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芦头镇周家村发展壮大果蔬专业合作社 “贫瘠地”升级“幸福园”

烟台日报 2019-07-02 08:32 大字

仲夏时节,地处芦头镇南部山区的迟家沟水库空气清新,绿意葱茏,山景如画,令人惬意。每到周末,这里成了城里人休闲度假的好地方,除了赏美景,他们还会到大坝下面的采摘园里采摘,这个地方,就是龙口市芦头镇周家村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采摘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被镌刻在一块长方体花岗石上的话,是周家村党支部的决心与担当。

然而,早些年有绿水有青山的周家村,群众没有富起来,村子没有强起来。到底啥原因?

以支部建设为基础,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周家村在强村富民、乡村振兴道路上使对了劲儿。

8户、34户、50户……这一数字的增长,是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动诠释。“除了4户特殊情况,全村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变成股民。”村党支部书记孙长杰成就感满满。变劣势为优势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南不远就是龙口第二大水库———迟家沟水库,在外人看来,周家村有山有水,群众收成错不了,集体经济差不了。

“错了,真错了,可不能光看外表。”孙长杰指着大坝介绍,1000多亩山地9成是贫瘠地,而且西山的地全部摞荒,优质土地就是大坝下面的这片洼地,100多亩。

土地贫瘠,地块零散,群众种地产出效益低,收入少,村集体更是一穷二白。

从哪里入手?怎么干?一系列问题摆在村“两委”面前。

2017年4月,孙长杰从第一书记那里拿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塘约之路》,他一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事有凑巧,那几天的一天晚上,他偶然看了央视二套播放了福建小岭村“村民变股民,发展乡村旅游”的报道。

一本书,一篇电视报道,让准备大干一番的孙长杰有了干劲儿,更有了方向:这两个村的重要经验有两条,一是巩固农村集体所有制,二是加强党支部在农村中的领导作用。

于是,孙长杰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到周围县市参观取经。回来后即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一致同意,参照“村社一体、合股经营、村民变股民”的发展策略,探索小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要把土地重新集中,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并非“一锤子买卖”“一拍脑袋的事儿”。

一面是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面是不能照搬照抄,合作社到底怎么突破?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带头,做给群众看,带动群众干。2017年6月,经过数次大小会议,征得村民同意,村党支部决定成立绿水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和现金入股为主,号召村民加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一部分群众观望、有顾虑,支部又商议,村“两委”干部、党员带头,党支部书记孙长杰现金入股5万元,党支部委员孙广良现金入股1万,村委会委员周淑英以2亩地入股,还入了现金股1万元。“党员干部带头,如果不是给儿子买楼我就多入些。”村民韩永昭思想通了,“土地分散,形不成规模,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不如统一经营管理,保底分红一年400块,对外出租也就二三百元。要不也是摞荒,合作社统一流转起来,算算账,还是相当合适。”

就这样,村集体筹资和包帮单位出资20万元,加村民入股现金20多万元,建果蔬大棚的资金解决了。

合作社众筹的不光是资金,更是党心与民心的一次凝聚与提升。产业发展蓝图从休闲采摘到乡村旅游再进周家村,已不是两年前记者看到的情形了。而今,占地5亩的大棚里瓜果飘香,除了主打西红柿品种外,还有芹菜、茄子等一些家常蔬菜。用孙长杰的话说,“单打一”不长久,必须多样化,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行走在西红柿间,一颗颗可爱的果实挂在叶间,可谓是“五颜六色”,除了红色和黄色,还有黑色、紫色和迷彩色,总共有10多个品种。

转了一圈,大棚四周还分布着香蕉树、长果桑,套种了草莓。2019年春节后又引进试种了“黄樱桃”“花生柿”和“黄金柿”新品种。“种瓜果蔬菜,必须科学种植,更新品种,才能卖上好价。”两年来,合作社与烟台农科院、龙口市农技部门合作,走出去请进来,精耕细管,提升果蔬品质和管理水平。

果蔬采摘蒸蒸日上,对外销售是大问题。村“两委”带领合作社又动起了脑瓜。“现在都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我们也跟着时代的步伐。”站在采摘园南面的高地,孙长杰指着采摘大棚自豪地讲起今年五一小长假的热闹场面,“有文艺演出,有传统农村民俗展示,城里人都感觉稀奇,3天时间来了2000多人,出乎我们的意料。”

红火的乡村采摘节,让合作社尝到了第一杯甜羹,两天时间采摘收入达到15000多元,超出了预期目标。

可喜的收获让孙长杰有了更大胆的想法。“酒香也怕巷子深,王婆卖瓜也得自卖自夸,不宣传自己不行。”节后总结会上,孙长杰给社员们提了个醒儿。

整修方塘,放养新品鱼种,为了休闲垂钓;去年底还在方塘上面建了一个小凉亭,放上竹桌竹椅,泡上一壶茶,体验别样山村生活;中午还可以吃上香猪肉西红柿大白菜汤,别有一番“野味”……

出了采摘大棚,就会听到对面果园里传来鸡鸭鹅的声音。走到跟前看,这些原先圈养的家禽在果园里寻找着天然的美餐。2018年,合作社利用这片果树园和西山那片摞荒山地发展特色养殖,“让城里人来了,既吃到美味又能体验农家生活,一举两得。”

这些都属于合作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蓝图。孙长杰带头散养了100头香猪,“说给群众听,不如干给群众看,群众讲实际,要看得见,摸得着。”

支部领办合作社,让社员们得到了实惠。2017年底,社员们分了红,“这1000元就是白得,摞在那里,一分钱没有,走合作社这条道,没走错。”周淑英盘算着,“2018年底,她家分红2000元,每年还都发福利。”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孙书记一心扑在村里,想办法发展村经济,为群众办实事,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村妇女主任周淑英打心里佩服。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关键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班子,一个真正为民实干的带头人。

周家村不大,54户、100多口人,早些年村“两委”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支部发挥作用不力,导致村民怨气不少。

事靠人为,事在人为。村子要振兴发展,群众心里最有数,都盼着孙长杰这样的乡村能人回村。

在老少爷们的期盼下,2014年,38岁的孙长杰回村竞选村主任,“大家选我,是对我的最大信任,当干部就要为大家办实事,过上好日子。”全票通过,在选举大会上,孙长杰这样说。三年后,他又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自打2014年起,周家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分别领到200至400元的福利钱,这在村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64岁的孙长羡说,“过年过节发米面油,老人节孙书记还自掏腰包,请我们老人吃饭。”

2018年老人节,碰巧在外地参观学习,出差回来,孙长杰特意把这顿饭补上了,“尊老、爱老是传统,这是对老人的一种尊重,不单单是一顿饭的事儿。”

5年间,孙长杰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不在能力大小,关键在用不用心。”

家里的生意,孙长杰的爱人撑了起来,孙长杰靠在村里,靠在采摘园,舍小家顾大家,不多挣一分钱。

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采摘园忙季,“两委”干部主动出工;群众家里有红白喜事儿,村干部主动帮忙……“绿水青山”,让这个小山村焕发生机,让世代以土地为营生的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原本的“贫瘠地”现在已经升级为“幸福园”。党支部、党员干部和群众,走得更近了,心贴得也更近了。孙金良岳召龙刘启强徐清

新闻推荐

龙口下丁家镇拆除上万平方米违建

本报讯(YMG记者陆启飞实习生赵彦娜通讯员清岩新雨)随着拆违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龙口市下丁家镇5月以来,依法陆续...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