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所陈松林:破译我国首个鱼类基因组

青岛晚报 2021-11-19 06:41 大字

“今天,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我所的陈松林研究员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我所继赵法箴、唐启升、雷霁霖之后,产生的第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陈松林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山东省海洋渔业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功能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水产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重要刊物Ma-rineBiotechnology编委。

鱼类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

陈松林从事鱼类生物技术(工程)研究工作30余年,在其研究领域里,填补了诸多空白,取得了多项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为水产企业突破了难关,打破了生产瓶颈,给产业的发展带来科技动力。陈松林破译了我国首个鱼类基因组,揭示其性别决定机制,创建分子性控技术,实现我国鱼类基因组序列图谱从0到1的突破,推动鱼类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建立鱼类种质冷冻保存技术体系,奠定了鱼类种质冷冻保存与种质资源冷冻库建设的基础;发现我国首个海水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突破遗传性别分子鉴定技术难题,推动国内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发现;以鲆鳎等鱼类为代表,解析抗病和变态性状的分子机制,创建我国鱼类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抗病育种基因芯片“鱼芯1号”,育成高产抗病新品种3个,推动鱼类育种技术的更新换代和种业发展,为我国海水鱼类生物技术和遗传育种研究跻身国际前列作出突出贡献;连续七年被Elsevier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为该学科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

从业以来,陈松林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330篇,论文被Science等SCI他引3623次;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35件;主编中英文专著5部。陈松林还荣获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第四届中华农业英才奖、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等多项个人或集体奖励荣誉称号。

培育出半滑舌鳎新品种

一些曾经的贵族海鲜品种,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离不开海洋科研人员的努力攻关。半滑舌鳎又称鳎犸、龙利、鳎目鱼、鳎米和舌头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也是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九大品种之一,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2002年,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和莱州明波水产等公司合作,在国际上率先突破半滑舌鳎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半滑舌鳎养殖业迅速崛起。但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一些问题相继出现,其中,半滑舌鳎雄鱼个体小、生长慢且比例高达70-90%,以及病害频发、养殖成活率低至30%等两大问题,严重限制了渔民养殖的积极性和半滑舌鳎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半滑舌鳎养殖规模缩小、产量下降、渔民收入减少。

“产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渔民的难题就是我们的研究课题。”针对这些问题,陈松林带领团队在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及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对半滑舌鳎高产抗病良种分子育种技术及新品种培育进行了系统研究,联合山东海阳黄海水产有限公司、唐山维卓水产养殖公司等国内多个半滑舌鳎养殖公司开展了10多年的技术攻关和联合育种,通过经年累月的创新性研究,攻克一道道难关。陈松林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半滑舌鳎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发现了雌性特异分子标记和性别决定基因,阐明了养殖苗种中雄鱼比例高的奥秘和形成机制,建立了高雌苗种制种技术。

陈松林带领团队累计建立半滑舌鳎家系510多个,采用家系选育技术筛选出抗病家系和易感家系,进一步建立了抗病性状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出抗病育种基因芯片,经过四代家系选育,结合全基因组选择,最终培育出半滑舌鳎新品种“鳎优1号”。今年8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451号公告,公布了今年经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通过的11个水产新品种,其中由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培育和申报的半滑舌鳎“鳎优1号”新品种在列,这是半滑舌鳎的第一个国审新品种。

贵族海鲜进入寻常百姓家

“鳎优1号”新品种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和养殖存活率高等优点,与未经选育的半滑舌鳎相比,抗哈维氏弧菌感染能力提高30.9%,18月龄鱼的体重平均提高17.7%,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此外,“鳎优1号”新品种苗种的生理雌鱼比例高达40%左右。

“鳎优1号”新品种的问世,为半滑舌鳎养殖业提供了一个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填补了半滑舌鳎养殖业缺乏新品种的空白,对于解决半滑舌鳎养殖业中存在的病害问题和雄鱼比例过高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半滑舌鳎种业发展、加快鱼类抗病育种进程、培育抗病高产优质的突破性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此外,针对牙鲆养殖业中存在的生长较慢、病害严重、缺乏抗病高产优良品种等问题,陈松林带领团队通过种内杂交和家系选育技术,培育出生长快速的牙鲆“鲆优1号”新品种,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培育出抗病高产的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深受养殖户欢迎,实现了产业化推广,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陈松林带领团队成功研制的我国首款鱼类抗病育种基因芯片——“鱼芯1号”,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牙鲆良种选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首席记者张译心

新闻推荐

莱州鸿承环保在香港 联交所成功上市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唐寿锐通讯员张立晓)11月12日,鸿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鸿承环保科技,股票代码:2265.HK)正式在香港联...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