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四十年 奋斗新时代 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建校40年纪实

烟台日报 2019-11-06 14:31 大字

1979年11月18日,太平湾码头上,一所不足十亩的“弹丸”学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迎来了首批99名学生。

40年后的今天,斥资近3800万元打造的高标准培训基地投入使用。占地120余亩的现代化职业校园里,2600余名未来的蓝领工匠在此求学。

四十载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四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40年来,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烟台水运技工学校),这所诞生于一穷二白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行业办学学校,在毫无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在夹缝中生存,在逆境中成长,在新时代中奋进。

40年来,几代水运人以不足百人的教师队伍,抓住一个又一个机遇,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一步一个脚印,如今破茧成蝶、拔节生长,实现了从普通技校到国家重点技校、高级技校的历史性嬗变,趟出了一条高质量特色人才和服务港口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全国港口技工教育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特色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在这所拥有多块金字招牌的学校里,两万多名身怀绝技的学生在这里“起航”,遍布于全国沿海各大港口,为港口建设发展和地方经济贡献力量。辉煌起步统分统招进港口,海水不干铁饭碗

1979年,作为由交通部批准成立、山东港口烟台港直属的办学单位,烟台水运技工学校正式成立。起初,学校选址烟台市芝罘区海关街7号,占地不足十亩,当年招生2个班,仅有的99名学生,全部立足于港口需求培养,分布在港口机电、港口机械两个专业。“招生指标少,用人单位多、去向好,报考竞争比高考还激烈……”八十年代的烟台水运技工学校是不少学生挤破头争抢的“金饭碗”。山东港口烟台港第四届风采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矿石公司库场队党支部书记刘宝琳是首批99名学生之一,当时能来到被誉为全国“十大港口、十大学校”的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毕业后由烟台港直接分配到港口工作,刘宝琳成为莱州邻里街坊羡慕的对象。

10年发展,刘宝琳一路见证:学生数量翻了数倍,近700人的规模也满足不了全国港口的用工需求。1989年,学校迁至现校址———烟台市芝罘区东岳南路18号。彼时还是“交通部烟台水运技工学校”的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怀着为国家培养港口专业技术人才的初心,就这样走上了风雨兼程的办学道路。夹缝生存为了活着而活着,“断奶”被推向市场

好景不长,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的光辉岁月只持续了十几年。

进入90年代后期,社会环境出现新变化,原有职业教育模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特别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对社会用工产生的巨大影响,导致技校毕业生分配困难,技工学校生源窘迫,呈现逐渐衰落的发展趋势。曾经兴盛一时、占据技工教育大半个江山的行业办校,都陷入淘汰停办,难以为继的发展绝境。

自1998年起,刚刚成长起来的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突然面临烟台港不招工,学生毕业自己找工作的窘境。致使招生停断,社会影响力急剧下降,一时间举步维艰。“学校不用办了,把在校的学生送走后,就可以关闭了。”2000年,烟台港根据港口今后用工需求的初步计划,让技校的全校师生错愕不已,一腔教育情怀的教职工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即便学校已经剩下不足200名学生,大家都没有放弃。生源断了怎么办?全校教职工向上级请缨并立下“军令状”,适应职业教育市场自主招生与就业,全校教职工的办学热情和决心打动了烟台港领导。烟台港集团党委重新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新调整的领导班子和学校100多名教师暗下决心:想办法,找出路,起死回生。

自己养活自己,养不起就关门。“我记得,当时所有老师都到农村去宣传招生,一趟不行就跑两趟,两趟不行就跑三趟,有的教职工甚至住在农村、乡镇。经过一年的努力,2002年就恢复招生400余人。”时至今日,一群不舍得离开职业教育岗位的老师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招生的场景,令调整后担任教学、招生副校长的魏宾至今难忘,在他心里,学校有了学生,老师就有事干。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学校迎难而上,大刀阔斧抓改革,进行二次创业,全部推向市场。通过转变办学观念、深化校内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使学校由企业单一办学发展为开放式的合作办学,由单一的学校教学发展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在逆境中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机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全方位支持。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发展,也为学校后续发展积蓄了巨大力量。逆境成长历经15年沉淀,港口技工遭“哄抢”

“深圳赤湾港到校招聘门机司机20人”“江苏太仓武港码头招聘20名卸船司机及电工、调度等8人”“黄骅港招录20名门机司机、30名维修电工”,还有宁波港、海阳港、莱州港、环球集装箱......2007年12月,在收到国内一线港口及临港产业面向学校下的一张张“人才订单”时,老师们喜极而泣。15年的坚持没有白费,终于走出绝境,迎来了柳暗花明的这一天。

