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横”但我讨人喜

青岛早报 2020-09-08 06:34 大字

[摘要]青岛海鲜养成记2

“大螃蟹,没尾巴,不会走,横着爬,八只脚,尖又尖,两把钳子手里拿。 ”螃蟹对于青岛人来说,那可是老朋友了,一点都不陌生,尤其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青岛人的餐桌上随处可见它的踪影。但是,你知道我们常吃的螃蟹是什么品种吗?它是怎么养育出来的呢?你知道 “黄选1号”这个新品种吗?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近日,记者走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邀请高保全博士为大家一一解答。

生性好斗导致养殖成活率低

2013年4月15日,农业部以第1926号公告公布了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7个水产新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选育的三疣梭子蟹 “黄选1号”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由此,“黄选1号”成为了“官方认定”的水产新品种。

“三疣梭子蟹俗称梭子蟹,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海水蟹类之一,特别是北方,无论是养殖还是食用都以它为主,大家在市场上见到的买到的海水蟹大多都是它。 ”高保全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研究三疣梭子蟹的人工繁育了,90年代逐渐开始养殖。 “因为它经济效益好,养殖的越来越多,大家也愿意养,到2006年左右,养殖面积在全国范围内达到60万亩,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这几个省,包括咱们青岛很有名的会场梭子蟹实际上也是三疣梭子蟹。 ”

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种质混杂、病害较多、生长缓慢等问题也开始慢慢出现。“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梭子蟹比较凶猛,同类之间很容易打斗残杀,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导致当时梭子蟹养殖成活率比较低,一般是10%左右,有些地方甚至不到1%,这样下去不利于这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而且也是对种质资源的一种浪费。 ”高保全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始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为了这个产业可以更加健康地发展,我们黄海所从2005年左右开始着手培育新品种。 ”

“黄选1号”成活率提高32%

“前期我们也是先进行了调研,从莱州湾、舟山、海州湾、鸭绿江口海区这四个地方按1:1的雌雄比例收集了不同野生地理群体的三疣梭子蟹总共1261只。总的来说,每个群体都有每个群体的优点,我们想利用每个群体的优点组合起来,培育出集优点于一身的良种梭子蟹,比如莱州湾的蟹子上黄快,鸭绿江的蟹子更肥美一些等,取百家之长嘛。 ”高保全表示,以生长速度为指标,当时选的都是个体大、活力强、健康的,光取样选蟹就用了2个月的时间。

“我们选育第一个新品种叫“黄选1号”,是从2005年开始做起的,一直选育了五代,到2010年,再经过2011年、2012年两代的生产性对比测试证实其具有稳定可遗传的优良性状,主要体现在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大幅度提升,接着2012年我们就申报了新品种。 ”据了解,这一新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等优点。高保全表示,经过对比试验表明,“黄选1号”在收获时平均体质量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规格整齐,可用于大规格商品蟹的养殖,适宜在浙江及以北沿海地区养殖。目前,“黄选1号”已在山东潍坊、日照、青岛、烟台、滨州和河北沧州、唐山、江苏连云港、南通及浙江的宁波等地开展良种示范养殖,推广养殖面积累计达20万亩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黄选2号”也已培育完成

2010年开始,“黄选2号”的培育工作也开始完成,高保全介绍,前期收集三疣梭子蟹 “黄选1号”核心育种群体及我国沿海2个低盐海区野生地理群体,采用室内人工控制定向交尾技术(雌雄比为1:1),通过完全双列杂交方式进行亲蟹交配,合计860组交尾结束后,筛选附肢健全健康、活力强的交尾雌蟹670只,建立核心育种群体,移入室内越冬池。 2011年春从核心育种群体中挑选510只健康的抱卵亲蟹,进行标准苗种培育,待幼体发育至Ⅱ期幼蟹时,进行低盐胁迫选择,统计幼蟹存活率,然后24小时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海水盐度,放入室外池塘进行养殖。 11月以体重为指标,按4.6%留种率选择2050只交尾雌蟹进行越冬。到了2012年春天,选择512只雌蟹,继续以Ⅱ期幼蟹低盐胁迫存活率高和收获时亲蟹体重大为选育指标,对核心育种群体进行选育。

