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籍中探寻“错埠岭”的由来

半岛都市报 2018-03-03 11:35 大字

[情怀错埠岭]

佳木斯路社区陈连民

现在的辽源路街道大多是由以前错埠岭的区域演变而来,那历史上“错埠岭”又是怎样演化而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从史籍中来一窥她的变迁吧。

从可考的史籍中寻找“错埠岭”,最早出现相关的信息是明朝万历年。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刊出了一部《莱州府志》,由莱州知府龙文明主修,都察院右佥都御使掖县人赵跃和南京大理寺右寺丞掖县人董基编纂,全书共8卷,设53个目,共约25万字。该书的第五卷中,就记有“错皮岭”之地名,笔者认为,这就是今天的“错埠岭”。

万历版《莱州府志》为平目体,先分卷,然后在各卷中平列条目,该书的第五卷中有16个条目,其中第二个条目为《兵防》,在记述浮山寨备御千户时,列出了它辖属的18个墩堡的名称,其中的一处墩堡名为“错皮岭”。至于墩堡即是当时的报警台和堡垒。

自明代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山东沿海就设立了许多卫、所,以防御倭寇的入侵。当时的浮山寨御备千户所,设置于洪武二十一年,隶属于鳌山卫,这个千户所所址为如今的浮山所村,它辖有4个军寨,9个军屯和18个墩堡,错皮岭墩堡便是其中之一。按明代兵制,每个墩堡有军士五六个人,遇警则白日举烟,夜间放火,屯垦的军士和军户便需迎战敌人,守土保疆。

据传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有于姓人家自文登县大水泊迁至如今错埠岭居住,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先后分为三支,一个分支迁往大窑,一支迁往大鲍岛,一支留在了原地。从相关的描述来看,“错皮岭”就是今天的“错埠岭”,错埠岭村也是从那时起渐渐发展起来的。

此外,考察史籍资料,清同治《即墨县志》中也将今之错埠岭写成错皮岭,可见错皮岭之名在明清两朝皆有使用。

不过错埠岭的名称除了“错皮岭”之外还有很多,因周围埠岭环绕,故又有“环埠岭”之称,又因地处岭上,亦有“岭上”之称,最终还是因地势南埠高,北埠低,而埠岭交错,依地形而称为错埠岭。名称虽多,但根据笔者的考据,它最古老的名称,就是肇始于明代的错皮岭,清代沿而用之,而错埠岭之名,大约始自清朝末年,据民国十七年出版的《胶澳志》,其中就已将其记载为错埠岭村,当时该村有122户,722人。

上世纪90年代初,市区大规模扩张东移,在南京路以东,福州路以西,哈尔滨路以南的大片区域里,包括错埠岭一、二、三路,佳木斯一、二、三路,伊春路等,都属于错埠岭的范畴。

新闻推荐

借力环保督察“东风”,烟台市去年环境明显改善 881件交办件全部办结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四项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全部改善并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市区“蓝天白云”天数达到360天,同比增加1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在水环境方面,全市26条重...

莱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