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嗜书报如命 视笔杆似犁, 烟台有个老沙龙

烟台日报 2017-08-28 10:27 大字

在胶东半岛的龙口、蓬莱、栖霞、福山等县市区,有一支由40多位离退休教师、干部组成的“一带一路”胶东文化沙龙。其成员个个退而不休,读书读报,藏书藏报,用书用报,发挥自身特长,笔耕不辍,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现已印发了内部期刊(《重阳诗文选》《春华秋实》《胶东文友》)14期,文史专集和个人著作40多部,总字数达500多万字;还多次组织捐赠图书、捐赠文物,举办讲座,交流写作经验等文化与慈善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个文化沙龙的发起人、组织人,就是龙口退休教师张玉振。文化沙龙脱颖而出龙口市东莱街道公园新村,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语文教师张玉振,他在职期间,由于所教科目的缘故,就嗜书如命,爱报似宝。十多年前,他从讲台上退下来,心想,党和人民培养我几十年,我怎能呆在家里坐享清福呢?不上课了,我可以发挥余热,把读书看报的习惯坚持下去,把收藏书报的嗜好继续下去,还可以用手中的笔把周边的真善美弘扬出去。他这个人,只要主意定了,说干就干。他一边将自己在职期间收藏的各个时期几千本中小学课本,进行了登记造册,理清不同时期短缺哪些,一边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撰写了多篇反映好人好事的文章,发表在各级报刊上,他的文章很接地气,深受读者欢迎。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张玉振觉得,一个人做事,势单力薄,要是把志趣相投的伙伴们聚拢起来,大家一起读书看报写文章,不是效果更好吗?尤其看到好多人退休后无所事事,无法打发时日,有些人想看书找不到书源,爱看报又不舍得花钱订,而这些现象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聚拢在一起,于是更坚定了他把大家组织起来的决心

2003年春,正当在全国老年群体中兴起一股诗词热的时候,张老师就赶了一下时髦,联系了周围的文学爱好者,酝酿成立重阳诗社。市区内立即有张士俊、聂振宽等十多位诗朋文友热心参加,并开展了不定期的活动,任意一个适宜的环境,比如某个诗友的家里或闲散的公共场所,都可以做平台,诗友们读书看报、交流创作经验。他们写的作品先后编印了《重阳诗文选》读物4期,颇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自豪感,兴趣更加浓厚,于是大家在一起一商量,就将刊名改成《春华秋实》,更加名符其实,读物又出了两期,果然反映不错,诗社成员也有了成倍的增加。读《春华秋实》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本市有读者,而且吸引了周边县市区部分文化老人。2008年,蓬莱市的离休干部迟耀隆、退休职工吴山高、卢嘉善和农民诗人刘培秀等,也闻风而动,加入重阳诗社。由于同样的嗜好,张玉振认识了栖霞退休语文教师张老师,张老师又联系了志趣相投的退休教师牟玉国等,一起参加了诗社。之后又与福山区张格庄镇杜家崖子村的离休干部、原福山县文化馆馆长孙长青取得了联系,孙长青也参加了诗社。

就这样,诗社很快扩大成一支拥有40多人,各有所长的群众团体。由于爱好广泛,作品样式纷呈,诗社也更名为“胶东文友联谊会”。“一带一路”文化沙龙,应运而生了。凝心聚力佳话频传沙龙组成后,大家凝心聚力,发挥自身特长和本来就接地气的优势,写出许多有分量的稿子,陆续发表在各级报刊上。为了打造一个适合市(区)际间的交流平台,文友们决定办一个每年印发一期的内部资料,取名《胶东文友》。张玉振老师当仁不让地担任大拿,从收稿、选稿、审稿、美术设计,到筹资印刷、打包邮寄等一系列事物篓子,一肩承担。到目前为止,《胶东文友》已经印发了8期了,每期印刷300本,无偿赠送给文友和周边关注沙龙的热心人。每期“刊物”涵盖每一位文友的心血,各扬其长,诗词、散文、随笔,各取所好,有时候,张玉振还带领大家到各地采风,确定某一个主题,出专刊。2012年、2013年受栖霞市庙后镇政府和福山区张格庄镇政府的邀请,采访了两个镇的大樱桃生产。文友们为本年度的《胶东文友》撰写了不少有关大樱桃生产、销售的文稿,其中有十多篇,被各级媒体采用,对提高两镇大樱桃的知名度、招徕客商、增加果农经济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张玉振老师除编辑文友们的诗文之外,他本人也别出心裁,在每一期的卷末,专设了一档“人物春秋”的栏目,每期选古今80-100个人物,以xxx之见(论、趣、诫、谴、叹、省、忧、惑、苦等)为题,以独有的笔调,绝句的形式,前面

