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静的时候听她争渡
□范宁
能够让别人一直怀念,是件值得荣耀的事。公元1084年出生的她,让后世口传笔录怀念了千年。历史未予我们留下她的照片,我们依旧真情无悔地吟诵着她的名字和笔下的词句,无以止息。
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易安;她是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典范李易安;她是早期生活优裕,中年境遇孤苦,晚景流徙漂泊的李易安。易安居士是她的号,她叫李清照。
她的足迹格外耀眼,譬如泉城济南,譬如历下。许多人在描述李清照时,对她的前半生和后半生会使用反差极大的形容词:幸福、温馨、和美;苦涩、艰辛、凄惨……最后却都离不开两个字:辉煌。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是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漱玉词》。漱玉词因趵突泉景区内的漱玉泉而得名。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清澈甘美的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水面破裂,咝咝作响,然后漫石穿隙,跌入水池,如同漱玉。池岸青松挺拔,翠竹多姿。“漱玉”一名,是从成语“漱石枕流”化生而来,以玉代石,更具洁白温润的韵味。不难想象,少女李清照日复一日地在漱玉泉畔梳洗打扮时,是何等惬意无虑啊。从泠泠漱玉泉到豆蔻李清照再到婉约《漱玉集》,如此美妙地把人文景观联结在一起,这是济南史册上多么风雅的一笔财富啊!
漱玉泉的对面是李清照纪念堂。祠堂由回廊连接,亭、轩、廊、榭错落有致。“李清照纪念堂”的牌匾和抱柱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均由郭沫若题写。南院的漱玉堂陈列着王昭善雕刻的李清照像,身后是郭沫若的题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
北院是静治堂。赵明诚在莱州做知州时,为李清照书写此斋名。静治,即无为而治。堂中陈列着李清照不同时期生活的四组蜡像,分别是“书香门第”、“词坛绽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诗坛绽秀”蜡像旁边的多宝格上方有一幅诗卷,上书李清照之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纪念堂的西院是易安旧居,小桥流水、奇石松竹、亭阁耸立、叠石假山。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的纪念堂大门朝南,前后丹柱,飞檐翘角,古香古色。透过东侧“叠翠轩”里的辟景窗,山水之景一目了然。春天玉兰皎洁,迎春素裹;夏天海棠滴绿,芭蕉蔽日;秋天菊花傲霜,金桂飘香;冬天青松挺拔,修竹潇洒。
景致如昔,伊人如斯。李清照本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父亲是著名的古文家、京东提刑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录》,与欧阳修、苏东坡是好朋友。母亲是名相王珪的孙女,饱览诗书。李清照聪颖好学,幼年生活优越幸福。十五六岁时,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她离开了清荷飘香的泉城,来到汴京。在这里,她遇见了自己的爱情。尚未出嫁之前,李清照身居闺中,时常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思念与日俱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大明湖和趵突泉一脉相承,这首词写的就是李清照幼时在大明湖玩耍的场景。童年的欢快、羞涩、无忧无虑在字里行间一览无余。
一个秋日,她游走在汴京郊外,一缕亲切扑面而来:明朗清澈的秋空下,湖水倒映着远山。清风徐来,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荷叶与水草轻轻摇荡。残存着的点点荷花,散发出阵阵余香。沙岸上,几只栖息的水鸟振翅远飞。这一幕,便是清新淡雅、恬然无声的《怨王孙》勾勒出的画面。“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这情这景分明是她日牵梦萦的故乡啊!与其说李清照是借助诗词从闺思与闲愁中解脱出来,抒发超逸与欣悦的情怀,更不如说这是对济南一种叠加的怀念——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故乡的风景和醉人的气息。
大明湖畔的一波烟水间,有一股疏朗清淡之气,它来自于荷群背后的藕神祠,祠里供奉的藕花神就是李清照。“是耶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
在安静的时候听她争渡,沿着她染满盈袖暗香的笔锋,汉字都学会了青草般的呼吸。露浓花瘦后面的秋千依旧荡来荡去。点点墨痕在相思里褪去浮华,一如当年素衣素颜的她,唱过了千万遍阳关,萧萧瑟瑟地在字里行间消去残酒浓愁。她甚至想把一个个汉字束上戎装,呼唤力拔山兮的能量。故乡的月光,飘逸着风骨,婉约着铿锵,掩不住日后那几番风,几番雨,几番凉。
靖康之难后,她长期漂泊于江南,在国破家亡的凄苦岁月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最后终老于临安(今杭州)。
深夜掩卷。脑海中依稀浮现1987年水星上第一批被公布命名的十五座环形山,她也在里面。山名就叫做李清照。
新闻推荐
□赵冬左丰岐1月9日,在第三十一届山东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莱州市供电公司三项成果全部获奖,其中《依托“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的科技创新全过程闭环管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