2014年,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闯”进了学校的办学思路。

“以前的教学模式是学校培养什么人才,企业用什么人才,这里面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毕业生不能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为了找到与时俱进的港口人才培养模式,魏宾和学校招生工作人员的足迹踏遍了全国一线港口和新建港口。最终,他意识到,今后的学校发展必须敞开大门,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实现学校与用工单位的无缝对接。“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现在社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全方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核心,只有走‘大国工匠’的教育之路才能破茧成蝶,获得重生。”魏宾告诉记者,在逆境成长的十几年间,学校根据全国各大港口的发展形势和用人需求,精心培育具有港口行业和临港工业特色的蓝领“工匠”。目前已累计为全国港口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合格的中、高级毕业生,并在各个岗位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在国内诸多港口都有优秀毕业生的身影。“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是各用工港口和企业对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的一致看法。这一点在《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片中,关于海上大国重器的一大部分镜头取景地的上海洋山港里很好的展现了出来,“上海港洋山码头是全国最大的码头,我们有260名专业培训学员在这个码头担负管理与一线生产的骨干,谱写着国家大港的辉煌篇章。”魏宾自豪地说,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长达几十年的港口教学经验沉淀,学校给毕业生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就业渠道,“就业渠道宽,岗位分配好”这是家长最为看重的。对于合格毕业生,学校向全国范围内的港口等企业全面推荐工作,并全部给予工作安置。因特殊原因暂时没有合适岗位的毕业生,学校在一年内继续为其推荐安排工作。学生毕业可获得多个相关技能证书,直接持证上岗。据统计,截至目前,学校先后为烟台港(芝罘湾、蓬莱、莱州等港区)、潍坊港、上海港、宁波港、黄骅港等全国港口以及烟台通用东岳汽车、正海集团、博世华域、东方电子等知名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近两万人。奋进转型现代化培训添色彩,学校发展迎新契机

步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新的机遇与挑战又摆在了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面前。

2018年初,在烟台港集团公司党委的关怀下,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正式组建。作为新任校长,魏宾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接下来的路到底怎么走?

新的领导班子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在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开展职业教育新旧动能转换大讨论中,学校领导班子认为:未来十年我国将建成人力资源强国。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挥学校交通特色和港口办学优势推进交通教育现代化区域创新发展试验、深化交通重点领域朝阳行业职业教育跟进、强化校企强强合作,建立企业用工需求的现代学徒制、服务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等等是推进学校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学校新的领导班子首先从实施机构改革入手,优化整合科室,减少一个管理层级,职能部门减少一倍。调整后的科室直接对接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人人都是新时代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和校企合作的参与者,变被动等市场为主动找市场。深化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激发全体教职工工作潜能,加快学校办学设施建设———。退休教师刘兰德对学校日日常新的发展由衷地感慨,“不到一年时间,学校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与过去相比,简直不敢相信”。

“调整赖以生存的技工学历教育招生计划,把以往每年招生计划1000人以上压缩至每年500人。”在魏宾看来,此举可以从根上提高生源质量,继而精心培育具有港口行业和临港特色的蓝领工匠。招生的消减虽然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学生素质的提高、毕业生技能的提升,换来的是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社会效应。如今,北从黄骅港、营口港,南至深圳蛇口港,甚至在烟台港几内亚港区,到处都有毕业生奔忙在一线岗位。

生源的压缩还推动了师资力量的二次分配,为职工和社会培训腾出了更多的高素质师资力量。

2010年东营港组建之初,他们委派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到学校实地考察,将新招收的40余名学生送到学校进行专业学习,实施订单培养;在上海港洋山码头筹建初期,嵊泗县几百名失地渔民被集体送至学校接受港口作业专业培训,他们舍近求远到烟台上学,正是“老水校”的品牌和特色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一年后,这些祖祖辈辈以打鱼为生的青年渔民,通过技能学习培训华丽转身,成为新一代港口技能人才,工作在洋山港码头各个岗位,为上海港建设做出了贡献。

