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之祖”《淳化阁帖》

烟台日报 2021-12-14 08:46 大字

□杨君

近日,莱州一位居民整理资料,笔者有幸目睹了其家族珍藏了150多年的《顾氏淳化阁帖》,全版十卷。《淳化阁帖》本是由北宋皇帝下令编著,古代名家书法赖此以传,被历代称为“法帖之祖”。该贴对书学和传统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为《淳化阁帖》?该贴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共十卷。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下令,从帝王藏书秘阁取出历代书法,命侍书学士王著,编一套足以成为榜样的丛帖传世,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王著全力以赴,偶有采择不精,夹杂部分伪迹,或把作者标误。但古人书法,多赖此以传。鉴于《淳化阁帖》意义的重要性,我国著名辞书《辞海》,将其编为辞条。

宋代记录,《淳化阁帖》初拓,用的是“澄心堂纸”和“李廷珪墨”。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宫中意外失火,存世50年的枣木原板不幸全部焚毁,帖石又早佚,流传下来的极其罕见,故该帖在北宋时就已十分珍贵。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覜藏有该帖,作《松雪斋文集·阁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臣、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优贵之。”

祖本罕见,刻帖盛行。宋代自此重辑、翻刻者多,著名的有《绛帖》《潭帖》及“泉州本”“贾似道本”等。到明朝又增翻刻数版本,以上海顾从义、潘允亮及肃王府本为著。该帖的官刻及盛行,也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等名家的书圣地位。清康熙间,将肃王府本再刻于西安,乾隆时,又据宋拓本重辑刻于内府。自宋以来均将《淳化阁帖》称为“法帖之祖”。所谓法帖,即用传统法式,将古代书法名家墨迹经双钩描摹,刻于石板或木板,再拓印装订成帖。

十卷阁贴,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103人的420篇墨宝。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第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第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十卷为王羲之子王献之书。

据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该帖共四卷,第四、七、八卷为北宋祖刻本,第六卷为宋代重辑翻摹本。这四卷经历了北宋、南宋、元代、明朝、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七大历史时代上千年,几十人辗转流传珍藏,最后于2003年2月,由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合人民币3000多万元的价格,从美国收藏家安思远处购回中国。曾有日本人出价1100万美元,安不允,只愿低价留给中国。又如肃王府本,曾在嘉德拍卖会拍出近600万元人民币的价位,足见《淳化阁帖》价值不菲。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及日本书道博物馆等院馆,也有个别或部分该版本的珍藏。虽然历史上该贴曾有数十版本,但时至今日藏有全版十卷的却是凤毛麟角。

《淳化阁帖》流传千年,堪称稀世珍宝,又是怎样传入文头提及的该族人家?这要从150多年前该族的高祖说起。其人生于家境贫寒的清朝道光初年,久居莱州府繁华的古楼街东侧,受商贾影响学卖土产、开水炉,家境逐渐改观。人往高处走,稍见宽裕的高祖交往上南邻望族——位于莱州城东南隅村汤家十字胡同的张家。迁居此处的是张家二支,继其十字口北东北隅村祖上“四世三台”连登科甲之辉煌,又创“三世四进士”的为官奇迹。到清末,张家成就“一门八进士”,且科考举人、秀才者众。道光皇帝为此召见翰林院大学士、张家第七位进士张弼(入士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题赠匾额“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以励志后人。高祖对张家望族敬佩有加,与其家人往来更甚,耳濡目染,喜欢上阁帖。于是出钱少许,幸获张家传予的《淳化阁帖》整套十卷,视为镇宅之宝,嘱咐后人精心收藏。继而,传予曾祖、祖父、父辈及至现辈,历经五代150余年。

经翻看、测量,该帖十卷装一长方木盒,盒呈原木本色,经岁月浸染微显枣红,观其外表,使人感受到古远的气息。盒长35.5厘米,宽21.8厘米,高17.3厘米,板厚0.8厘米。盒前脸镶插盖板,板面阴刻“顾氏淳化阁帖”6个隶书大字,另刻行草小体落款“赵赤霞先生朱书释文,云邨记并刻字”,板右边有后人修补的痕迹。阁帖十卷总厚15厘米,每卷纵33厘米,宽19.8厘米,长条整纸折为25个页码。封面封底均以樟木薄板夹帖装裱,每卷封面亦书相同隶体6个大字“顾氏淳化阁帖”,余仍用行草小字落款,内容略别于盒上刻款,曰“宝敦庵珍藏,咸丰己未二月望日云邨张弼题”。

该帖十卷品相完整,字迹清晰,毫无损伤,与该族人久不翻动,终年将其深藏有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有北京来人给120元收购,当时张家族人虽然度日艰难,却并未见钱动心,越发视为珍宝用心收藏。历经150多年的历史变迁,间有战争劫难、社会动荡、生活窘迫,如此稀少的古籍,竟在普通一族得以安全流传,难能可贵,令人感慨!

该帖首卷开篇,无序文或前言赘述,直入正题帝王书法,第一、二页为“汉章帝王(晋武帝)书”。第十卷末有跋文,为张弼于清咸丰己未(公元1859年)作,称此帖本为明赵赤霞收藏,张得此帖前已得潘氏本,因此感慨苍天眷顾。

为便于读者研读,现将张弼进士所撰的81字跋文照录如下:“此前,明赵赤霞先生藏本,朱书释文,其手迹也。得此帖前已得潘氏本,乃予北海祖跋。前人得一以为幸,于竟得其二,豈好此至诚,天亦鉴其痴心耶。咸丰己未二月望日灯下敬跋,蜇云园宝敦庵主人云邨张弼”(标点笔者加)。

由此进一步明确,该帖为顾氏淳化阁帖,明时赵赤霞藏本,清末传至张弼,张对其精心制盒、刻字、装裱又撰跋,确乎痴心喜爱。他在跋文首先提及赵藏帖并释文,足见其对赵的敬佩之意。帖内各书法多半是草字,赵对其均以红色朱砂仿宋小字,重写于原草字右侧,每字约0.5厘米见方,结体严谨,一以贯之,并不影响原书布局,却便于常人识读。展卷即见个个红字,似点点星火跃然纸上,煞是生动。

如此用心的赵赤霞又是何人?赵为明莱州城西南隅村人,其前辈赵耀、赵焕、赵烂同胞三兄弟,前二人为进士,后者为亚魁即省试第二名,皆为朝廷官员,被誉为“东莱三凤”,建有牌坊,是莱州府的又一望族。赵赤霞是其后人,在上海为官藏有阁贴。其帖如何传入邻村张家,详情难考。

“一门八进士”的张家,多人在明、清两朝为官,历经300余年,知阁帖价值且家有多本当无异议,许以余者“分享”邻居也未可知。而赵藏阁帖传至张家,有史料佐证;又传该族,则眼见为实。

当下该族人认为,古籍《淳化阁帖》,是无价的历史文化载体,是百年传家珍宝,定要继续珍藏好,利用好,永世流传。

新闻推荐

20多岁有必要买“烟台市民健康保”吗?

咨询:为什么说“烟台市民健康保”错过要等一年呢?我明年再缴费参保不行吗?答复:烟台市民健康保首年投保没有等待期,生效即可理...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