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新时代,交通 大动脉助力经济加速

烟台晚报 2020-09-11 09:55 大字

YMG全媒体记者 杨健

一座现代城市的崛起,总与一条铁路线息息相关。

作为近代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烟台与铁路的渊源,可以上溯到152年前。无巧不成书的是,当时最终停留在构想阶段的铁路图上,起点与终点恰恰是烟台与潍坊。然而,在近现代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大潮中,烟台却多次遗憾地与铁路失之交臂,“最大的短板在铁路,最大的希望也在铁路”,一个多世纪以来,港城人民对铁路的殷切期盼,始终溢于言表。

从蒸汽机、内燃机到电力时代,再到如今的动车乃至高铁时代,烟台铁路建设后发先至的愿景与决心,从未因时光流逝而有所改变。穿越锃亮的铁轨,聆听动车组疾驰而过的轰鸣,不但交通体系全面跃迁,更与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互为印证。潍烟高铁、莱荣高铁串联烟威青潍4市16区,惠及沿线2800万人口,设计时速均为350公里。所构筑起的环状高铁网,将整个胶东半岛城市群载上了“高铁轨道”,烟台人可实现2小时赴济、3小时进京。

昂首高铁时代,潍烟高铁为152年前构想“圆梦”

152年前,设计图上的烟潍铁路有始无终

30年前,内燃机车带烟台特产走遍全国

1868年,在烟台经商的英国人福开森,向英国公使提议修建烟台至潍坊的铁路。那时的中国,连一条营业铁路都没有。如果能够实施,这将是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遗憾的是,烟潍铁路的最初动议最终没有下文,烟台就这样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擦肩而过。

1909年9月,烟台盎斯洋行执事、华商谭宗灏,邀请绅商学界,召开关于筹建烟潍铁路的会议。与会商界、学界人士认为“该路一日不兴,则烟台商业一日不振”。而在胶济铁路中尝到甜头的德国,先后派人争取烟潍铁路的修筑权,但遭到中方拒绝。

此后,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建国方略图》中,涵盖了“交通之开发”“商港之开辟”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在这张图的山东部分,烟潍铁路赫然在列。而在同期美国人手绘的山东地图上,尚未开建的烟潍铁路路线图,同样清晰可辨,烟台—福山—蓬莱—龙口—莱州—潍县的设计走向,固然令人神往,却更令人遗憾。

上世纪90年代,烟台列车从蒸汽机时代进入内燃机时代。尽管内燃机车动力更足,不再需要人工添煤,爬坡也不费劲,但噪声仍是无法回避的大问题。“列车启动后,驾驶室里全是刺耳的轰鸣声,两人面对面大声喊话都听不清。”烟台车务段原教育室主任杨清宏说。伴随着动力升级,行车安全性也有了保障,上世纪90年代起,烟台车务段开始引进自动化调车系统,在火车站设立了信号楼,楼内由2名工作人员操纵控制台。调车时,只需按下对应按钮,道岔便自动调整,不必再用人力扳道,进一步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而同期投用的烟台站新候车室,也极大提升了乘客出行的舒适度。旅客候车大厅建筑面积为3876平方米,容纳2767人,休息座位1300个。“那时烟台开通了多个方向的列车,候车室环境改善后,烟台与其他城市间的交流越来越多。通过铁路,‘烟台苹果、莱阳梨’发往全国各地,成为脍炙人口的烟台特产,这期间铁路运输的作用功不可没。”老铁路干部王炳告诉记者。

6年前,“和谐号”开启烟台动车时代

64年前,蒸汽机车从蓝烟线上缓缓驶来

进入新世纪,烟台铁路的变迁更令人目不暇接:2002年,烟台火车站改造开始提上日程;2004年,烟台铁路进入“电力时代”,电力机车取代了以往的内燃机车。从蒸汽时代到内燃机时代,历经了40多年;而从内燃机时代到电力时代,仅用了10年左右。

2009年8月16日,被称为“城市之门”的烟台新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随后,蓝烟电气化铁路正式进行电气化改造,2010年改造全线竣工并正式开通后,时速由80公里提高达到120公里,自此,烟台铁路正式迈入电气化时代。

