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将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全力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海上综合体”,让城与海和谐共生

烟台日报 2018-10-25 09:08 大字

半潜式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水大网箱养殖自升式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船型式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海中管桩生态大围网仙境海岸,鲜美烟台。

海,是烟台的先天宝藏,也是烟台的城市名片。它广阔富饶,千百年来无私提供鲜美水产,哺育着烟台儿女;它美丽妖娆,以特色风景靓丽港城,赋予城市独具的气质。

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就要与海为善、与海和谐共生。

智慧的烟台人懂得不能竭泽而渔、坚持生态优先的道理,也明晰海洋是烟台发展最大的潜力、最大的优势。站在新起点,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烟台市抢抓机遇、大胆探索,坚定走上一条科技兴海、科学开发的发展道路———以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为目标,把海洋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把海洋牧场建设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全力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放牧”蓝海,谋建海上综合体,全市海洋渔业正在持续转型,海工与牧场实现有机联动,传统一产也陆续“接二连三”,海洋经济发展实力持续壮大,海洋环境更加优美。海上“造田”养殖业由近海走向远海海洋渔业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使海域生态受损、环境恶化、资源衰退,急需一种新的方式能够在保护生态、涵养资源的同时,持续健康发展海洋渔业。于是,现代海洋牧场应时而生。

走进莱州湾明波海洋牧场,一个大型围网在海上成型,它的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平台四周由固定在海底的172根钢柱组成,能容纳16万立方水体,相当于120多个标准游泳池,每年可以养殖4500多吨海水鱼。“这个大型围网设置了八个功能平台,可实现自动投饵、生物量估算等自动化智能化管控,有力推动公司渔业养殖由近海走向深远海。”莱州市明波水产公司总经理李波介绍,大型围网采用鱼藻共生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在围网不同层次养殖不同鱼类,有效降低规模化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作为一种新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海洋牧场像放牧牛羊一样,利用自然海洋环境、规模化渔业设施,在海上“造田”,把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改变了以往单纯捕捞、设施养殖为主的渔业生产方式,既可以提高海域的鱼类产量,还能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正是认识到海洋牧场的双重好处,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海洋牧场规划、建设,现已累计投资10亿余元,打造海洋牧场5万亩,进行刺参的底播增殖,实现了海洋渔业从“猎捕型”向“农牧型”转变。

企业的做法,有现实的需要,也有政府的引导。改变传统养殖模式,烟台市一直坚持全生态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打造,强力推进生态安全、智慧透明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累计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通过规划指导、项目扶持和示范带动,着力推进投礁型、游钓型、底播型、装备型和田园型五大类海洋牧场建设。目前,全市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达99万亩,占海水养殖面积的1/3,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7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

丰硕的建设成果,离不开创新的力量。推动海洋牧场综合体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烟台市大力推行“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的“大渔带小渔”模式,海洋牧场合众科研创新取得新突破。“该模式依托中科院海岸带所、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等驻鲁科研教育单位,开展海洋牧场科技攻关,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科企对接。”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负责人说。

向外借力,政企发力,莱州、长岛成立了“山东省生态型人工鱼礁实验中心”,开展烟台市近岸海域生态模拟试验,在生态型人工鱼礁选材、选型、设计、礁区布局、水动力、海藻场构建及渔业资源管控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长岛海域还首次成功试验了金字塔型人工鱼礁,为烟台市乃至山东省人工鱼礁研发升级开拓了思路。另外,海洋牧场发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发展模式,其中莱州蓝色海洋的“泽潭模式”和海接陆力的“明波模式”被省海洋与渔业厅作为创新示范模式在全省推广。装备支撑,海洋牧场托起智慧渔业传统渔业又称为“汗水渔业”,要转型走向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用工业化思维改造提升传统海洋牧场,推动装备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早在2016年7月,中集来福士便自主研发出我国首座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六十里”1号,交付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该平台设计型长20米、型宽20米、型深2米,它的诞生为我国实现沿海水产养殖由浅水走向深水的“蓝色海洋经济”提供了最佳海上依托和基础,有力推动我国海洋养殖业技术变革。

