年完成610.1亿元、增长2.5%。税收收入自4月份起降幅逐月收窄,全年完成421.5亿元、微降0.9%。骨干行业、重点企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占比六成以上的前十大纳税行业6增4降,纳税前十大企业合计缴税67.9亿元、增长11%。创新型企业创税能力快速提升,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纳税分别增长6.9%、6.3%、30.9%、9.9%。

就业民生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0.9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登记失业率2.5%,控制在预期目标内。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年民生支出完成64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9434元和22305元、分别增长3%和5.1%,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猪肉价格上涨47.8%,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高出全国8.8个百分点

烟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从数据来看,2020年,疫情的确对烟台市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影响,但烟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驰而不息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发展韧性进一步凸显。上半年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早于全国全省率先扭负为正,全年税收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恢复到2019年水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4.9、2.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8.8、3.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出7.8、2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回落幅度小、回升速度快,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均衡增长态势加快形成。产业方面,上半年烟台在全省首先实现了三次产业全面正增长。行业方面,增长面持续扩大,多数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企业方面,受黄金价格上涨拉动,山东黄金、招金集团、恒邦股份三大金企营业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产业整体回暖,东岳汽车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动力总成全年产值大幅增长。聚合MDI和纯MDI价格大幅上涨,万华化学经营状况向好。

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化工企业190家,完成76家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取缔“散乱污”企业13家。新动能快速成长,“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1%左右、比上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高端化工、新材料、海洋牧场、医药健康等7个省级“雁阵型”产业集群加快壮大,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万华百万吨乙烯投入生产,医药健康产业收入首破千亿元,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数量占全国的1/8。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2家,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揭牌,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落地,山东苹果·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8家、总量达到1121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82家、是上年的1.8倍,新增省瞪羚企业51家、总数97家,均居全省前列。

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外资结构更加优化,制造业到位外资6.8亿美元、增长17.5%,占比达到29.8%。贸易结构持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1%,占比48.5%、提高3.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4%,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跨境电商从无到有,交易额增长1887倍。消费升级不断加快,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51.3%和30.2%,汽车类销售额增长5.2%,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2%。民营经济保持活力,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7.4%,占比48.1%、提高6.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3.6%、高出全部投资增速0.7个百分点。

政策支持加力提效。全年共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135.8亿元,争取各类债券422.6亿元,44.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特殊转移支付等资金直达基层,惠及16.5万户市场主体。对5000家企业、290亿元贷款实行延期还本,为5800多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3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纾困资金支持10.9亿元,全年减免三项社保费63.15亿元。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4.51%,较上年末下降0.74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底烟台市实有市场主体93.7万户、增长7.96%,其中企业26.4万户、增长12.7%。

区域发展后劲加快积蓄。县域板块,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开发区、龙口市等经济体量大的区市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7个区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全部实现正增长。“四园两区”板块,总计签约项目85个、总投资857亿元;国际招商产业园总面积669亩的4宗“标准地”完成土地摘牌,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中韩、中日产业园实际使用韩资、日资实现翻番。重点片区板块,九大片区全年完成投资244.6亿元,一批事关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竞相发力,城市综合能级加速提升。

各种有利条件加速集聚

今年烟台经济仍将处于上行通道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烟台市有诸多积极因素支撑。

胡一兵介绍,总的判断,新的一年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烟台看,各种有利条件正在加速集聚,正在进入厚积薄发、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百万吨乙烯、东方航天港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正在转换为投资产出和现实生产力;潍烟高铁、老岚水库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正在为烟台市发展提供战略支撑;芝罘仙境、幸福新城等一批重点片区组团崛起,正在形成新的城市增长极;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山东苹果·果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创平台聚集发力,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园区体制改革、“放管服”和流程再造改革等一批改革攻坚事项持续推进,正在构建更加成熟的制度体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全面投资协议签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等一批重大战略平台叠加发力,正在塑成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

在各项积极因素支撑下,2021年烟台经济仍将处于稳定上行通道,主要经济指标有望实现较快增长,确保“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新闻推荐

龙口百岁老人有150人 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14年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纪殿国通讯员吕世军)记者获悉,截止到2021年1月25日,龙口市100岁老年人多达150位。目前,龙口市年龄最大的...

龙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龙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