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烟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展“健康烟台·改革开放四十年巡礼”系列活动 风雨百廿年 跨越四十载 烟台毓璜顶医院改革开放四十年巡礼

烟台日报 2018-10-09 09:08 大字

直升机医疗急救推行精准医疗健康教育大课堂3D解剖教学一体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医疗大楼远程医疗会诊医院与德方签署友好合作协议(通讯员李成修李添祎刘肖宏)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磁共振、PET-CT、TOMO刀”;从以往的“看病难、看病贵”到如今的“全民医保”;从最初的“普通小医院”到如今的“现代化大医院”……

作为一所具有128年历史的百年老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见证了中国内忧外患时的硝烟四起,目睹了建国创业时的艰苦卓绝,更是经历了改革开放时的繁荣发展。如今,她已发展成为烟台市最大的综合性医疗保健中心、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

伴着党的十九大的温暖春风,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号角,烟台毓璜顶医院在烟台市委、市政府和市卫计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创建“综合实力国内先进,技术、服务和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精品医院”,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主动推进改革实现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毓医人在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把突出自身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综合实力作为拓宽医疗服务领域,促进医院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技术创新、科研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管控、改善服务等方面孜孜不辍,开拓了一条适应医院自身发展的道路,医疗水平、设施设备突飞猛进,实现了从平凡到辉煌的演变。

改革开放之初,医院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编制床位320张,职工368人,年门诊病人358507人次,年住院病人10490人次。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医院以“创建综合实力国内先进,技术、服务和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精品医院”为发展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推进技术创新、科研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实施“常态化、制度化、指标化、数据化”为要素的精细管理,促进了诊疗模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医院发展跃上了新的高度。如今,医院建筑面积达34万平方米。拥有TOMO 刀、PET-CT、全飞秒激光手术设备、256层极速CT、3.0T磁共振、全身X刀、直线加速器等高精尖仪器设备。在岗职工4400余人,其中,高级、副高级职称730余人,教授、副教授184人,博士及以上学历300余人、硕士1000余人,博导、硕导150人,享受国务院特贴、国家卫计委及省突贡专家16人,全国学会委员及省级学会副主委78人。编制床位3000张,年门诊量近260万人次,出院病人16万余人次,各类手术近8万例。

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每年发布的全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连续6年位居全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名前十位,2017年排名第四。多年来,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致力人才培养打造强势学科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改革开放给医院的人才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医院从实际出发,将职工培训与人才培养齐抓并举,“走出去”与“请进来”多策并用,优化从业环境、改善人才结构、提高职业素质。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一流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了各类国际最先进的数字高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和训练体系平台,为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良好条件。

多年来,医院秉持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学科发展,大力推动与国外先进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家的先进医疗机构建立了常态交流渠道,每年派遣30-40多位医务人员到国外长期研修,聘请国外客座教授,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举办国际论坛,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了临床和学术水平。与此同时,医院聘任了百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通过他们定期来院讲学、会诊、讨论疑难病例,使得各级医师受益良多,促进了职业素质、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增强了医院的活力。人才培养带动了学科建设。目前,中医老年病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儿内科等9个专业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专业,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临床护理等24个学科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所有专业全部跨入了省或市级重点学科行列,省级临床重点学科数占全市总数的83%。

坚持科研创新带动技术进步

医院要发展,必须做到科有特色、院有优势。多年来,医院将科技兴医、科研兴院作为长期发展战略,设立了各类科研启动基金和奖励机制,建设了国内一流的中心实验室、生物芯片实验室、专科实验室,组织标本库、院士工作站、医疗大数据分析系统等基础与临床研究平台,搭建了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的高端平台。

2011年以来,医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2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高层次科研项目4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6项。939篇SCI论文中影响因子最高者达72.406,居国内地市级医院前列。

与此同时,医院紧跟医学发展的前沿步伐,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2017年,医院开展肾脏移植279例、异基因骨髓移植38例、重新开展心脏移植2例,腔镜微创手术11134例,内镜诊疗技术18122例,介入诊疗技术21384例,辅助生殖5000余周期,基因芯片诊断19569例,技术层次和规模均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加复康复外科、多学科诊疗、精准医疗、个体化医疗等新型医疗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医院的国家卫计委妇科四级腔镜技术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技术培训基地、耳鼻喉导航手术培训基地将这些优势专项技术向基层推广,向周边辐射,带动了区域医疗水平的提升。

完善信息建设助力质量管控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也是病人选择医院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准。不仅要诊断正确,而且要精准无误;不仅要治疗有效,而且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还要尽可能降低,不仅要求不能发生事故,还要“零缺陷”、“零差错”……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和主题,医疗质量已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进一步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施以“常态化、制度化、指标化、数据化”为要素的精细管理模式,信息化管控系统贯穿其中,深入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00年开始,经历十余年的建设,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布局完整、功能先进、性能成熟,包括了工作平台、后勤支持、管理控制、服务体验等各个方面的上百个系统和模块协同一体、交互共享、运转稳定,业务流程实现了标准化、移动化、无纸化,质量管理实现了全程化、自动化、数据化,风险控制实现了即时监控、智能判断、主动控制。并且在国内首创了以诊断路径、评估路径、治疗路径和随访路径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诊疗手段,保证了基础医疗质量。

2012年,经美国HIMSS机构评价,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达到了美国电子病历采纳模式六级水准,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三家医院之一,这标志着无论是体系构建还是功能应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均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高效、严密、精准的信息化管理特色,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创新服务模式力推品质提升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成为衡量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的同时,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改革大潮中医院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医院发挥自身特长,借助掌上医院APP、自助服务机、微信等多种手段,适时地适应患者需要、改造服务模式开展预约式、自助式、一站式三种不同维度的服务模式,广泛推行了智能导诊、分时段预约、诊间付费、检查报告推送、慢病随访等新型就医模式,服务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医院顺应国际形势,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远程会诊、多学科诊疗、加速康复外科、日间诊疗等诊疗模式;建立了芝罘、莱州、威海经区等10家医联体分院,推动了分级诊疗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赢得了患者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作为一所现代化的三级甲等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还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医务工作者深入基层、社区、边疆、灾区,积极开展健康宣教、义诊咨询、医疗帮扶、对口支援、危急救助。每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400余次,回复网民问诊咨询逾万人次,呼吁社会为贫困患者募捐数百万元。从抗击“非典”、防控“禽流感”,到汶川地震灾后救援,无处不在闪耀着医务人员的身影,回响着毓医人救死扶伤的崇高奉献之歌。

百年薪火递嬗,光耀齐鲁杏林。

改革开放40年,我们谱写了医院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回顾过往,医院的改革发展一路峥嵘,一路高歌。展望未来,毓医人豪情满怀,信心倍增。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全力实现健康烟台的目标保驾护航!

新闻推荐

今天集中返程,注意绕行7个收费站, 切勿超速抢吃免费“大餐”

晨报讯(YMG记者安益通讯员彭川东黄爱华摄影报道)今天是国庆假期最后一天,也是高速公路小型客车免费最后一天。按照往年车...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