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颅底凹陷症手术

烟台日报 2021-12-21 08:40 大字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唐寿锐 通讯员 张潇月 王艺凯 摄影报道)近日,莱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再次成功为一例颅底凹陷症的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由此开启了一道希望之光,照亮患者对生活的憧憬。据介绍,本例是脊柱外科今年完成的第二例颅底凹陷症手术治疗患者,该手术的再次实施,标志着莱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诊治水平再上新台阶,在烟台地区名列前茅。

60岁的邹先生于1年多前开始出现颈部不适症状,刚开始没太注意,可是沉重感越来越强烈,继而出现四肢无力,双手活动不灵,行走不稳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邹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莱州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经过详细检查后,确诊该患者是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枕关节融合、颈椎椎管狭窄,病情及其复杂。

莱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团队术前进行了充分准备,经过缜密的方案分析,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制定出颈后路枕骨—枢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枕颈融合术)的手术方案。脊柱外科团队针对手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细致的讨论,模拟手术情况。这个手术难度大,手术操作需要在延髓—颈脊髓表面完成,一旦处理不当损伤延髓,累计呼吸、心跳中枢,立即出现呼吸衰竭、心脏骤停导致死亡。另外,由于椎动脉走形常在寰椎后弓段发生变异,枢椎(C2)椎弓根螺钉置钉时椎动脉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性增大,三维CT及椎动脉CT显示这例病人右侧椎动脉高跨畸形,这又再一次增加了手术风险。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提供了准确与真实的术前组织解剖资料,在患者的3D模型上预手术,可仔细分辨椎弓根及椎动脉位置关系,在术前进行模拟置钉,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经过精心的准备,医院为患者安排了手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历时2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不多,术后患者四肢无力症状减轻,双手活动灵活度逐渐恢复,2天拔除引流管下地,行走不稳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顺利康复出院。患者术后一个月来院复查,恢复良好。

脊柱外科徐金林主任介绍,颅底凹陷是一种复杂的枕颈部畸形,其病因大体上分为先天性、发育性和获得性三类,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出现,前两者常合称为先天发育性颅底凹陷,由于其与胚胎期发育异常有关,先天发育性颅底凹陷多与其他畸形合并出现。颅底凹陷症是一种由颅底凹陷畸形引起的综合征,多表现为上颈椎症状,通常是齿状突高位侵犯枕骨大孔,造成脊髓或延髓的直接压迫,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先天性颅底凹陷常在中年以后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因轻微创伤、跌倒,促使脑干或脊髓受损。其他性功能障碍、括约肌功能异常以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也可出现。呼吸肌功能衰减常常使患者感觉气短,说话无力,严重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枢性呼吸抑制,睡眠性呼吸困难等。手术减压复位联合枕颈融合是治疗颅底凹陷症的主要手术方式。

颅椎外科手术为脊柱科高风险手术。颅椎内有高位颈脊髓及延髓,一旦手术中受损,则会造成患者四肢瘫痪及呼吸功能衰竭;且寰枢椎与椎动脉关系密切,手术中稍有损伤,极易造成脑供血不足。所以此类手术在县级医院很难开展。

莱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现有医师8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名。脊柱外科在脊柱微创、脊柱创伤、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肿瘤、脊柱感染、骨盆骨折、髋臼骨折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完成ACDF、ACCF、TLIF、PELD、PVP、PKP等各类脊柱及骨盆髋臼手术400余例,其中脊柱微创手术占70%以上。

新闻推荐

莱州市以“三个着力”,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提档升级 打通政务公开“最后一公里”

乡镇是国家政权的“最后一环节”,是群众家门口的政府,是国家政权组织的“神经末梢”,政令能否畅通、政策能否落地、公开工作...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