“到了2015年,我们已经连续进行5代选育,形成了特征明显、性状稳定的三疣梭子蟹新品种,将其命名为‘黄选2号’。 ”高保全表示,新品种连续两年进行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新品种耐低盐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整齐度好。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视频剪辑 肖梦婕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花絮

梭子蟹也会“冬眠”

采访中,高保全向记者分享了不少在“黄选1号”培育过程中有趣的细节和小知识。比如说,雌蟹的产卵时间大多是在凌晨0点左右。 “排幼的时候雌蟹会剧烈游泳,利用它的两个游泳足剧烈扇动,同时幼体会随着晃动排出。我们一开始也在猜测,为什么排幼的时候是剧烈运动的状态呢? ”高保全说,经过科学的分析,我们推测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为了避免幼体被敌害吃掉,二是为了保证幼体氧气的充足。“一从母爱角度来讲,雌蟹在排幼过程中,身边很有可能有各种鱼类等敌害,为了不让鱼类吃掉自己的‘孩子’,它就会剧烈运动,将幼体发散开,不聚集在一起,这样即便是遇到敌害,也仅有少量的幼体被吃掉。另一个原因则是,如果不分散开,幼体都集中在局部的话,容易造成幼体缺氧。 ”

排出的幼体被称为溞状幼体,共分为四个阶段,每蜕一次壳会生长到下一阶段。“溞状幼体是完全看不出螃蟹形状的,到了幼蟹的时候,肉眼才可以看到蟹的形状。溞状幼体结束后会成长为大眼幼体,再经过3-4天的发育再蜕一次壳就会形成早期的蟹子。”据了解,三疣梭子蟹从溞状幼体长到幼蟹大概需要16天左右,温度越高会脱壳越快。 “它每次蜕壳都是蜕下一层完全完整的外壳,通俗点来说就是‘慢慢长大了,原来的衣服小了,再换一件大点的衣服’。 ”

对于三疣梭子蟹是否会冬眠这个问题,高保全告诉记者,三疣梭子蟹的适宜水温大约是20℃左右,所以野生的梭子蟹到了冬天一般会前往深海越冬。有的螃蟹秋天摄食少,肥满度达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它储存的营养无法满足,它会出来摄食,而相对比较“肥”一些的蟹子在冬季会把自己潜伏在泥沙中,基本不摄食,保持一种类似“冬眠”的状态。 “所以我们在培育过程中,也模拟了室内越冬的场景,在室内的水泥池中放入一些泥沙,我们也发现,那些相对肥一些的蟹子也会潜伏在沙子中不出来摄食,而那些前期摄食少,肥满度不高的蟹子,在自身储存的营养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还是会出来摄食的。”高保全说,根据育苗生产的需要,到了3月份,蟹子就开始抱卵了。

链接

“黄选1号”小档案

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是我国海产蟹类第一个人工选育新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14年-2016年被农业部列为水产主导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性状稳定等特点,与未经选育的普通商品苗种相比,收获时平均体重提高20.12%,成活率提高32.0%。

“黄选2号”小档案

与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黄选1号”新品种相比,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新品种形态特征无显著性差异,具有耐低盐能力强、养殖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黄选2号新品种耐低盐能力强,Ⅱ期幼蟹低盐胁迫存活率比野生商品苗种提高13.12%,比“黄选1号”提高12.11%,可显著提高对养殖水体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黄选2号”新品种养殖成活率高,比野生商品苗种提高28.60%~33.33%,比“黄选1号”提高5.57%~14.07%,产量稳定。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黄选2号”新品种生长速度快,养殖收获时,与野生商品苗种相比,平均个体体重提高18.27%~19.15%,与“黄选1号”无显著差异。

新闻推荐

“非遗公益展”亮相烟台秋季车展 10余名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赖皓阳)“秋季车展要开幕啦!”“没有买车意向也可以去逛车展”,“现场有非遗展,还有萌宠展”……最近几...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