有几十个

字的小序,引出颇富哲理的四句诗,比如,第8期“文友”中有“杨绛之趣”一首,其内容如下:杨绛百岁生日降临,媒体一片骚动,准备专访的,打算报道生日宴会的,策划组织相关文章的,好不热闹。杨绛老人一如既往:粗茶淡饭,闭门谢客。正是:茫茫大海一身藏,足迹无踪日月长。果是贤明甘养晦,真为智者善韬光。

近十年下来,张老师的“人物春秋”累计绝句上千首,足够出一部专辑了。

每当《胶东文友》印发后,张玉振老师还通过各种形式,征集大家的意见,对作品进行评议,发扬优点,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胶东文友》期期出新,越办越精彩,深受读者青睐。

张老师做这一切的时候,从未影响他收藏书报的嗜好,尤其没耽误他实现收齐从清末到当下全部中小学课本的长远规划。文友们十分关注和支持他的工作,不仅主动热情参与沙龙活动,也尽一己之力,帮他早圆收藏梦。到2012年为止,他的藏书已达2万余册,从清末以来的中小学课本已基本收齐。在他的影响下,文友们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小书报收藏库,少则三头五百本,多则几千。

2015年8月,龙口市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张玉振老师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藏书中桃选出400多册反应抗战历史的书籍及连环画册参展,受到高度评价。辛勤耕耘硕果丰盈这支“一带一路”胶东文友老沙龙,十多年来在认真办好《胶东文友》读物的同时,还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根据各地的实际和各自的特长,撰写出版了多部专著。文友中的蓬莱市人大原副主任宋耀武,几年来呕心沥血,组织文友撰写出版了《蓬莱地名故事》上下集、《蓬莱民俗荟萃》上下集、《蓬莱话》等,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文史资料。文友栖霞市退休教师牟玉国,国学功底深厚,他用文言撰写付印了《异代聊斋》、《异代论语》和《异代氏什》三部巨著,受到北京、清华、民族等大学资深教授的青睐,其中《异代论语》,已由财富出版社公费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老八路、老军医张汉泉,积极参加文友活动,写了多篇革命回忆录和反应丰富多彩退休生活的文章,结集为《夕阳路上》。

文友们还为离休干部孙长青编印了作品集《劲节长青》,为退休干部聂振宽编印了作品集《耆年放歌》。这些文友都是读书、买书、藏书的书迷,深得读书之益。己欲立而立人,大家集思广益,步调一致,好人好事争着做,为配合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向蓬莱市美丽乡村炉上村捐书一千多册,捐赠文物二十多件,向龙口市爱心书吧捐书两千二百多册,受到上级表彰。

这支一带一路胶东文化沙龙,退而不休,辛勤耕耘,为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受到广泛赞誉。其中一人被评为“山东省书香农家”,一人被评为“齐鲁书香家庭”,两人被评为“烟台市模范老人”,三人被授予“藏书家庭”称号,还有多名被评为各级的好人和道德模范。蓬莱文友吴山高满怀激情地说:“党和人民给予我们这么多的荣誉,我们今后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用手中的笔,猛擂催阵鼓,勇吹进军号,生命不息,耕耘不止。”

新闻推荐

龙口市, 成立专案组狠抓整改

8月13日,接到上级交办的龙福油页岩北侧海滩填埋固废有关问题后,龙口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就有关情况进行了核查,并成立专案组力促整改落实。当日下午13时30分,由分管市领导分别带领国土、环保、公安...

龙口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龙口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