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迈向海洋经济强市

烟台日报 2018-01-29 11:59 大字

(上接第一版)形成2个过千亿产业、10个过百亿海洋龙头企业和20个海洋特色产业园区。17个项目呵护湛蓝底色烟台市海洋事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海洋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面临的新挑战也不断涌现。

围绕做优海洋生态,去年烟台市坚持实施依法治海、生态管海,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呵护了海洋的湛蓝底色,也有力推动海域使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推进总投资8.6亿元的17个海洋综合整治修复项目,年内完成10个。新增国家级海洋保护区1处,各类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2572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面积的21%,保持全国领先。严格执行海洋生态红线和生态补偿制度,海洋生态红线区保持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42%。在全省率先推行港长制,133处人工渔港、自然港湾和渔船停泊点均设立港长。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24个,产地13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养殖总面积的90%。

“坚持统筹兼顾、人海和谐的理念,年内烟台市将继续提升海洋综合管控能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李传强说。

呵护好那一抹蔚蓝,今年烟台市秉承“海洋生态+”发展思维,全力构架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新格局,严守海洋生态红线,确保全市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保持40%以上。另外,确保总投资8.6亿元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全部竣工,整治修复岸线6.3公里,恢复湿地、绿地96万平方米。全力支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全面启动海岛岸滩整治修复和生态岛礁工程,争取长山尾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做大做强三大新兴产业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转变,要有一条科学合理的规划路径,烟台的答案是什么?答:加快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步伐,突破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创新为引领,今年烟台市将立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探索建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开展海洋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打造“政产学研融”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做强海工装备、海洋生物两大产业联盟,做大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东诚药业、烟台港集团等海洋龙头企业。同时,以烟台中韩产业园、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载体,加快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海洋文化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三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业和海水利用业三大新兴产业,力争今年全市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产值突破840亿元,增长17%。

探讨海洋产业发展,滨海旅游业无疑是新动力和新亮点。李传强表示,烟台市年内将组织实施《烟台市全域旅游规划》、《昆嵛山至长岛滨海一线旅游专项规划》,推进总投资2437亿元的76个重点旅游项目,设计20条文化旅游主题线路,争取旅游总消费突破1000亿元,增长12%。

坚持生态优先,今年烟台市将打造海洋牧场升级版,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进离岸海洋农牧化建设,掀起海洋渔业“第六次发展浪潮”,在长岛开展深远海智能化网箱示范,在莱州开展深远海大围网示范,全市建成海洋牧场管理平台8处、各类海洋牧场示范区20处,总面积突破100万亩。此外,重点培育10处“育、繁、推”一体化渔业种业龙头企业,打造“水产种业硅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水产健康苗种供应基地,推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雪天,莱州老人 感受含在口中的温暖

本报讯(通讯员孙玖良YMG记者尹琳摄影报道)昨日,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市慈善总会联合市口腔医院在2016年新设立了“孝口福”关爱无牙老人慈善救助项目,2017年救助范围扩大至所有集中供养和分...

莱州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