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虎头崖镇全力实施乡村振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多点开花

烟台日报 2019-10-29 10:29 大字

“村边疏通阻水道,筑起像样大河桥。加宽修补上坡路,纯净打井吃水好。关爱老人有善举,喜得俺村好领导。”这是莱州市虎头崖镇西大刘村一位耄耋老人对村里变化的高度赞扬,西大刘村也已经成为当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火如荼发展的一个缩影。

头雁领航群雁高飞,典型示范多点开花,虎头崖镇近年来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目前全镇已成立22家合作社,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益。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路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针对一些村庄基础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集体经济薄弱等现实问题,虎头镇党委围绕思路规划、产业选择、规范管理等方面多次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以党建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为切入点,不断提升村干部的思想意识、激发他们的干事激情和创业能力。2019年1月,西大刘村根据村庄自身特点,以党支部为引领,成立了西大刘(莱州)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此举一出,获得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包括6户贫困户在内的155户村民主动以63.4万元现金入股合作社,助力村庄发展,一时传为佳话,这也成为莱州虎头崖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如火如荼发展的一个缩影。

虎头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组织农村两委干部进行观摩走访,通过典型村庄的发展经验寻找思路,增强基层等不起、坐不住的意识,引领各村流转村庄闲置土地,动员村民入股,把资产资源集中利用起来,将党支部和群众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成为利益共同体,加强“村集体”概念,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道路。多元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今年以来,虎头崖镇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自主创新的思路,根据村庄各自特点,找准突破口、选对发展路径,整合有效资源,激活乡村活力,不断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村实现新发展、新突破……目前,全镇已成立22家合作社,其中以西大刘村、东大宋村和朱马王家村发展尤为突出。

在东大宋村,成片的月季花迎风招展,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势头,这不仅给村民带来了美的享受,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月季种植是东大宋村的特色产业,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增收致富,东大宋村在党支部的牵头下,成立了莱州市源泉苗木专业合作社,主要进行月季的繁育和销售。合作社培育出的月季花不仅在国内外花展大赛中多次获奖,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入股村民也得到了相应分红和福利。

朱马王家村根据村庄缺水、多丘陵薄田的现状,瞄准抗旱经济作物种植,成立了莱州得润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种植花椒的基础上,鼓励合作社成员利用花椒地株行距空间种植高油酸花生和烟薯25地瓜,增加村集体和村民个人收入。

西大刘村(莱州)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进行旱稻、高粱的种植和销售,现栽植的8亩旱稻即将丰收。为了丰富增收途径,村里还将建设酒坊,生产大米酒、高粱酒,目前正在改造村集体厂房。村里原来种植的50亩油菜花,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可产生菜籽油,带来经济效益。打造“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发展模式根据村庄各自的村情,各村党支部不再满足“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1”单一产品的发展模式,而是不断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路径,积极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旅游+产品”等多元发展策略,努力实现合作社“1+N”多面开花。

西大刘(莱州)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新上酱油、醋等调味品加工项目的基础上,同时还将借助上百亩黑松林这一天然氧吧以及临城近海的地理优势,种植油菜花、碧桃等集经济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作物,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莱州市源泉苗木专业合作社在种植、培育月季的基础上,研发月季花相关产品,延长月季产业链,大力发展旅游业,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朱马王家村在种植农作物的基础上,发展大鹅畜牧养殖,多产业扩大村民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

如今,种植、采摘、畜牧养殖、海水养殖、食品加工、旅游观光……在虎头崖镇,可以看到合作社各种产业应有尽有,村庄因地制宜,勾画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幅美丽画卷。YMG记者陆启飞通讯员于双燕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韩利学在巡查莱州湾时强调 明确责任主体 加强监督管理

本报讯10月18日,副市长韩利学带队到莱州湾开展巡查工作。韩利学一行先后实地查看广利港社区、城东防潮堤、省海洋环境...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