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发布,构建“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六点突破”的全域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 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烟台日报 2018-09-21 08:49 大字

《规划》指出,烟台要充分发挥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东部沿海重要开放城市优势,以各类国家级、省级园区和功能区为重点,聚集优势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型升级,带动全市各区域、各领域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联动融合发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名城、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示范区和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有了纲领性文件。19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探索新常态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推动烟台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巩固提升核心地位,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22年,展望到2028年。发展布局———

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六点突破实现率先突破、走在前列,规划蓝图来引领。《规划》强调,要强化主体功能区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势基础和发展潜力,积极构建“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六点突破”的全域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推动全市各类区域创新、协同、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全省“综试区”建设率先突破的强力引擎。“一核”引领。突出中心城市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核心引领地位,加快城市功能完善与产业有机更新,突出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烟台开发区、福山区板块,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芝罘区、莱山区板块,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区、牟平区板块,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蓬长协作区板块,促进各区域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引领极。“三带”协同。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强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全市县域各功能区错位发展,突出烟台西部动能转换支撑带、南部动能转换崛起带和中东部绿色发展示范带三大县域特色板块,形成基础优势突出、产业联系紧密、功能协同合作的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市县域新旧动能转换差异化、特色化、全域化整体提升。“六点”突破。充分发挥烟台市海洋强市优势,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按照“海陆统筹、双向拓展,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集中集约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港口、海岸带、海湾海岛的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规划建设环金山湾、环芝罘湾、环八角湾、环龙口湾、环莱州湾、环丁字湾六个资源特色突出、发展定位清晰、配套体系完备的重点湾区,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快速突破的爆发点。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力八大产业打造集群高地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规划》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新”“四化”为主攻方向,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扩规模、提品质、增效益、促融合为抓手,以现代海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端化工、文化旅游、高效农业、医养健康、现代物流等产业为重点,推动存量变革、增量崛起,打造一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群高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现代海洋产业。以建设海洋经济大市为目标,深入实施“海洋强市”战略,以“智慧海洋”为引领,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海洋工程装备制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重点突破,加快海洋产业升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

装备制造产业。围绕汽车、核电、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智能制造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以结构升级、规模扩张为导向,重点培育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集成电路、新型工业软件、数字经济,建设国内重要的消费类电子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和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

高端化工产业。按照高端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产品转变,从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打造全球领先的聚氨酯制造基地、国际一流的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研发制造基地。

文化旅游产业。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整合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与品质提升,建设成为以特色文化为灵魂、以特色旅游为载体、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名城,叫响“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品牌。

医养健康产业。把握健康需求增长升级和生命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提升生物医药工业发展水平,创新医养健康服务模式,促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

高效农业产业。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瞄准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特色化、集群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现代物流产业。围绕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培育现代供应链物流等新增长点,推进物流业创新集聚发展,把烟台市打造成立足山东半岛、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创新驱动引领动能转换———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着力在强化科技供给上实现新突破。《规划》强调,充分发挥山东半岛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集聚培养创新资源,搭建提升创新平台,强化创新载体,优化完善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打造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选择一批尚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储备支持。推进关键领域创新,组织实施创新发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智能制造、海洋经济、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突出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科研基地,尽快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群体性技术突破。

建设一流产业创新平台,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平台、海工装备研发平台、新药研发平台以及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作用。建设提升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中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韩(烟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推动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加快众创空间建设。鼓励利用各类园区、废旧厂房、闲置楼宇、招商平台、新城建设等资源条件,构建一批开放式众创空间,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满足不同群体创业需求。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发展一批机制灵活、服务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加强创新平台、中试基地和孵化器建设,完善融资、研发设计、科技成果检测等关联服务,促进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无缝对接。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程序与规则,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建设军民融合示范市为统领,加快推进军民科技融合,建设军民融合技术、质量、标准、计量测试以及信息交流、融合成果展示、中介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提升工程、保护工程、运用促进工程、质量提升工程和发展环境建设工程。深化改革激发动能转换———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还要着力在推动开放发展上实现新突破。《规划》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谋划、协同推进,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全方位构建有利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制度体系,激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动力和活力。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国有企业在动能转换中的重要带动作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发挥民营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行政权力事项和投资审批事项,严格实行“清单”管理,进一步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积极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审慎监管,量身定制监管模式,为新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以企业问题为导向,创新服务方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政府服务针对性、规范性和服务效率,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系统降低企业办理各项事务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放宽投资准入,通过规划布局、技术标准引导市场投资行为。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除国家、省明确要求市级管理和涉及全市重大规划布局、重要资源开发配置的项目外,全部下放县(市、区)管理。推进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提高市场化水平。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需求创新金融服务,重点围绕产业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创新等方面先试先行。

