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交运集团按照“1+233”工作体系要求和“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打造全新“第一主业” “跳出交运谋发展”

烟台日报 2021-10-30 07:33 大字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通讯员 孙永新 李国荣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速度,第一时间主动找位置、定目标、抓落实,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9月18日,烟台交运集团正式出台《关于推动市委“1+233”工作体系落地落实的意见》,第一时间以文件形式安排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

一家始建于1948年,拥有19个全资及控股企业、2个参股企业的道路运输龙头企业,如何在愈发风云变幻的赛道上实现突围,持续领先?交运集团的答卷掷地有声:全面落实市委“1+233”工作体系,按照“打头阵、当先锋、上层次”要求,深入践行“跳出交运谋发展,改革创新促转型”经营理念,牢牢把握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供应商目标定位,突出加强党建引领一个根本,决战决胜动能转换、创新发展、改革突破三场硬仗,聚焦聚力思维变革、作风建设、风险防控三项保障,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整体成势,在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中展现国企担当、贡献交运力量。

烟台交运集团对确定的各项工作、各个项目量化分解,逐项明确责任主体、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确保不折不扣执行到位。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围绕提高效率、补齐短板、破解难题,注重把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成长效机制。立足打造“城市综合服务供应商”的目标定位和“车头向下”的转型方向,按照“跳出交运谋发展,改革创新促转型”的经营理念,不断着眼于人民群众对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动能转换,努力放大资源价值、促进高质量发展。

量身“定制”押运业务

转型综合性金融外包服务商

“‘1+233’工作体系谋划了大量的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事项,为市管企业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交运集团必须主动在\‘1+233’工作体系中找位置、找工作、展作为。在风潮涌动中,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抢抓发展良机,坚持高标定位,坚持脚踏实地,在置身烟台市大局中系统研究自身优势、特点、短板以及发展的重点与目标,找准切入点、聚力突破点、打造闪光点。”烟台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兵如是说。

莱山区轸大路旁,伴随着施工机械和车辆的轰鸣,一座宏伟建筑正拔地而起。“这里是烟台交运集团新建的金融外包服务中心,按照施工计划,今年底完成主体建设,(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明年投入运营。”烟台交运集团副总经理于林广介绍,计划总投资1.4亿元的金融服务中心,将打造成综合性金融外包服务商,拓展人民银行代理发行库、凭证档案代保管、区域性现金清分、押运和尾箱寄库等业务,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综合性物流仓储服务。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普及,现金支付交易比例持续下滑,也使得金融安保业务同步下跌,逐步沦为“夕阳产业”。是就此放弃,还是迎难而上?烟台交运集团主动腾笼换鸟,以新兴业态释放新动能。2019年,烟台交运集团正式接管烟台市金融安保服务业务。两年多来,集团积极探索延伸金融外包服务产业链,主动争取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区域现金管理中心试点工作,与人民银行和第三方商业银行达成了设立人民币代理发行库的意向,承接公检法等政法机关涉案财物监管服务外包业务,建设运营了烟台市首家涉案财物监管中心,以政企开放共治的新模式,共同走出一条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处置的创新之路。

如今,金融外包服务全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已成为烟台交运集团名副其实的“第一主业”。

为确保金融服务“立得住、叫得响、用得好”,烟台交运集团科学统筹调配押运资源,构建烟台市押运大格局,逐步建立区域押运清分中心,实现跨行划片划线押送;强化管理模式、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品牌文化等要素保障,实现降本增效。金融外包服务中心2022年末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全面开展人民银行现金发行、凭证保管、尾箱及现金寄存、现金清分等业务,打造综合性金融外包服务商,从而实现发展动能转换。

下放经营许可资质

全面激发客运新服务新业态

打破公路客运的路径依赖,从一家以公路客运为主的交通运输集团,向城市综合服务供应商转型,必须有壮士断腕、不破不立的决心和自信。近年来,受市场竞争、时代进步、疫情防控等多重因素影响,交运集团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漫长淬炼,实现浴火重生的关键在于打破思想藩篱、转换发展动能。

付诸转型的惊人之举,便是分类发展道路客运。将许可资质下放成员企业,并根据业务实际确定资质等级。按照盈利能力与所占车辆、房产、土地、人员等资源匹配原则,科学评估优化客运子业务。对车站、公交等具有公益属性的业务,集团通过开拓新市场、拓展新业态等方式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弥补公益性亏损,主动替政府分忧,勇于承担国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展现国企担当;对于非公益类业务,加快中长途线路退市,停驶亏损及低效线路,重点发展机场巴士、校车、厂企班车等业务。同时,聚焦“双碳”目标,有序淘汰不达标车辆等设施设备,加快实施车辆绿色化更新,加强节能节油技术推广,加快布局社会化新能源车辆充电服务,推动载运工具、运输能耗、能源供给等交通链条迭代升级。

