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老兵9年出资27万元设立奖学金 专门奖励优秀贫困大学生

烟台晚报 2020-10-15 10:08 大字

宋文章(左一)给贫困学生捐赠学费

宋文章(左二)慰问贫困户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张建鲁 摄影报道)近日,龙口市诸河高家村两委成员专程为宋文章送来了一面锦旗,代表全体村民向他表达谢意。“学雷锋扶贫攻坚,做好事老兵当先”几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据了解,该村共有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宋文章与他们建立了长期帮扶联系,定期走访慰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受到群众赞扬。

1961年出生的宋文章1979年入伍,1993年转业到龙口,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兵。宋文章为人随和,生活简朴,不讲排场,一件西服穿五六年。但是,遇到有困难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大力援助。对于退役士兵、下岗职工、困难群众他格外关心。

有一个叫王英青的退役士兵,老家是滨州市惠民县的,两次手术,失业在家,生活艰难。宋文章听说后,把他招到公司里来当了一名保管员,并为其缴纳了社会保险,解决了医疗费用,帮助他们一家走出了困境。像王英青这样的退役军人,宋文章先后招用了20多个。

退役军人王新志家中失火,宋文章及时送去了米面油等,帮助他解了燃眉之急。看到他有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女儿,细心的宋文章又特意送去了一大包学习用品。石良镇东方水刘家村的刘月高曾在西藏服役,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靠种田为业,生活比较艰难。听说他家的葡萄滞销,宋文章以市场最高价采购了一批。随后,他又将这些葡萄赠送给了抗战老战士、伤残军人和困难职工。宋文章认为,采购农产品,既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尊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又能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在他的影响下,受助者纷纷要求加入他的“红旗志愿者先锋队”,一起学雷锋做好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宋文章经常以自己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教育引导下岗失业或彷徨迷惘的同志放下包袱,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走出困境,先后有十多人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宋文章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专门设立了一间独具军人特色的“战友会客厅”,2020年被正式确定为“烟台市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自2014年以来,他先后培训农民工等各类学员1万多人,其中退役士兵学员有1600多人,全部实现稳定就业。每次开班前,他都要专门召集学员中的退役士兵到战友会客厅座谈,并挑选其中素质过硬的担任班干部,参与学习管理,有效提升了退役士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该校成为龙口市首家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通过爱心志愿者协会,宋文章资助了16个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缴学费、赠文具、送生活用品。龙港街道有一名大学生父母双亡,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得知她正为缴纳学费的事苦恼,宋文章当即把刚领到手的工资全部捐助给了她。宋文章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之才,传递爱心,回报社会,服务人民。宋文章每年出资30000元在山东科技大学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至今已坚持了9年。资助了这么多孩子,他却一个也叫不上名字来。不仅很多人他从未见过面,而且好多受助人也不知道捐助者叫宋文章。有人说他傻,他淡然一笑,“我只想帮助这些孩子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并不需要他们来回报我。”

2020年7月份,宋文章被评为“山东好人”。宋文章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雷锋。学雷锋做好事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我要像雷锋那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虽然已脱下军装,但我永远是一个兵。”

新闻推荐

烟台市实现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实践所全覆盖 十万场文明实践活动培根铸魂 Y

MG全媒体记者钟嘉琳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塑魂”;看“颜值”,更看“气质”。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街实践所实现全...

龙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龙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