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大市,到2022年 海洋贡献GDP超三成

烟台日报 2019-08-29 09:44 大字

本报讯(YMG记者苗春雷通讯员李宁)8月21日,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印发了《中共烟台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经略海洋,突破发展现代渔业、海工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到2022年,烟台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 的31%以上。“到2022年,烟台市各类海洋牧场发展到120万亩。”发展现代渔业,《意见》提出,以海洋牧场为引领,按照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牧场示范之城,促进渔业与海工、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渔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种、养、港”。着力打造开发区“蓝色种业硅谷”、莱州“蛤蜊小镇”等项目。重点依托莱州、海阳、开发区等县市区,建设集中连片、生态高效的渔业养殖园区。重点围绕国家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规划建设三山岛、养马岛、长岛、海阳凤城等“船、港、城”一体化渔港经济区。

———做精做优“深、远、冷”。建设四十里湾海域、庙岛群岛海域、莱州湾东部海域、烟台南部海域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打造国家级和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30处以上,国家级和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处以上。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支持京鲁渔业、烟渔公司等骨干企业开拓新渔场,建设海外生产基地。做强“烟台海参”“烟台鲍鱼”等特色渔业品牌,推进烟台骅达冷链物流基地等建设,扩大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海中宝海产品交易中心、中国海参进出口(烟台)集散中心等交易规模和影响力,提升渔业产业链价值水平。

装备制造业是海洋经济加速起飞的“引擎”。《意见》提出,以推进海洋高端装备、高技术船舶产品及配套设备自主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层次、质量和效益。

瞄准海工装备制造之城,重点支持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巨涛重工、中柏京鲁船业等骨干企业创新发展,建设海工装备自主创新集成基地。以中集来福士为依托,积极参与组建中国海工集团,争取中国海工北方总部落户烟台。

打造海工装备制造高地,如何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供给?烟台市将以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游艇、远洋渔船、海洋工程船舶等产品为重点,优化船舶及海工装备产品结构,建设蓬莱、开发区两个省级船舶工业聚集区,莱山、高新区两个市级船舶与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园区。

此外,《意见》还提出积极拓展深远海发展空间,实施“海洋综合平台+渔业”“海洋综合平台+旅游”计划,研发设计和制造多功能海洋平台、大型智能深海网箱、养殖工船、海洋探测观测检测设备等装备,推动海工装备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立足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药物等产业基础,瞄准国际生物医药技术前沿,提升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基地。”向大海“求医问药”,《意见》指明道路。

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烟台市将以开发区、高新区等县市区为主体,依托东诚药业、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等企业,加大海洋创新药物研发攻关力度,突破活性物质创新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医用生物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开发利用等技术,开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海洋生物医药新剂型、新产品,推动试剂原料和中间体产业化。

同时,依托新时代健康产业集团、深海生物等骨干企业,突破海洋功能性食品、制品与化妆品、海洋生物技术及检测检疫、海洋生物抗菌肽筛选、海藻类海洋化学药物及生物制品等技术研发,打造新型海洋生物产业链条。

烟台市还致力于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培育能力,将搭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服务、成果转化服务、投融资服务和综合服务“四位一体”的海洋生物医药孵化公共平台体系。“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已成为烟台闪亮名片。烟台市将以此为统领,叫响城市旅游形象品牌。《意见》提出,重点做好长岛、蓬莱、芝罘岛、崆峒岛、养马岛滨海一线旅游开发,打造烟台“滨海一线文化旅游带”。大力推进芝罘仙境、海上世界、朝阳所城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海洋旅游品牌。

围绕烟台市的海洋文化资源,建设海洋文化特色产业园,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海洋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海岛),积极开发港口文化、开埠文化、丝路文化、海岛文化、东海神庙文化、妈祖文化等海洋文化资源,培育“仙境海岸”特色主打旅游产品,拓展延伸海洋文化产业链。

鼓励发展邮轮游艇等高端海洋旅游业,加快芝罘湾港区国际邮轮始发港建设。建设帆船、帆板比赛基地和休闲海钓示范基地,推进海上运动休闲旅游,完善提升渔家乐民俗旅游。开发滨海休闲旅游产品,丰富金沙滩、海水浴场、滨海绿岛等多种旅游形式,开发滨海自驾车营地、帐篷营地等新兴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休闲度假胜地。

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意见》提出以加快建设一流港口为目标,积极参与全省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形成烟台港在全省、全国港口竞争的优势,着力打造现代港口集群。

完善港口基础设施体系———重点突破西港区建设,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及其拓宽工程,LNG码头及仓储工程、西港区至淄博LNG管线工程等项目,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老港区改造,重点抓好芝罘湾港区散杂货及集装箱搬迁改造。

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疏港铁路、公路、管道等集疏运体系,完善陆岛交通码头,优化海上通航环境,积极推进烟大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保税港区西迁等规划研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形成集多功能运输于一体,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

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重点依托烟台港西港区、芝罘湾港区、龙口港区、莱州港区等港区,加快推进龙口裕龙岛项目、烟台港西港区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高端海洋化工等临港特色工业,打造串联成线的临港经济产业带。

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条———完善港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国际综合物流园,着力培育发展客滚、集装箱、原油、铝矾土、LNG 等“九大物流体系”。推进冷链物流标准化研究和应用,积极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新业态,构建智慧冷链物流生态链。

加快建设现代航运体系———做大做强烟台港集团、渤海轮渡等本地港航企业,打造世界知名的综合性港口航运企业。向大海要淡水,烟台市即将行动。《意见》提出,深入开展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研究,“初步探索淡化海水和淡水供水管网并网,将淡化海水作为城市供水的重要应急储备水源纳入沿海地区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且在建设用地、输水管网建设、电价等方面给予海水淡化企业相应扶持。

同时,推进“胶东海上调水”工程,将海水淡化厂作为临海重化工产业园区的配套设施统一谋划布局,支持在长岛、龙口、莱州、海阳等县市区的边远海岛和缺水地区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海水淡化项目。

充分利用海水,烟台市还提出加强海水有效化学成分提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开发海水提取钾、溴、镁等系列化产品,推进高值化利用。扩大海水综合利用规模,加快推动海水在工业冷却中的直接利用。

此外,《意见》还提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研发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等关键部件和热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培育形成1-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企业。

新闻推荐

山东地矿三院、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鲁东大学开启三方战略合作 烟台市海洋经济发展获坚实技术支撑

本报讯(YMG记者陆启飞通讯员冯凡)8月22日上午,山东地矿三院、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鲁东大学正式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