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以及古龙潭

烟台晚报 2020-10-16 09:41 大字

文溪 撰文/供图

莱州市土山镇驻地曾经有个山包叫土山。山虽小,名气却大,莱州境内,山水之名见于北朝郦道元《水经注》者,独有土山。山巅建有鲁王庙、三圣祠和碧霞祠;山下有龙潭,乃当地天旱祷雨之所在。更重要的是,这儿是抗战时的革命根据地,西海军分区司令部、掖南县委及独立营都曾在山下的娄家村驻防。

今夏一个午后,笔者到土山一探究竟。住在镇府后街的侄女帮我约来一位“老土山”——76岁的邱顺祥先生,他退休前是某交通管理站的站长。

赵匡胤的靴中土

邱先生介绍,他们邱姓是明末由黑羊山(今沙河镇)迁此立村的。《掖县志》记载:土山,“孤临海岸,为掖境山脉尽处”。这个山脉尽处的山包和莱州境内的很多村落、山水一样,在民间传说中与宋太祖赵匡胤扯上了干系。

相传,赵匡胤曾在掖县城北大原演武沟内操练军队,后因作战失利,被人追杀,仓皇间又逃回沟中。幸而天降大雾,赵匡胤得以脱身,留下一句:“天助香孩(乳名),演武扬雾,好沟,好沟!”后来,演武沟便改名叫扬雾沟。又相传,赵匡胤逃出生天,进入土山地界时,战马仰天长嘶,马蹄落处,踏出一个水湾,清泉汩汩而出。赵匡胤大喜,下马掬水畅饮,又脱下战靴,倒出靴中沙土。不料,追兵又至,赵匡胤慌忙穿靴上马。那倒在地上的靴土见风长,瞬间变为一座小山。他挥手一鞭,将山头打入敌群,趁机逃之夭夭。等他坐稳了江山,为报靴土救命之恩,便封山包为土山,水湾为龙潭。后来,人们在山包阳坡聚族而居,取名土山村;再后来,镇政府驻地迁此,即为土山镇。那个被赵氏一鞭打飞的山头,则被封为无影山,即而今的魏山(村)。民间传说就是这么充满想像力,总能给“长相平平”的自然景物赋予神奇的色彩。

土山海拔拢共不到30米,面积也就30多亩。顾名思义,山体构造应为土质,其实不然,它是由红泥、石英砂和一些褐色酥石组成。有人编过一段顺口溜:“小土山,三桩宝,火石、红泥、龙芝草。”石英砂俗称“火石头”,当年火柴紧缺,村人曾以它擦石取火;红泥质地细腻,作为天然颜料,是民间印染土布和小学生涂鸦的最爱;龙芝草据说是一味中药。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掖县(今莱州市)修筑海潮坝,土山连同其他山石一块充填了百里长堤,阻隔了海水倒灌,成就了万亩虾池和盐场。如今,人们在被夷为平地的山包中心,建起了龙潭湾健身广场。一个10多米高的柱状山体(见上图)仍在围有护栏的广场内傲然挺立,它浓缩了整座山包的精华,略可窥豹一斑。

离柱状山体不远处,是一通花岗岩《古龙潭祷雨碑》,但不是原物,而是由后人依据清拓本仿制而成。邱顺祥老先生指着广场以北的一处水塘说,这就是古龙潭遗址。他小时候曾在潭中游泳、嬉戏。如今,古龙潭虽不及先前那样荷花满塘,但潭水长年不涸,水草茂盛。

俞知县的祷雨碑

《古龙潭祷雨碑》共434字,是清道光三年(1823),由掖县知县俞观堉纂文,巡检张禄卿篆额,进士翟云升书丹。此碑主要记载了是年六月官员们的祷雨过程,以及对古龙潭灵隐石的描述。它原立于鲁王庙后,该庙后遭雷击,碑亦被毁。

据《再续掖县志·宦绩》载:“俞观堉,字雨亭,浙江仁和人,道光元年(1821)由禹城令调知掖县,听讼明决,案无留牍。”上任之初,恰逢地方连年大旱,上峰非但不开仓赈灾,反让下级采买仓谷。俞观堉不想让百姓雪上加霜,便市价购谷,平价记账,亏损部分自赔,故掖民“阴受惠而不知”。其知掖十余载,口碑极佳,清道光十一年(1831),“升高唐州知州……去掖之日,送者塞途”。

古人对自然现象充满敬畏,遇大旱,地方官出面祈雨,这一做法所在多有。莱州祈雨的地方颇多,俞县令偏偏选中了土山古龙潭。因为他听同僚们说过,以往在这儿操办的祈雨仪式,都灵验过……

为表虔诚,清道光三年六月的一天,他打发一帮属下先去勘验,他自己一不坐轿二不骑马,“步祷龙潭”。在土山村,他们召集了村民数十人,按方志指引的方位,于龙潭中心掘了一个二丈见方、深七尺的大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祈雨“百发百中”的大石——灵隐石。碑文记载,此石“面平坦,色青赤相杂,蛎蚴沾积,泉汩汩出其罅。搜之北偏,得石尽处,余无边际”。怕“泄了灵气”,完事之后,又将这块宝贝石头就地掩埋了,并立碑志之,免得后来的祷雨者找错了地方。

新闻推荐

文昌路街道: 开展激发活力主题活动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唐寿锐通讯员于丽英)日前,莱州市文昌路街道开展“缓解压力、激发活力”主题活动,更好地丰富干部职工工...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