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大王”王昌茂

烟台日报 2019-07-16 09:45 大字

龙口市七甲镇位于莱山脚下,远离黄县城,抗战时黄县、烟台我党的抗日武装、机关等曾经在东南山区活动。莱山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在姜家店打响了龙口抗日战争的第一枪,在圈杨家村成立了胶东第一兵工厂、在姜家店成立了胶东区委党校和胶东国防教育委员会,拉开了蓬黄掖抗战的大幕,更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如任常伦、王前等,而七甲村的王昌茂精于造地雷、埋地雷,活动于黄县及长岛县给日伪军造成了极大杀伤和恐惧,人称“地雷大王”。

王昌茂,生于1923年2月,只念过4年书,年轻时的王昌茂身手敏捷,体力彪悍,可以倒着轮番爬树,夜间翻山越岭一夜不疲劳。1938年日军侵犯黄县,到处烧、杀、掠、抢,时年16岁的王昌茂义愤填膺,瞒着家人积极参加了莱山区民兵组织,当时,我党在莱山东麓的圈杨家村开办了胶东第一兵工厂,造枪、造炮、造地雷。由于地雷杀伤力大,王昌茂对地雷非常感兴趣,就和同村的王昌法、王昌安,史家庄村的史炳祥、曲中云(后在中村任党委书记)一起研究地雷。由于上级发的铁雷数量小,满足不了战争需要,王昌茂就动手在家试制石雷。七甲村南河南边山上出产一种“黑石”,与当地的花岗岩不同,花岗岩硬度大,石料脆,不适合加工,而七甲附近山上的“黑石”,石料软,易加工,比较适合做石雷。1941年冬季,黄县县委推广海阳县地雷战的经验,在莱山区史家庄举办地雷学习班,学习地雷的制作和使用,并因陋就简地进行了实爆演习,王昌茂在学习中如饥似渴,不懂就问。回去后,王昌茂和民兵们土法上马,碾药的碾药,钻石头的钻石头,用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制方法,再用石碾碾成炸药,一个个石雷做成了。1942年4月的一天,日伪军到莱山区附近各村扫荡,在陈家村村北,踏上了王昌茂和史家庄民兵史秉祥埋的两颗石雷,几声巨响,当场炸死伪军2人,其余人员闻风而逃,再也不敢来莱山祸害了。初试锋芒后,王昌茂带领埋雷小组在黄县根据地和敌占区开展了更广泛的游击战、地雷战,他们时常出没于北马、大陈家、黄山馆等区埋雷,炸得日伪军人仰马翻。1942年在黄县大金家村附近,王昌茂看到河里有两个日伪军在洗澡,迅速将石雷埋在其必经之路上,一声爆炸,愤怒的石雷带着两个鬼子上了西天。

1943年春,海阳民兵英雄于化虎来黄县莱山区传授地雷爆破技术,此后,王昌茂的爆破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他用地雷打击日伪军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可以自制石雷、瓷雷、木雷、头发雷,埋雷的地点也不断扩展,由公路、广场扩展到田边、鸡窝、井台等敌人想不到的地方。黄县城的日伪军轻易不敢到莱山区扫荡。周围群众都知道七甲村有个地雷大王王昌茂,王昌茂一心放在埋雷杀鬼子上,家里农活基本不沾手,都是任劳任怨的妻子在家操劳,平日还要提防鬼子袭击。1942年7月的一天拂晓,黄城集的鬼子配合石良的鬼子,到七甲村扫荡,在南河,发现有不少人在河边睡觉,便开枪扫射,农会会长王进英当场牺牲,民兵分队长被刺刀捅死,王昌茂等三人被捉走。到石良集时,王昌茂临危不慌,趁乱脱身。据兰高镇圈杨家村今年92岁的老兵姜克模回忆,当年莱山区的老百胜进黄县城,都不敢说是莱山区的,只因为莱山的地雷太厉害了。

1947年王昌茂在黄县独立营任战士,因为其制作地雷、爆破地雷技术的成熟,旋被黄县武装部借调到敌占区教学下地雷。1949年春,解放战争时期,奉调到长山列岛敌占区下地雷,教当地军民制造地雷及爆破技术,后被北海区政府武装部(1938年8月15日,胶东北海区区行政公署在黄县成立,辖蓬莱、黄县、掖县三县,曹漫之任专员兼黄县县长。)授予“爆破大王”的光荣称号,并发锦旗一面、毯子一只。据其孙子王言峰和年长群众回忆,王昌茂当年用石头制造的地雷曾经堆满了院子,后来,用这些地雷砌成了一面墙。如今,家里还遗存着空壳的石雷。1991年,王昌茂“爆破大王”的奖状及盛地雷的木匣子被烟台市博物馆征集。(龙口市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上半年,烟台市共查处552起违法案件、罚没款金额676万元 “双打”工作晒半年成绩单

本报讯(YMG记者逄苗通讯员莫言)昨天,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上半年烟台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以下简称...

龙口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龙口,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