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公益行动举行,10名金牌实习生走进胜利油田老油田给青年学子上了生动一课

齐鲁晚报 2018-08-08 04:27 大字

本报记者邵芳重温油田奋斗史被胜利精神深深打动在来胜利油田之前,张乐之等许多学子对石油的印象还停留在加油站的印象里,所谓的石油文化、胜利精神对年轻一代而言只是缥缈的文字,少了些精神的感染。7月24日,带着对胜利油田的好奇与期盼,抱着在实践中挖掘现代人才特质的目的,10名学子齐聚胜利油田,了解老油田创新、转型、发展之路。油田科技展览馆就像一座“聚宝盆”,它向青年学子全面展示了采油、钻井、工艺等方面先进技术,追溯了油田从华一井到华八井的艰苦勘探史,描绘出一幅油田从东部到西部、从陆地到海上的勘探开发图,体现出胜利油田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代精神,艰苦的勘探开发历史、坚持不懈的技术攻关让不少学子为之震撼。暴雨过后的华八井秀丽端庄,它承载了胜利油田乃至整个华北油区无畏寻油、敬业奉献的精神,继而拉开了华北石油大会战的序幕,标志着我国石油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今它又成为胜利油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出发的精神根据地。在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讲解下,学子们重温了胜利油田50多年前的艰苦奋斗史,感悟着乐于奉献、英勇无畏、精益求精的石油精神在胜利大地薪火相传。如果说油田科技展览馆和华八井为学生揭开油田发展的历史画卷,那么让学子印象尤为深刻的则是奋斗于油田这片土地上的人。在胜利采油厂注采201站,学子们拜访了该站党支部书记、站长王友忠。他曾是一名军人,来到油田的21年间,他把员工当亲人,把奉献当本分,用军人本色履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庄重承诺。“在工作岗位上,王书记不让任何员工带着情绪上岗、回家,他始终把员工放在心中,大家也把他放在心里,他们的敬业奉献让我既感动又佩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于明飞说。带给湖南大学胡钦铱很大触动的是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的对话采访。顾心怿在回顾最初来到胜利油田的点点滴滴时,讲述在异常艰苦的油区环境下,如何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专注于机械研究,并最终突破重重困难实现了自我的价值。采访中,顾心怿还特别提及发明链条抽油机十年间所遇到的困难,鼓励青年学子在逆境中坚持、在困境中坚强。“顾院士以踏实纯粹之心研究学问,最终实现了个人价值。反思我自己,更应该抛弃浮躁的心态,踏踏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做事。”胡钦铱坦言。在两天半的采访中,胜利人身上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为祖国献石油的荣誉感与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深深打动了莘莘学子,也教会他们在浮躁的当下留一份纯粹、踏实、执着。体验现代化油企立志做复合型人才当汽车沿着狭长的进海路缓缓驶入位于莱州湾西部极浅海海域—青东五海油陆采区块时,出现在学子眼前的景象是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浪花拍岸,涛声与油井的运行声交相呼应,构成了一幅油田生产与生态共融的美好画面。“不像是油田生产现场,倒像是进入了度假村,没想到油区生产如此生态环保。”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张浩说。张浩自小长在胜利油田,然而今日的景象却改变了他对油田固有的认知。让学生惊奇的不仅是青东五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理念,还有这个浅海人工岛所包含的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智慧。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刘富锋坦言,自己所学专业是油气田开发工程,也曾多次在胜利油田学习和实践,但青东五蕴含的科技含量让他震撼。“青东五地下井网密布,而技术人员却在地上不大的空间内实现了绕障防碰的打井技术,这足以让人惊叹;近年来,青东五还通过‘四化\’建设,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全过程监控预警,以信息化技术取代了人工巡井等工作,提高了生产质量和效率。”在惊叹油田创新发展给生产带来巨变的时,刘富锋也清楚的认识到将来需要的石油人才一定是对多学科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激励他在今后的学习中开拓视野,不断完善自己。在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微生物采油研究中心,油田高级专家汪卫东为学子们充分展示了利用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这一全国先进的采油技术,体现了代代油田人面临生产难题时突破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当汪卫东提及自己执着研究的经历以及曾用鲜血培养微生物时,他的奉献精神圈粉无数。勘探开发研究院岩心库则是油田现代化管理的展示,在数层楼高的货架上分门别类地排列着油田各个年代、从各个小油田取回成千上万的岩心,最早的岩心可以追溯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化、精细化、科技化管理为油田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采油证据,也让不少学子为之竖起大拇指。为了记录下胜利油田珍贵的点点滴滴,学子们也费尽了心思,每天他们都要进行长达一到两个小时的采访讨论,采访的途中他们以视频、照片的形式记录下全过程,并在新浪微博、抖音公众号发布动态信息。于明飞坦言,在采访全部完成后,他们还将针对每一站采访精心制作三个视频,向全国大学生全面展示中石化形象、胜利油田精神与文化。青年学子来到华八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报记者邵芳摄近日,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央视网共同组织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行动——金牌实习生活动走进胜利油田。在两天半的参观、采访中,10名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的大学生先后参观了科展中心、华八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东五海油陆采平台等地;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油田高级专家汪卫东、中国石化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王友忠。青年学子在追溯油田发展的历程中感悟艰苦创业、坚持不懈的胜利精神,在参观油田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化管理中体验老油田的创新与转型。当老油田与青年学子相遇,带来的不仅是新奇,还有对新时代人才观的反思与启迪。

青年学子来到华八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报记者邵芳摄

新闻推荐

莱州法院?老干部普法调解发挥余热促和谐

在莱州法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轻时在法院各个工作岗位上奉献了青春,挥洒了汗水,退休后仍然心系法院,退休不退热,离岗不离心,在...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