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业项目让村民获得三份收益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富农

烟台日报 2019-01-28 09:28 大字

■2014年,莱州市三山岛街道永盛埠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村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晚上黑灯瞎火没有一盏路灯。

现在的永盛埠村,路面硬化,街道整洁,晚上有了路灯照亮,村里建了文化广场,还有蔬菜大棚29栋。

■缘何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党支部的牵头引领。本报讯(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林杰)寒冬,莱州市三山岛街道永盛埠村的一片田野里,20多栋绿色有机蔬菜大棚格外显眼,它们整齐排列、连接成片,给村集体经济、村庄百姓带去强村富农的希望和动力。

永盛埠村,以前是周边出名的落后村,2014年被列为省定贫困村,村里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更别说路灯、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可是现在,街头巷尾全面硬化,进村处立起了大门楼牌,村中央建设了福文化广场,村内种植了绿化苗木,安装了监控、路灯等,彻底结束了村庄没有一平方米硬化道路、没有一盏路灯,晴则黄沙漫天、雨则泥泞难行的历史。

短短4年时间,村庄缘何有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得益于党支部牵头,党员齐心、内外联动、上下配合。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收获了奋斗的“结晶”。

改善村庄落后面貌,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近年来,永盛埠村不甘于村庄现状,由村“两委”牵头,广泛联系在外流动党员,经过多番人脉牵线搭桥,最终与北京嘉禾兴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在上级党委、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最终引进北京菜篮子农业发展项目,进行现代农业发展、规模化种植。

立足项目实施,2015年,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新永盛农业合作社和新永盛农机合作社,发动党员带头,积极入社,流转土地,辐射群众参与,入社参股。合作社共吸纳社员226户,协议土地面积1500多亩,目前共建设蔬菜大棚29栋。“我们的蔬菜大棚设施先进,产品定位高端,直接供货北京。”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使北京消费者吃得放心,大棚一律采用天然材料和深耕农作方式生产,分别通过打深井提取地下热能为蔬菜大棚提供冷暖,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滴灌种植技术、有机肥栽培、驱光驱味捕捉害虫等,确保蔬菜无农药残留,质量达到有机认证标准。

一点带一片,一村联多村。蔬菜大棚项目建成后,将以永盛埠村为中心点,辐射周边3个乡镇、12个村庄,成片加入到合作社项目中去,形成千家万户簇一团的规模式联动发展局面。按照计划,项目最终流转6000多亩土地,投资5亿元,打造千亩大棚综合农业服务产业园。新永盛农业合作社也将下设三大分社———新永盛劳务合作社、新永盛置业合作社、新永盛运输合作社。“依托有机蔬菜大棚,村民一方面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一份收益,真正解放劳动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进园务工劳务输出获得一份收益,极大缓解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让‘空壳村’成为‘引凤村’,为乡村振兴储备大量后备人才。此外,村庄依托有机蔬菜大棚获得的集体收益,将用于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打造‘月季小镇’,促进综合农业产业园和月季村齐头并进,发展乡村旅游业,届时村民通过餐饮服务、民宿住宅、特色农产品销售等,还可获得一份收益。”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通过三种渠道获得收益,可以让老百姓的腰包真正鼓起来、身板挺起来、日子红火起来,村集体收益增加上来,由此把永盛埠村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典范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样板村。

新闻推荐

潍坊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预可研报告(民用部分)评估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于哲)1月24日,潍坊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预可研报告(民用部分)评估会在富华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副...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