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万科“希望季” 非遗守护系列三 莱州草辫:驰名中外的古老技艺

烟台日报 2019-11-14 09:05 大字

“非遗不是死去的历史”,非遗项目的非物质性决定了,它们不仅需要保护,更应当在生活土壤中恢复生命力。而对于非遗来说,保持非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市场手段激活生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为此,立足于城市公益,感知城市温度的烟台万科为非遗发声,在连续发起“衣善”、“水善”、“书善”等系列活动后,将于11月30日发起“希望季”系列活动之非遗守护仪式,携手烟台日报社及四家知名企业,通过企业品牌影响力及媒体宣传的共同努力,发掘新希望,助力烟台非遗文化。仪式开始前特推出非遗守护系列,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老手艺人口中讲述的故事,更精彩地传递到群众眼前。

草辫,是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技艺,其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莱州史志》记载,掖县(今莱州)沙河草辫已有上千年历史,而草辫从明代经直隶、豫州等地在国内渐渐传播。清朝时期,草辫加工的草辫工艺品,受到外商的青睐,沙河商人纷纷成立辫庄,大小有20余处,就“乾和顺”一家辫庄就雇佣工人1000余人,莱州沙河一带男女老少几乎都能掐各式各的草辫。

到了民国初年,我国草辫“沙河白”“沙河黄”“沙河锯条”“莱州花”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特别奖,被誉为优质的草帽草辫。从那时起,莱州草辫工艺就引起广泛关注,上门求艺者络绎不绝,草辫的应用与发展逐渐在全国普及。但到了抗战期间,由于日寇侵略莱州,各个辫庄几乎全部停业,甚至有些编法在这个时期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掖县政府成立了公私合营的“希新草辫厂”和“育新草辫厂”,这两个厂后来统一合并成“莱州市草制艺品厂”,重新激起当地人对草辫的极大热情,他们纷纷重操旧业,涌现出不少能工巧匠。随着历史积淀,民间传承,莱州渐渐成为中国草辫之乡,全国草辫编制基地。

莱州草辫从工艺到原料都很讲究,原料主要取自沙河一带的麦秆,其中“沙河白”“沙河黄”“沙河锯条”“莱州花”最为常用。据莱州草辫非遗传承人原广宗介绍,草辫首先“选麦草”,一般要选用柔韧挺阔的“红麦”。接下来就是“掐辫”,要根据花样品种设计的需要来决定“掐”的根数,方法有多种,有掐三根的,有掐四根、五根的,技法高超的还能掐到十二根。掐好的辫子一般要经过漂白和熏染。经过熏染后的草辫色泽光亮,如地板被打蜡一般,富有韧性,结实耐久。有些草辫还需要染成各种颜色。把草辫用棉线一一缝订在一起,编织成提篮、蒲团、草帽、挂件、摆件、儿童玩具、锅盆盖垫等各种用品,具有生活情趣,广受好评。

新闻链接:作为深耕烟台十年的品牌企业,烟台万科在热心投身公益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一颗与烟台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初心,顺应政府规划战略,在“东进、西拓、南扩”的城市发展方向下,深入芝罘区南部新城,向东挺进高新区,向西继续深耕福山,并看好福山区商业发展前景,为烟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与力量。目前已全面实现了烟台万科业主从零变成了现在的2万余组家庭,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百亿,蝉联烟台房企榜首。

新闻推荐

精彩!艺术家聚集

本报讯11月8日,为期6天的首届潍坊滨海文化艺术节在滨海区城市艺术中心举行,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传...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