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绘莱山十二景 胶东纪胜
张国安
将一个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撷英集萃,概言为“八景”或“十景”等,这一做法在我国历史上很盛行。它既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老黄县(今龙口)的镇山莱山,清康熙版《黄县志》等地方旧志列了“古洞朝阳”等“四景”,后人又相继提出了“八景”或”十景”。这些景观取景范围有一定局限性,都取自莱山东麓的真定寺(又称莱山院)周围。这也难怪,昔日,这里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自然更受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景观已经消失,有的仅存遗址。更何况,“莱山四面经各十里”,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如果以偏概全,难免欠缺。有感于此,笔者不揣浅陋,重新遴选出莱山“十二景”,希望能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研究及开发有所裨益。
四字景观的由来
现存史料中,清康熙版《黄县志》记载莱山“四景”最早。这“四景”分别是:古洞朝阳、清泉潄石、连池毓秀、松山晚翠。据龙口民俗研究者王玉珉先生《老黄县》一书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志书编纂者将民间流传的莱山“八景”汇总为:方桥压月、庭院竹园、高山鱼池、倾井倒水、虎洞朝阳、松道晚翠、三岛十洲、倒长青松。几乎是同期出版的《可爱的烟台》丛书之十二《莱子古国龙口市》,收录了古洞朝阳、倾井倒水、松山晚翠、清泉漱石、方桥压月、莲池毓秀、倒长青松、三岛十洲这“八景”。后来,人们又概括总结出了虎洞朝阳、倾井倒水、松山晚翠、清泉潄石、连池毓秀、方桥压月、三岛十洲、倒长青松、庭院竹园和仙人车辙“十景”。
在民间还有一些版本的莱山“八景”或“十景”,大同小异,只有个别条目不同,有些只是叫法不同。
笔者此番遴选,剔除了一些已消失或仅存遗址的景点,如,倒长青松,原为莱山院后面山坡上的一棵古松,古朴苍虬,树干下垂,惜早已消失,只能从老照片中目睹其昔日风采;原位于莱山院内的庭院竹园景观,连遗址也荡然无存。
松山晚翠、倾井倒水、清泉潄石和莲池毓秀四处景观尚有迹可寻:松山晚翠,是指旧时莱山院周围苍松漫坡、遮天蔽日的景象,夕阳之下,树影重重,更是别具风韵。可惜昔日盛景早已不在,现在看到的都是树龄不大的新松;倾井倒水,为方桥西边的一口石砌水井,井口由几块石头拼成,旧时水不汲而自盈,原井口环状石头残破不全,虽经修复但已失去原貌;清泉漱石,是指方桥南临的黑虎泉泉水,旧时从石缝中涌出,向崖下流去的景象。现丰水季节,仍能看到泉水涓涓细流景象;黑虎泉水顺势向东而下,汇集入池,旧时池内种植莲花,夏日竞吐芬芳之盛景,此为莲池毓秀景观,现仅存莲池遗址。
莱山“十二景”每一个都值得一看
笔者选取的莱山“十二景”包括:虎洞朝阳、方桥压月、三岛十洲、仙人车辙、莱顶揽胜、油青耸翠、龙湾叠瀑、山照虎影、玉兔盼归、古畤胜景、神龟探海、梨花飞雪。这其中,保留了虎洞朝阳、方桥压月、三岛十洲、仙人车辙旧四景。除旧四景地处莱山院周围外,莱顶揽胜、龙湾叠瀑、山照虎影、油青耸翠、玉兔盼归地处莱山主峰周围;古畤胜景、神龟探海地处莱山西坡;梨花飞雪则分布于莱山周围山麓。现将这些景观的位置、状貌及有关典故等逐一介绍如下———
虎洞朝阳黑虎洞地处莱山院遗址后面山
坡上,是古时人工开挖并用石块砌垒形成的穹顶形洞穴。莱山院周围有许多古洞,黑虎洞的名气及文化内涵列诸洞之首。笔者曾在《烟台街》版撰文详细介绍过这一景观。
方桥压月描述的是站在方桥上赏月,月亮
倒映桥下水中的佳景。位于原真定寺山门前、跨山溪而建的方桥是胶东最古老的石桥之一,相传始建于唐代。之所以称为方桥,与桥面本身长、宽近似相等,桥面造型方方正正有关。岚气雾霭重时,远远望去,这座石砌拱桥恰如一座隐现于涧谷之上的天桥;天气晴朗时,站在山下,从远处西望古桥,又如同月牙挂在天上;夜间临桥望月,又会让人诗意顿生。如今古寺早已不在,但方桥依旧屹立,昔日人们临桥赏月之情景仍想象有据。
三岛十洲三岛十洲本是中国神话中的仙
境名,仙人居处。在这里,是指位于方桥压月西北不远山坡上的一处旧石刻。该石刻书体笔力遒劲凝重,造形方俊。字径30—40厘米。由石刻右侧清晰可见几个小字“午樵题”可知,书法出自清末当地书法家李午樵(1837~1912)之手。早年,莱山院周围碑刻林立,如今硕果仅存。站在这里,极目远眺,但见山下万顷平畴,犹如烟波浩渺的沧海。这一景观确实为莱山增添了不少文化色彩。
仙人车辙该景观位于莱山支脉北孤山阳坡
上,从山顶齐刷刷地直达山腰的一道深沟。远远望去,如一道天梯挂在山顶。沟两壁如刀削斧劈,沟底间隔有天然石阶由下而上。整条沟长约75米,宽1.5至2米、深1米至2米左右,仿佛人工开凿。更奇妙的是在沟底中间坚硬的石头上,有两条上下平行分布、清晰可见的沟痕,酷似双轮马车碾成的车辙。关于它的民间传说姑且不论,事实是由于地质差异风化原因形成,在胶东山水中极为罕见。
莱顶揽胜莱山海拔619米,论高度不及龙
口市周边艾山及罗山诸峰,但却显得特别雄峻挺拔。这是因为其地处黄水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离海岸线较近。站在山顶放眼四周,近处峰峦谷壑,远处莱子古国归城区域、龙口市东西城区、蓬莱阁及长山列岛、艾崮山、罗山山脉、黄水河等景色尽收眼底,甚至连栖霞境内的蚕山、方山、唐山等胶东名山也隐约可见。如此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怎能不使人心潮澎湃!