创新园区体制机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等各类园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积极推动高新区适当扩区与东部新区和牟平区融合发展,推动开发区与保税港区、临港临空经济区联动发展,加快搬迁综合保税港区,进一步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和转型升级主阵地作用,更好地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新动力。

优化乡村振兴机制,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涉农乡镇(街道)。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烟台实际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流转办法,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

创新绿色发展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源头防治,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突出抓好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中德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示范试点工作,做大培强节能环保产业,推动产业绿色化。重点做好钢铁、水泥、电解铝、轮胎、船舶、煤炭等六大行业的产能控制和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助力动能转换———推动开放合作“三个转变”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走过改革开放40年辉煌历程,烟台的对外开放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指出,实施新一轮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开放合作向结构优化、领域拓展、效益提升转变,加快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开放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再造开放引领发展新优势。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实施“海外烟台”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建设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和重大项目,在俄罗斯等国家建设一批境外能源资源储备基地。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开放陆海大通道建设,畅通北部沿海大通道,接入新亚欧大陆桥,建设胶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东北亚与中东欧的交通、物流、信息、商贸综合陆海空联运枢纽。

高水平建设中韩(烟台)产业园,依托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牟平沁水韩国工业园,高点定位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核心区、拓展区联动协调发展,打造以高端产业引领、高端研发支撑、高端人才聚集、高端资本密集、高端品牌经营为特征的新型园区。以中韩(烟台)产业园为支点,创新东北亚经贸合作新模式,积极拓展对韩日经贸投资合作领域,把中韩(烟台)产业园逐步打造成为中日韩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成为山东面向东北亚合作与开放的战略高地。

加快对外贸易强市建设,积极推进烟台保税港区东区整体西迁,加快东西两区融合,建设全球性贸易销售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和交易结算中心。加快省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构建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支持企业建设出口商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打造海外烟台新名片。全方位深化区域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产业转移。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主动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主动对接青岛,加强与青岛市威海市在经济技术、区域开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开拓、人才科研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产业互动、要素共享、设施共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强化动能转换支撑保障———设立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现代产业集群的崛起壮大,离不开基础设施等要素条件。《规划》强调,要全面提升重大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水平,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以“两铁两港两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推进环渤海潍烟高铁,构建起烟威地区快速通达京津冀、东北及中西部地区的最便捷铁路通道。开工建设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高标准全线贯通德龙烟铁路,打通沿海港口集疏运动脉。开工建设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提升烟台蓬莱国际机场枢纽地位,合理布局通用航空机场。瞄准世界一流港口目标,统筹全市港口整合、西港区建设和老港区改造搬迁,进一步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快形成集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于一体,四通八达、高效便捷的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

高标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推进智慧城市云、烟台门户网、市民卡便民服务平台等“六个一”工程,实施数字城管、数字惠民行动、实施电子政务行动,推进城市智能化运行。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支持制造业重点企业参与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加快推进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等高等院校建设和上海交大现代教育示范园区建设。健全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评价激励等政策体系。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高端紧缺人才的科研成果转让、奖励所得等给予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通过股权、期权、分红激励等措施,让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