着眼“转型”,烟台交运集团纲举而目张:抓好原有客运业务的瘦身增效,车站功能更加突出商贸、物流、旅游等功能,向站商综合体转型。汽车总站成立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依托交运红色基因和独有的运输优势,全面拓展红色教育服务;汽车西站加盟北京书香源,全力打造托管教育品牌,并借势拓展文具店、书店、特长班等配套服务;客运公司成立烟台瑞尔家智慧家电有限公司,发挥维修特长,向家用电器安装维修业务延伸;牟平公司新设玻璃水生产线,加速服务业向制造业转型。

根据新形势下市民出行规律,交运集团持续优化提升新兴客运和旅游,实施线上转型,更加突出道路客运的灵活优势;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开通烟栖城际公交,推进莱州城乡公交一体化整合改造;发展通勤班车,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解决方案;开通养马岛环岛旅游观光车、蓬莱旅游观光巴士、滨海海岸线景区直通车,完善旅游配套建设,拓宽交通与区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启动多个战略支柱项目

积极参与全域建设城市更新

战略性、支柱性项目,始终是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烟台交运集团未雨绸缪,率先布局一批事关长远的关键项目,全面参与振兴县(区)域经济、服务“12335”大城区建设格局、广泛参与城市大更新、助力产业园区建设。

7月15日,烟台建工检测与烟台房协、烟台万科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2020年11月以来,烟台建工检测推进资产重组及改制,出资人变更为烟台交运集团。今年1月完成联合重组,并共同成立公司股东会负责公司。重组完成后,公司将逐步从烟台检测市场,完成向烟威青等更多区域市场开拓外延的转型,从建工检测向既有建筑安全鉴定、计量校准、动车零部件检测、机动车检测等更多领域深度相融的跨越。与央企上市公司国检集团强强联手,意味着交运集团业务范围、服务半径、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深耕布局烟威青地区检测市场,推动建工检测向更大市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目标迈进,由建工检测向综合性检验检测发展。

今年,烟台交运集团将在“一核突破”上发力,参与芝罘产城融合攻坚行动,深化与国检集团的战略合作,依托优质土地房产资源,打造立足烟台、辐射胶东的综合性检验检测基地,在招商引资、税收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在“两带提升”上发力,全面参与打造滨海黄金旅游带,精心运作养马岛环岛旅游巴士、以烟台山景区为核心的滨海景区直通车。在“三港协同”上发力,推进乳山、威海至烟台机场线路定制化改造,助力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

同时,积极配合幸福新城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跟进做好搬迁后续工作。积极涉足电梯、空调、停车场智能管理设备等城市配套设备技术培训,开展社会化服务。紧密结合属地发展目标、园区建设、产业定位等要求,服务属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条件成熟的烟台中心城区至各县市骨干班线推广定制客运。持续跟进福山区中小学专用校车招标项目,提升县域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推进国丰交运能源项目,以合资公司烟台国丰交运能源发展公司为主体,为裕龙石化产业园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加快项目首个加油站建设,力争11月份开工,持续丰富运营网络。以龙口公司为主体,稳步发展成品油运贸一体化业务,并逐步向商贸一体化升级。

着眼决战决胜动能转换、创新发展、改革突破三场硬仗,烟台交运集团聚焦聚力思维变革、作风建设、风险防控三项保障,夯实发展根基。集团聚焦党建引领这一根本,建设“交运红”核心品牌,打造基层党组织特色品牌,形成“核心引领、特色引流”“一核一网”党建品牌建设体系,引领改革转型发展。树立“系统”“规则”“桌面”思维,着力构建集团一盘棋工作格局,自觉把遵守规则、敬畏规则体现到方方面面,把工作和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推进落实。严格落实干部执行力考核、“蓝黄红”三色管理,细化量化评价标准,强化“干就干成、干就干好”追求,把“真”和“实”作为工作的生命线。加强风险防控,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为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华电莱州四台百万千瓦机组连续运行保障能源供应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唐寿锐通讯员刘艳)供暖季即将到来,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提前做好供热管网调试和维护工作,确保群众温暖...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