2014年12月28日13时38分,伴随着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首趟动车D6091稳稳驶入烟台南站,烟台自此进入“动车时代”。250公里的时速,把沿线城市串到“一小时经济圈”里,作为山东省第一条城际高速铁路,青荣城铁不但是便捷出行的“民生大道”,更令昔日的“沿海边区”成为“交通门户”。

2009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批复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项目建议书。2010年10月10日,青荣城际铁路全线开工建设。2014年12月1日,青荣城际铁路开始运行试验……历经近150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打通30座隧道,架起185座桥梁,一条“黄金走廊”,就此令港城市民出行体验全面升级。

而伴随着2017年12月新建龙烟铁路开通运营,及今年内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展开,烟台埠外铁路通行,选择将更加多元。远期,伴随潍烟高铁、莱荣高铁相继投入建设,环渤海地区高铁互联互通后,有助于建立起环渤海经济圈内快速、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特别是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之间以及三大板块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缓解京沈、京沪、京广三大铁路干线的运输压力。

88年之后,烟台人的铁路之梦终于得以“圆梦”:1956年1月,百废待兴的烟台首条铁路——蓝烟铁路通车。《烟台日报》前身《烟台劳动报》泛黄的头版上,用平实而有力的文字,记载了这一盛况:“本市各界群众2万多人在火车站举行了盛大的庆祝蓝烟铁路通车大会。”4篇头版消息,2000字的社论,烟台人民喜迎首条铁路线开通的喜悦,溢于字里行间。

“从蓝村到烟台,开了9个多小时,逢站就停,火车跑得真慢啊!”作为第一班从蓝村发往烟台列车上的乘客,时年16岁的王焕理,对蒸汽机车的速度记忆犹新。而与“绿皮车”呼应的是“小站房”:1956年-1958年间,最初的烟台火车站设在西沙旺,位于芝罘屯路北,名叫“西沙旺站”。当年的火车站规模很小,只有三间红瓦房子,房子后面是不长的站台。站前是通往市里的土路,上下火车的乘客,都要提着大包小包在土路上徒步行进,条件稍好点的家庭,用自行车运行李。由于火车站面积小,旅客检票上车都要在广场上排队,站台也无顶棚,从候车、检票到登车全靠两条腿,一旦遇上雨雪天气,往往是深一脚水,浅一脚泥。

经历过蒸汽机车时代的烟台火车站退休高级工程师张吉文,对当时开火车“靠体力”的往事记忆犹新:“蒸汽机车车头里有正、副司机和司炉,行车过程中,室内温度高达40℃,司炉需要不间断地向锅炉中添煤,坚持不住的时候,副司机就得顶上,跑一趟下来需要烧十几吨煤炭。”别看煤没少烧,动力却不够,每逢上坡,司炉都得拼命往锅炉里添煤,一趟上坡下来大汗淋漓。而调车作业白天用旗语,夜间用灯语,极其考验机车司乘人员和扳道工之间的配合,一旦理解出现偏差,就极易发生事故。

烟台铁路建设大事记

2009年

4月2日

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

1957年

6月

烟台站动工兴建,并于1958年底竣工、投入运营。

1956年

1月2日

烟台—青岛/济南列车开通,每天对开。

1973年

烟台—北京线路开通,烟台成为全国地级市里第一个拥有发往北京列车的城市。

1868年

在烟台的英国商人福开森,向英国公使提议修建烟台至潍县铁路。

1952年

7月

中央财经委员会在安排“一五”期间铁路建设计划时,确定建设蓝烟铁路。

1997年

12月

烟大铁路轮渡建设立项,2004年开工,2006年投入使用。

1998年

9月10日

蓝烟铁路增二线开工,2001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

1909年

9月

烟台商界召开烟潍铁路筹建会议,自行募集资金,但最终修建未果。

1956年

1月1日

蓝烟铁路剪彩,开行烟台—蓝村列车,百姓免费乘坐。

1999年5月

大莱龙铁路开工建设,2005年全线投入运行。2019年5月7日,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开工。

2009年

5月16日

烟台站新站建设正式竣工;同年8月16日,烟台站新站投入使用。

新闻推荐

创城依靠人民、创城为了人民、创城惠及人民 700多万烟台人共写“文明答卷”

□本报记者董卿从春龙本报通讯员曹磊姜建彬潘丹丹9月8日清晨7点多,张学芹和王翠芝就带着小铲子、扫把等工具走出...

莱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