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常作济南人——元好问的济南泉水情缘

济南日报 2018-09-18 11:46 大字

□戴永夏

在非济南籍的古代诗人中,很少有人能像元好问那样,深情地热爱济南山水,跟济南泉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他工诗善文,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成就,有《遗山先生全集》《遗山乐府》等著作传世。

元好问幼年时,曾跟随义父到掖县(今莱州市)赴任,途经济南,对济南留下了深刻印象。金亡后第二年,即蒙古太宗七年(1235)秋七月,他又来到济南。他泛舟大明湖,寻访金线泉,南登千佛山,东攀华不注,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文。此时写的《济南行记》一文,不仅详细记录了他的行踪,还具体描述了济南的山水名胜,考证了济南泉水的由来,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在《济南行记》中,元好问论证了趵突泉的成因、变化及其名称的由来。他在文章中指出:趵突泉是南部山区的水汇集到渴马崖,再经地下河流到市区,冒出地面后形成的。往时泉池中的水才没过小腿,从地下喷出来的泉水高达三尺许;如今水流为草木阻塞,池水深可及丈,所以泉水喷出水面仅有两三寸高了。这泉的名字,古时称“泺”,北宋时有位太守改称它为“槛泉”,然而当地人仍叫它“瀑流泉”。“瀑流”写作“趵突”,始于宋代的齐州知州曾巩,从此便一直这样延续下来。

文中,元好问还记述了金线泉的金线之奇和发现金线之难。

金线泉的水面上,阳光一照,水纹会像金线一样,摇曳飘动。不过这种现象,即使在七八百年前的金代,也不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在朋友的陪同下,元好问在金线泉上苦苦找寻了三四天,但始终没有见到金线。可以想见,如果这金线不是如此吝啬难见的话,元好问肯定会有咏金线泉的佳作问世的。

除《济南行记》外,元好问还写有一首《趵突泉》诗,对趵突泉大加赞赏:

白烟消尽冻云凝,山月飞来夜气澄。且向波间看玉塔,不须桥畔觅金绳。

诗人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冬日的月夜,来到趵突泉上。此时,天上的云彩冻凝了一般,泉上的水雾也已经消散。明亮的月光倾洒在泉上,使夜色更加清澈明净。那奔腾跳跃的泉水像闪着银光的玉塔一般,高高矗立,显得更加美丽、可爱。有这样好的美景供人观赏,何须再到桥边去苦苦寻找金线呢?短短四句诗,就高度概括出趵突泉美丽的“冬容”。

元好问对美丽的泉水大加赞赏,对受到破坏的泉水也深感痛心。他重来济南时,适逢济南刚经历过了金末战乱的破坏,许多地方破败不堪,当时有名的舜泉就是一片狼藉。诗人来到这里,便写下了一首伤时感事诗《舜泉效远祖道州府君体》。诗的开头四句先说,舜为平民时,曾在 历山下耕田,这里至今还保留着他当年挖的两个泉池。这泉池如今什么样呢?他接着写道:

丧乱二十载,祠宇为灰烟。两泉废不治,渐著瓦砾填。

蛙跳聚浮沫,羊饮留余膻。我行历荒基,涕下何涟涟。

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乱,泉边的祠庙已破败不堪,两眼舜泉也被废弃,泉中堆满了瓦砾。青蛙在臭水坑里跳跃,羊喝水经过的地方留下难闻的腥膻。看到这样荒凉的景象,诗人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接着,他便对舜的功德大加称颂:

舜不一井庇,下者何有焉。帝功福万世,帝泽润八埏。要与天地并,宁待一水传?

在战乱年代,大舜都保不住一口泉井,不如舜的人就更没有办法了。但大舜的功德依旧造福万世,他的恩德依然惠及八方。他的功绩将与天地并存,是泯灭不了的,莫非是靠这一泉水来流传下去吗?诗人思念舜的功德,便不忍心舜泉泯灭,于是他又想亲自动手修治泉池:

我欲操畚锸,浚水及其源。再令泥浊地,一变清泠渊。青石垒四周,千祀牢且坚。

他想拿起畚箕,亲自动手疏浚泉池,让浑浊的泥沼,再变成清泉。他要用青石垒砌泉的四周,千百年下去仍然又牢又坚。诗的最后四句,他爱泉的感情得到进一步升华:

石渠漱清溜,日听薰风弦。便为泉上叟,抔饮终残年。

他想留在这里,做一个泉上老翁,每天在泉水中漱洗,听风儿在欢唱,在诗酒中度过自己的一生。从为泉的破败而伤心,到想亲自修泉,再到欲终老泉边,元好问对泉的一腔深情,令人深深为之感动。

元好问的济南泉水情缘,还表现在其他诗文中。如“羡煞济南山水好,几时正作卷中人”(《题解飞卿山水卷》)、“看山看水自由身……有心常作济南人”(《济南杂诗十首》)等佳句,都表现了他对济南泉水的高度赞美和想终生成为济南人的美好愿望。一个外乡人尚且如此热爱济南,这怎能不令我们地道的济南人更加感到自豪?

新闻推荐

8月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0.3% 芝罘“气质”最优,其次为莱山区和高新区

本报9月16日讯(记者秦雪丽通讯员彦环政)记者从烟台市环保局了解到,8月份烟台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出炉,其中市区空气...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