完善金融保障机制,推进银行等法人金融机构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扎实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充实后备上市企业资源库。持续推进金融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工作机制,完善风险企业动态监测、预警预案和销号管理制度,做好担保圈核心企业风险化解工作,加强信贷数据调度和预警,力争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引导扶持力度。设立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支持引导力度。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研究选择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点行业(项目),按程序先行先试临时性的期末留抵退税政策。争取国家支持,启动烟台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满足新旧动能转换实验区建设需要。依托烟台开发区、烟台高新区、烟台保税港区、招远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园区,充分借鉴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等制度创新。YMG记者侯召溪>>>新闻链接■八大产业重点建设内容现代海洋产业。建设国家海洋生态牧场示范区。创建长岛国家公园。支持烟台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国家海洋应用信息服务中心、国家海产品质检中心发展。建设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中国金枪鱼交易中心。

智能制造产业。建设烟台机器人产业聚集区、烟台车体型材基地、南山航空材料产业园、烟台东岳百万台发动机及变速器基地、舒驰新能源客车产业园、烟台国家级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中集来福士深海平台试航基地、烟台中科卫星遥感产业园、莱山核电装备模块化制造项目、上汽CVT自动变速器总成项目、高新区遥感卫星大数据中心产业化生产基地、栖霞同兴奥图泰矿山机械生产基地、龙口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烟台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烟台稀土金属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美尔森新材料研发、烟台芳纶纤维产业基地。

电子信息产业。建设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区、中德高科技产业园、烟台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及海洋虚拟现实产业园、烟台中金大数据产业园、芝罘区云数据基地、烟台(芝罘区)智慧产业园、烟台持久智能时钟产业园、金宝电子工业园、烟台颐新电子商务产业园。

高端化工产业。建设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推进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高附加值延伸、南山集团乙烷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

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烟台国家级广告创意产业园、莱州中国功夫影视文化产业基地、中传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登州古城文化旅游带项目、胶东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朝阳所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海阳、蓬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招远黄金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仙境海岸芝罘湾港区整体提升改造、烟台艾山温泉旅游开发、金山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崆峒岛旅游开发和张裕酒文化旅游项目。创建长岛5A旅游景区。办好烟台国际葡萄酒节。

医养健康产业。创建烟台国家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和烟台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建设烟台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东方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石药集团烟台生物产业园、烟台乐康金岳健康产业园、烟台医药健康综合产业园、绿叶健康城、乐天医疗健康产业园、通圆共和生物科技产业园。

高效农业产业。建设烟台(栖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烟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蓬莱农高区)、莱州“种业硅谷”、烟台栖霞山东果品拍卖中心、莱山瀑拉谷休闲产业园、栖霞广耀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

现代物流产业。建设烟台回里保税物流中心(B型)、山东济铁烟台物流园、中邮集团烟台包裹陆运中心、福山铁路货运物流产业园、传化智慧物流科技城、家家悦胶东综合物流加工工业园、新加坡丰树烟台现代产业园、烟台快递物流产业园、莱山空港产业园、烟台骅达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海阳商贸物流产业园、栖霞宏达交通物流信息平台。YMG记者侯召溪整理■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内容铁路。加快建设环渤海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加快建设莱西至海阳高铁。

公路。推动龙青高速公路建设、国道G228丹东线烟台开发区至牟平段改建工程、烟台莱州(土山)至青岛黄岛(董家口)通道、G204烟上线莱阳段改建工程等项目,规划建设国道G228丹东线莱州土山(莱州昌邑界)至金仓段改建工程。

机场。推进烟台机场改扩建,支持栖霞、莱州等通用机场建设。

港口。推进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航道拓宽工程、莱州港西防波堤和10万吨级航道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推进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工程。

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海阳核电基地,规划建设烟台港西港区LNG、龙口LNG、蓬莱宝塔石化LNG、莱州LNG项目,加快建设烟台西港区至淄博成品油管道和原油管道复线。

水利基础设施。实施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启动烟台老岚水库前期工作。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和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YMG记者侯召溪整理

新闻推荐

莱州市委巡察办组织

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本报讯(通讯员娅宁)“作为巡察干部要做到带头先学、学习全文,把修订的内容学深...

莱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