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名由来 塔山、达山与大山

半岛都市报 2021-10-25 00:37 大字

嘉定山坐落在民居中。

嘉定山正门位于上饶路,红色的“嘉定山公园”五个大字,将游客引入园内。门口的地图,指示了山上的亭台楼阁和标志性建筑的大致方位。一座隐藏于楼宇之中,却又若隐若现于仰头之间的小山,面积不大,占地270亩,却为周围的市民带来了生活的惬意。

早在认识嘉定山之前,就听说过“大山”的名字,它与公墓、看守所联系在一起,给人肃穆和敬而远之的感受。但当在档案老地图中,找寻到“大山”的名字与嘉定山、北岭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自然充满疑惑。半岛全媒体记者曾经在嘉定山附近居住过,从未注意到嘉定山与大山会有关系。直到看到上世纪20年代的地图,不得不承认,这里曾是“大山”。

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大山,是大山村。早在德国侵占青岛时,当时的德国胶澳总督翻译官海因里希·谋乐就在《山东德邑村镇志》中,对青岛及周边村庄做过详细的调查,他笔下的大山是这样的:“大的山之意,连同附属的两个农舍群,共计200余人。”显然,大山村的由来应该与“大山”有关,而真正的大山已经被人们忽略,但地图上的记载,似乎能够给予人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其实,早在德国入侵青岛之前,大山村村民已经在此地繁衍生息了近两百年。大山村东南临重庆南路,西邻嘉定山、北岭山,南靠双山,占地面积0.75平方公里。村庄在群山环抱之中,呈长方形,一条村街贯穿东西,一条溪流从村中流淌而过,村庄依山傍水,四周山清水秀。彼时的山,应该就是今天的嘉定山。据《胶澳志》记载:错埠岭西北6公里为大山,海拔110公尺。

明朝时期,为防止倭寇侵扰,沿海地区遍设卫、所。莱州府在青岛鳌山设卫,鳌山卫又下设海防重镇浮山所,屯兵千余,下辖4座军寨,18座墩堡。大山,古时因山形似塔,故称为塔山,墩堡设立时称为塔山墩堡。后许多姓氏迁来,为祈求兴旺发达故改为达山,后习称为答山。再后来,为求字义的简化演化为大山。

早年的大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所以能够吸引村民定居。据《王氏族谱<十二世祖序言>》所载:大山村王氏出于河南淮安府。永乐二年,伯英、伯能、伯俊、伯杰四兄弟从淮安府迁至即墨居住在登瀛。后因人多地少,僻处山海,伯俊、伯杰旋即迁往登州府莱阳县,卜居三都河村。明万历年间,八世祖文夏、文举由登瀛迁居大麦岛。到大山村时,已经为十二世祖得豹、得柱兄弟,他们从大麦岛迁居到此地立村。所以,记载是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有军户王氏兄弟奉命从现今的大麦岛来到此处搭建草棚,看守山林,在此屯田守山,耕耘坡田,取名王家庵子。王氏家族建房盖屋,定居于此,繁衍子孙。之后,孙、张、袁等姓氏相继迁入,形成以王姓居多的多姓村落,大山村由此形成。

大山村虽小,但在青岛的知名度还是很大的。这里有大山公交车站,并且还有三个标志性地点:一处是回民公墓,后来迁走。另一处是距离大山村村东不远处的青岛殡仪馆,还有上世纪60年代初,设立在村东南的山坡上,俗称大山看守所的青岛第三看守所,在市区被捕后未判刑之前的嫌疑犯大都关押在此地……

再看嘉定山前身,有了大山之名后,逐渐地,人们习惯将大山北部分的山岭叫做北岭山,南部因为山下有个大山村,人们自然认为这座山叫大山。后来,南昌路的修建将北岭山与大山完全分成了两座山,在地图上曾经标注为“大山”的地貌,就各自有了“地盘”,界限也就更加分明了,大山山下西南角处(重庆南路与瑞昌路拐角交会处),原有一座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名曰:上庄。当嘉定路向北拓展到大山山脚下的瑞昌路后,大山被正式命名为嘉定山。

新闻推荐

中流击水 破浪前行

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10.8个、10.3个百分点。93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