“该平台以莱州湾六十里海洋生态牧场命名,除了具备传统的海上水质观测科研、海上养殖功能之外,还可通过升级改造,实现海上旅游休闲、海上垂钓娱乐等多种不同功能。”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阚仁涛说,以前,他们在建设及管理过程中,海洋牧场的信息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管护水平不尽完善,常会遇到头疼问题,现在有了这座量身打造的平台,难题彻底解决。

海洋牧场是渔业转型升级走向深蓝的现实而重大的选择。离岸海洋牧场大型平台等装备的使用,打开了海洋渔业广阔空间布局,并为开发深远海渔业资源提供了条件。

盘点海洋牧场平台建设成果,由中集来福士建造的我国首批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在长岛佳益投入使用,它集监测、管护、安全、补给、旅游、环保等6大功能于一体,成为离岸海洋牧场建设的现代化支点和“海上空间站”;由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联合设计的国内首艘大型养殖工船在日照万泽丰启航,开始在离岸5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海域作业;由中集来福士建造的国内首座半潜式海洋牧场平台在长岛弘祥海洋牧场交付使用,这是山东省海洋牧场平台领域推出的第三代产品,作业水深可达30米海域,为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向深远海推进奠定了基础。数据显示,目前烟台市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已建设完成11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在建1座,总投资3600万元。“强化装备支撑,烟台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的意见》,明确将重点推进海洋牧场多功能平

台、深远海大型智

能网箱、海洋牧场观测网等装备化建设,力争到2021年,市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全部建成海洋牧场观测网,配备多功能平台、深远海大型智能网箱等高端装备。”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负责人说。

海洋辽阔而深邃,深耕蓝海不能只做水面文章,还要关注水下生态。多年来,烟台市加快推进海洋牧场观测网和“一厅、一室、一院、一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解决海洋牧场海面以下生态环境“看不见、测不准、不可控”的难题,在全市开展了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目前已建成的观测网数量达到5个、在建8个,初步实现了“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接二连三走活三产融合“一盘棋”海洋经济不是单纯的渔业经济,是横跨一二三产业、涵盖海上陆上的综合性产业。只有从一产独秀向三产融合发展转变,才能真正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多年来,烟台市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渔业“接二连三”,以海洋牧场为载体,将水产养殖、精深加工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渔业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转变,带动休闲渔业、装备渔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迎着海风,站在莱山区黄金海岸眺望,几座海洋牧场平台若隐若现,这是离城市繁华区域最近的海上人工鱼礁群,也是烟台清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海洋牧场平台小镇一景。“海上平台现有三座,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集观光体验、辅助功能等为一体,我们称之为复合型海洋牧场。”烟台清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珅说,该牧场下面,投放了大量人工鱼礁、鱼虾苗等,一方面吸引海洋动物在此安家,有效修复海洋生态,另一方面借助离岸装备,发展垂钓、观光旅游和潜水、帆船体育产业,“后续将增设海上平台,丰富游乐与服务设施,形成陆、海、桥三位一体立体化现代城市渔业观光游览区,构建近海观光游览、消夏、亲水的海上新兴小镇。”

依托海洋牧场,烟台市加快突破发展休闲渔业,研究制定了《烟台市休闲渔业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码头、游客中心和垂钓平台等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以休闲渔业基地创建为重点,促进渔业与旅游、体育、文化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4处,省级休闲海钓钓场总数达到10处;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休闲渔业产值突破38亿元,同比增长30%。“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海洋牧场,特别是游钓型海洋牧场,着力探索构建‘海洋牧场+海洋装备+旅发展模式,重点推进市区范围芝罘区、莱山区和牟平区休闲渔业基地发展,建设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带动力强的高端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并积极探索‘休闲海钓+游艇’发展模式,建设游钓型游艇制造业基地,发展游钓型游艇产业,成立游钓、游艇高端俱乐部,打造烟台\‘海上高尔夫’。”市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负责人说。

激情水花,浪尖跳跃;发展浪潮,梯次奔涌。蓝色的海洋,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烟台人的无限期待和美丽梦想。迈向海洋牧场示范之城,烟台市将进一步深化陆海统筹,强化科技支撑,释放“新六产”潜力,让渔业产业质效齐升,让海洋经济发展实力持续壮大。YMG记者姜乾通讯员李宁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莱州市纪委落实“三个监督”力促监督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监督是纪委工作的首要职责。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莱州市纪委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做实“三个监...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