这段渊源是学校港口职工培训的雏形。近年来,为提升港口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与专业能力,强化港口专业教学。由国家财政支持、烟台港配套,共同出资1600万元筹建的5100平方米职工培训大楼已经投入使用,同时计划投资1200万元对原教学楼进行改造升级,一切以港口实际需求为准,配套齐全的教学设备,采用国内一流水平的港口装卸模拟综合设备进行全过程仿真教学。并开设港口机械驾驶与维修(国家名牌、百强专业)、港口机电技术、港口物流管理等多个港口专业及社会需求热门专业,建有港口门机电气控制、PLC程控、焊工等7个一体化实习车间和近20个现代化的港口专用通用实验室,实现学历教育与实用型技能培训的结合,致力于打造成全国港口高级技工教育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需求最全、最具特色的中高级职业考试基地和职业培训基地。

记者走进培训中心,现代化的设备令人叹为观止。据学校党员“先锋示范岗”带头人、优秀教师张长遂介绍,学校打破职工教育的常规,以“订单式”培训,“讲题式”授课,“送课式”服务,“实用性”选课,“实战”式课堂,“圆桌”式交流互动,吸引了港内职工的眼球,使他们由应付变为喜欢,由被动变为主动,并从中尝到了技能提升的甜头。“一个大学生经过培训掌握的技术技能比在码头上边实践边自己领悟学到的,最少能缩短3-4年的时间。”参加培训的联合通用码头公司门机技术人员曲培林深有感触地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培训中心自2013年开始全面承担职工培训以来,培训员工每年以9%的速度增长。仅2017年培训中心就举办各种培训共112个班期,培训学员13243人次,为港口发展不断输入了高理论知识和高操作技能的“双高型”人才,也为职工的自我提升搭建了平台。近十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经营模式,开发特色办学,已取得“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烟台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单位”、“烟台市特种作业人员考试基地”、“烟台港口技能鉴定所”等多项资质和称号。突破创新“三足鼎立”开拓新天地“大交通”专业体系成形

11月18日,学校将迎来建校40周年庆典,学校全体师生、退休老教师,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历届校友和恰逢到学校参加全国交通技工教育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在这里共度欢乐时刻。

一年前,学校乘风破浪,将“港口职工培训、技工学历教育、对外强强合作”三足鼎立的职业教育新平台初步搭建起来。“烟台正在向海陆空全面发力。前不久,济青高铁通车,实现省内2小时高铁圈,争取年内开通的环渤海潍烟高铁,也将再次拉近北上南下的时空距离。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打造2小时到日韩的航空服务圈。烟台港西港区作为核心港区,正加快建设,承担起烟台发展的核心驱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学校敏锐地捕捉到了,“学校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单一港口专业向海陆空的“大交通”专业体系转型。无人作业码头的出现提醒我们,今后港口的发展趋势对一线工人的需求量将锐减,这就要求学校及时转变观念,走全方位、立体化“大交通”的办学路线。”在建校40年之际,学校依托自身办学资质和品牌优势,在“三大平台”格局上,大胆改革创新,强化校企合作,坚定地走上了“大交通”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据魏宾介绍,学校在上级和兄弟单位的关怀支持下,联办高铁轨道交通专业,开设无人机技术和电子竞技专业;为抢占智能制造教职高地,服务中国制造2025目标,培养智能制造人才,还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届时,学校将成为培养港口生产、轨道交通、航空服务、智能信息等各类交通行业技能人才和智能人才的教育基地。

2019年8月6日,山东港口集团成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和渤海湾港四大港区整合,对于学校来说,这是百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暗下决心:未来的办学路上,将奋力拼搏、团结一心,与时俱进,秉承“八个勇于、八个自觉”、“三个更加”“三个满意”理念,深入学习贯彻烟台港集团“三五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港口发展育人育才作为职业教育培训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作为职业教育培训强大动力,以打造现代职业教育培训平台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立足现代港口建设和生产发展前沿,开创学校职业教育“大交通”协调发展新格局。

风云激荡40年,旧貌换新颜。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2004年,学校通过山东省重点技校评审,2008年,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认为国家重点技校。2009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正式挂牌,从此迈进了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行列……。2010年至2017年间学校年均收入徘徊在1000万元左右,2018年实现收入1450万元;2019年预计1700万元;2020年力争达到2000万元,实现了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四十年来,虽然道路并不平坦,但每一步都“蹄疾步稳”“踏石留印”。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征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10年,山东港口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必将秉承40年来积淀的优良传统,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绽放出“经略海洋”新光芒。

新闻推荐

莱州供电综合施策消除反光膜隐患

□赵冬11月1日,国网莱州市供电公司组织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赴500千伏霞光线两侧500米范围内的果园开展反光膜清理活动,...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