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风貌“留念” 龙口市档案馆倾力打造“村庄记忆”工程

农村大众报 2020-11-25 14:04 大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人诗句里的乡村美景在中国大地存续了千年。提到故乡的村落,人们总会津津乐道于村口那棵古槐、进村那条山路,那是根植于人们心灵的“村庄记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改善了,乡间崎岖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硬化柏油路,村头的荒地野树变成了带路灯的健身广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在提高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留住“村庄记忆”,成为龙口市档案馆一直在思索的课题。

从古至今,人们用绘画、诗歌、音乐等多种方式表达着对故土的眷恋和自己的思乡之情,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图档案。在进入新的改革发展时期的今天,档案工作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龙口市档案馆顺应潮流,大胆创新,开展了“村庄记忆”工程,用新载体、新设备为一处处乡村“拍照留念”的同时,也忠实记录下了龙口大地上蓬勃开展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浪潮。这些资料通过照片、文字和数据的方式妥善保存于龙口市档案馆的馆藏之中,成为一份特别的“历史藏品”。

“村庄记忆”工程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原貌记录了龙口市六百多个自然村的山川风貌、风俗古迹、传统文化,以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相关历程。大到村落布局、村内名胜,小到村里的一棵古树、一片果园,都是“村庄记忆”的记录范畴。为了配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迅速推进,龙口市档案馆联合专业制作团队,兵分三路,从摄影、摄像、航拍三个角度对村庄进行完整记录。在专业摄影摄像器材和无人机的帮助下,取得了所拍摄村的具体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图片和视频是不会说话的,是“无声的记忆”。为了使“村庄记忆”真正“活起来”,龙口市档案馆还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走访活动,发动各个村里上年纪、有文化的老人回忆村里旧事,回想抗战红色年代和解放后村里发生的大事、喜事,同时联系各村村“两委”,结合村内现有的人口情况、村庄沿革、经济状况、相关副业,对每个村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业历程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白描”,使“村庄记忆”真正成为顺应民意、贴近民心的真正“记忆”。

“村庄记忆”工程真实地记录了龙口市各个村庄的自然山水、乡风民情,生动展现了从革命历史时期开始的村庄发展演变历程以及新农村建设历史,也是一份民风民俗参考资料。目前,龙口市档案馆已采集到一百多个行政村(自然村)的相关文图资料,影像资料照片8879张,视频566件,共计0.46TB,并精选800余张制作“村庄记忆”照片档案册十六册。

“村庄记忆”工程顺应乡村振兴战略而生,也为农村发展工作服务。在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出把力的同时,给乡村“留个影”,既能留住人心故土难离的那一份眷恋,也是对社会改革发展历程的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录。

(龙口市档案馆郝磊)

新闻推荐

烟台双拥工作再结硕果,先后9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用心用情擦亮“双拥模范”金招牌

□记者杨秀萍通讯员王彤报道本报烟台讯10月20日上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