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建设人工渔礁、年年增殖放流,滨海保护海洋环境、修复渔业资源 水质好了,鱼虾多了

大众日报 2018-01-17 03:51 大字

潍坊滨海渔民出海归来,收获满仓。□本报记者石如宽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袁彦奎张芸超

“我们出海时,经常看到乌贼、小章鱼,这些自然繁殖的鱼类和海洋生物现在越来越多。”潍坊蓝色畅想休闲渔业有限公司养殖户李国训说。

无独有偶,渔民袁训丰多次在清澈的海面上看到跃出水面的海豚,也发现潍坊滨海区防潮坝、观光大堤的石缝里生长着牡蛎、海螺等。“现在滨海海域的水质非常好。以前只有在烟台、青岛海域才出现的一些海洋生物,滨海这里也有了。”滨海广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董事长魏克宝说。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林水海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张晓彦说,滨海区通过保护海洋环境、增殖放流、创新渔业生产模式等,保护了莱州湾渔业资源,为海洋生物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了良好条件。

潍坊滨海区有510平方公里的海域,盛产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500多种海产品,渤海梭子蟹、大虾、海肠、牡蛎、蛤类等更是闻名遐迩。为给海洋生物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滨海区建设了多处人工渔礁。莱州湾单环刺螠近江牡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成为国家级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栖息在这里的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保障。

据介绍,滨海已有老河口白蛤蜊、老河口牡蛎、莱州湾沙蚕、大家洼盐田卤虫、大家洼鳎米鱼等5种海产品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公里长的观光大堤犹如一条长龙直插深海。“大坝建在海中,既能防御风暴潮,又有防沙、汛期行洪排涝、控制海域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亲海近水观光旅游等功能。”张晓彦说。

据了解,为促进近海渔业资源修复,滨海区年年向近海海域投放鱼虾蟹贝等经济类鱼苗,累计放流梭子蟹苗9600多万只、中国对虾3.5亿尾、贝类苗4.5亿粒等。去年7月,滨海区开展了公益放流项目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分别投资269万元、479万元,在莱州湾近海放流海蜇、稚蟹、中国对虾、牙鲆、半滑舌鳎等鱼类。

魏克宝说:“随着放流增加,明显感觉到捕捞量上升。”广通水产现有渔船30艘,每年可提供梭子蟹、爬虾、对虾、竹节蛏、海螺、花蛤、毛蛤、海肠等海产品1万多公斤。

潍坊龙威底播型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和潍坊渤海田园型海洋牧场创建项目,2016年获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建设。龙威底播型海洋牧场位于滨海区老河入海口东,占地53265亩。这里既有采贝体验区,也有渔夫垂钓区以及海产养殖等多种业态。“我们想把潍坊30多万人的钓友吸引来,做大海上旅游。”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水产板块经理王建秋说。

“现在滨海的海水水质不错,开发海上旅游潜力很大,这是我们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蓝色畅想公司副总经理李强说,目前公司已购置多艘豪华游艇及海钓用船,供游客观光,进行海上垂钓,以及撒网捕鱼等,让游客亲身感受海上劳动的乐趣,体验海上风情。

新闻推荐

喊冷的市民还记得世纪寒潮吗 其实今冬偏暖,全省整体气温偏高0.5℃

近期持续低温黄河结冰,济南段首现淌凌。本报记者周青先摄本报济南1月11日讯(记者高寒)11日,山东半岛地区的雪势已经出现减弱,但与此同时,济南地区的人们却直呼“太冷了”,甚至有人说,...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