龙湾叠瀑龙湾瀑布被民国版《黄县志》誉
为“黄县第一瀑布”,是典型的三叠瀑。它位于莱山主峰西北坡的大夼上游。瀑布源头的龙湾泉是老黄县“十四名泉”之一。龙湾瀑布周围谷壑幽深,水草丰美,是莱山雅鹊河的发源地,也是昔日乡民重要的避难之地。民国时期,美国来黄县传教的一名传教士也曾隐居于此。
山照虎影该景是莱山山势与阳光投影联
手打造的光影景观,与莱山自然沟涧纵横形成的复杂褶皱有直接关系。观看“山照虎影”尤以春秋两季中午为佳,在莱山北麓或在黄城登高望远,但见莱山主峰北坡,有一只顶天立地的黛青色猛虎,斑纹清晰,向西北方向呈下山之势,猛扑下来。“莱山顶上一虎影,胜似蓬莱八大景”是老黄县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足见此景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油青耸翠油青石是莱山四十二峰之一。从
莱山南、北、西三个方向几十里外,都能看到其雄姿。近看,这块巨大的花岗岩山峰四面绝壁,顶天立地。关于油青石,在当地还流传着其与栖霞艾山与蚕山之间的恩怨故事。青油石附近是下丁家、七甲,东江街道办事处交界处,还是莱茵河、绛水河和雅鹊河发源地的分界点。因此,油青石乃莱山的一个地理标志。
玉兔朌归玉兔石位于莱山主峰以东放马
岭北头向东凸出的一座山峰顶部。传说这块玉兔石是当年嫦娥带玉兔下凡到莱山采药时,因迷失山中幻化而成。作为齐地“八神”之一的月主,即月神,是中国古代神祇,在道教中常指嫦娥。玉兔是传说中嫦娥的化身,因此通常被认为是月主的象征。笔者一直认为,莱山玉兔石景观是莱山最被低估的一处景观。如此形神兼备、极具造型艺术的玉兔石在国内也极为罕见。
古畤胜景莱阴古畤是老黄县“八景”之
一。其中,莱阴即莱阴山,又名之莱山,今称莱山。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即月主祠。古畤胜景是指月主祠遗址及其周边风景。月主祠是莱山最古老的庙宇,当年秦始皇、汉宣帝都曾来莱山祭祀过月主,祭月、赏月是莱山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天清气爽时,站在月主祠遗址上东望,青山环翠如屏,仿佛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正推动着对面的青山一步一步向自己逼来,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神龟探海在莱山西麓的豁子夼下游山坡
上,有一块巨大的神龟石,也被当地人称之为“鳖脖石”。每逢山中雾海茫茫时,大龟犹如腾云驾雾,又仿佛在波涛翻滚的大海中游戈。莱山神龟石形体巨大,身长近30米,高近10米。其形体完整,天然形成的龟甲纹理错落有致,还有前后脚和龟尾,仔细看,连眼睛、嘴、鼻孔都有。玉兔、神龟分别坐镇莱山东西两侧,让人联想到“龟兔赛跑”传说,二者堪称莱山两大“镇山之宝”,同样的,如此巨大、形神兼备且结构完整细致的神龟石在国内也极为罕见。
梨花飞雪作为当地特产的龙口长把梨曾是
山东梨的优质品种之一。梨树多为成片栽植,梨花开放时如云如雪如潮如海,非常壮观。老黄县人看梨花的风俗大约始于清代,每年春天,到南部山区看梨花的人们车水马龙,时称“梨花会”。“梨花飞雪”也因此成为龙口一大景观。当地公认的传统赏花之地有磨山迟家、下丁家、莱山、王屋水库。近年来,长把梨风光不再,正逐渐被阳梨取代,但有梨树就有梨花可赏,只是壮观程度要逊色很多。如今在莱山山前朱家等村仍有很多长把梨树,其花开时仍能给人们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研究和挖掘景点文化对于旅游开发以及丰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今国内不少城市或景区都重拾这一传统,重新推出“八景”、“十景”。莱山“十二景”是笔者对莱山的丰富景观反复筛选而成,选景范围由原来的莱山院周围扩大到整座莱山。这些景点都完整地存在着,足以让今天的游人尽情观览。稍感遗憾的是,名额所限,有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景观没有被入选,如莱山顶上的石猴观海,外围的归城夕照(归城遗址景观)、绛阙仙都(磨山夼一带的绛山风光)等。景观选择裁定是一项大工程,限于水平,所选难免有不足之处,在此,诚请各界不吝商榷、指正。
玉兔盼归
神龟探海
新闻推荐
做志愿服务换积分帮助贫困群体 龙口市黄山馆镇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本报讯(YMG记者陆启飞通讯员颜克亲)近日,龙口市黄山馆镇驿东社区代工车间里,五年级学生栾盛唐正在妈妈杨凤琴的指导下认...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