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的枪伤让老党员曹金重铭记: 共产党员就得不怕死、不怕苦

烟台日报 2019-01-04 09:28 大字

曹金重,龙口市东江街道蔺家村人,1930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教书的姥爷让他跟去学校读书,希望学点知识,未来能够有口饭吃。不过,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因为知识让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当蔺家村离解放区比较近,使得他从小就积极参加到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等活动中。当时黄县武装部成立一个连,指导员发现年轻的曹金重有文化知识,就开始让他干一些通讯员的工作,这也成为了他入党契机,1947年7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当时就是写了入党申请书交上去了,但具体什么时候批准的还是后来才知道,因为当时敌人封锁太严密,信息很难送。”曹金重回忆道。

后来,黄县成立一个爆炸队,曹金重成为其中一员,从头开始学习埋地雷、埋炸药,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进攻。“当时我们都没有好枪,在南部山区埋完雷后,队长让我放一枪吸引敌人,结果枪没响,手上的肉却被夹下一块去。”曹金重告诉记者。战斗打响后,队伍被冲散了,他与战友一起向其四中队转移,路上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他们都得将党的关系证明秘密地藏起来。

进入四中队后,曹金重接到了任务,需要回老家送情报,这次行程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由于太长时间没有和家里联系,在回村之前家里人以为他已经死在战斗中了,所以当他回到家后,不少同学都过去看他,共产党员回来的风声因此走漏了。虽然情报送到,但在执行任务的途中,敌人一枪打穿了他的脸部,两颗牙被打掉。“当时要是没有旁边的玉米地能藏着,我肯定已经没命了。”曹金重说着落下了泪水。他至今记得十分清楚,养伤的日子里,四中队的人给他带来了当时稀有的磺胺结晶,还有老党员帮着想办法买到牛奶,这才使得他伤口慢慢愈合,活了下来。

解放后,曹金重积极参加村里的各项工作。合作社成立后,他带领群众积极参加蚕丝花线厂工作,工作中他积极表现,热爱劳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乡里成立“青年技术研讨班”,他担任班长,带领村里一帮男女青年加强技术革新,其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被县领导任可,后调入黄县木器厂任负责人。

退休后,曹金重回到村里,参加了“红白理事会”,由于各家各户想法各异,这项工作的开展可谓是困难重重,但他不怕困难,白天做工作,晚上又进门入户了解群众思想情况。因为他在外工作过见多识广,村民都很信任他,找他来说事儿办事儿的人也格外多,他的热心和能力大家都很肯定,成为最受村民欢迎的好党员。“当共产党员,就得不怕死、不怕苦,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曹金重当年对着党旗说下的誓言至今在他脑海中回响。YMG记者陆启飞通讯员郭晓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龙口市纪委监委 三管齐下查摆整改作风效能问题

□通讯员张华赵西政报道本报龙口讯近日,龙口市纪委监委通过实地调研“定点式”排查问题、巡察监督“精准式...

龙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口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