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心系流浪者 30年无怨无悔 市救助站管理二科科长李斌真诚对待受助人员,寻亲送返不嫌苦累

潍坊晚报 2017-07-22 10:34 大字

李斌(右一)给流浪人员发粽子。在30多年的救助工作生涯中,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夜,他一次次奔走在街头救助流浪人员,一次次精心护理服务对象,一次次踏上护送服务对象回家的列车,他就是潍坊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二科科长李斌。7月21日,记者了解到,30多年来,李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对流浪人员的真情和对救助事业的热爱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给流浪儿童开小灶

救助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生活没有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常年过着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生活。在救助过程中,面对这些浑身恶臭、蓬头垢面又或者精神异常的流浪乞讨人员,潍坊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管理二科科长李斌都会热情地伸出援手。

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李斌都会为流浪人员发放粽子、月饼等物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政府的关爱。

李斌接待过无数受助对象,每次都会认真热情地帮服务对象洗澡、理发,给他们换上干净整洁的衣物。李斌从来没有嫌脏怕累,自始至终没有抱怨过一句。“洗干净了,他们舒服我们心里也舒服。”李斌说。

2013年4月28日,潍城公安分局火车站派出所将一名流浪儿童护送至市救助管理站。李斌对这名流浪儿童进行耐心询问后发现,该流浪儿童名叫葛军海,智力有点低下,对父母的信息、家庭住址等信息都无法说清楚。李斌对他倍加呵护,夜间值班时让他跟自己住在一起。考虑到葛军海还是个孩子,李斌还单独给他开小灶,早上亲自去给他买来爱吃的肉包子,中午单独做一荤一素的菜肴,以保证他的营养需要。

帮寻家人再苦都值

市救助管理站中有很大一部分服务对象因为常年流浪、精神异常、重病缠身等原因不能提供个人准确信息,无法顺利返乡。每次接触这样的救助对象时,李斌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为服务对象确定户籍信息,帮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

2014年6月2日,88岁的刘淑兰流浪到潍坊后被救助,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滞留在救助站心里肯定很焦虑。工作人员跟刘淑兰沟通了解到,她老家在河北的一个县城。李斌通过上网查询、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沟通等多种方式查找,都没能找到这个地方。李斌又找了很多与那个名字发音比较像的地方,但都没有结果,寻找工作一时陷入困境。

李斌并没有气馁,他经常找刘淑兰聊天,最终刘淑兰讲出了实情,原来她是烟台市龙口人。得到这个线索后,李斌马上联系了龙口市民政局,通过比对照片和判断口音总算找到了老人的家人。

刘淑兰的家人接到通知后马不停蹄地赶到潍坊市救助管理站,当她的儿女见到母亲的那一刻,一下子扑进了老人怀里嚎啕大哭。刘淑兰的大儿子仲崇德说,老人是1986年走失的,已经28年没回过家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还能见到老母亲,这简直就是奇迹。“看到流浪人员找到家,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李斌说。

护送返乡毫无怨言

护送服务对象返乡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需要护送的服务对象大多是老弱病残或患有重症、精神疾病,在护送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服务对象的一举一动,稍有差池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从遣送员到救助管理工作人员的30多年间,李斌圆满完成了无数次护送工作,没有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

2016年11月26日,李斌接到热心市民的电话称,在潍坊火车站附近一座桥下躺着一名流浪人员。李斌随即赶往现场,当他把流浪人员从桥下抱出来时发现,该流浪人员已经四肢僵硬、生命垂危,他立刻拨打120求助,并亲自送到医院抢救。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才得知该流浪人员叫郑清仲,临沂市河东区人。李斌马上联系郑清仲的家人。郑清仲的家人赶来后表示,郑清仲仍卧床不起,家庭困难没有经济能力雇车回家,请求救助站帮忙护送回家。

第二天一早,李斌安排好车辆亲自护送郑清仲一家返乡,经过5个多小时的颠簸把他们送回家中后,他连水都没喝一口就返回了潍坊。动辄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的旅途劳顿加上精神高度紧张,每次护送任务都会让护送人员疲惫不堪,但是李斌从未抱怨过。文/图本报记者刘燕

新闻推荐

龙口开展农村党建示范点建设观摩活动, “以点带面”打造党建示范点

本报讯(通讯员唐琦超李克良唐晓YMG记者刘洁)走进龙口市农村党建示范点东江街道董家洼村,宽敞整洁的马路,整齐的路灯,给人以整洁舒适的感觉。来到村委党员活动室,党旗、入党誓词、党员管理制...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