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吃豆子、“放龙灯”、“打灰囤” “二月二”中的胶东民俗风情

烟台日报 2018-01-16 09:21 大字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五谷丰,解民忧。”在烟台,“二月二”作为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其实不仅有理发和吃豆子的习俗,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民俗活动。

烟台民俗专家刘正中告诉记者,前些年,胶东半岛尤其是农村地区,对于“二月二”的讲究甚是严格。人们在吃的方面,除了吃豆子外,还要吃饺子,寓意为龙耳;有吃烙饼的,寓意为龙鳞;还有吃面条,寓意为龙须。“二月二”这天还禁针线,在烟台许多地方,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停止针线活儿,免得“伤了龙目”;要停止洗衣服,恐怕“伤了龙皮”。二月二这天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在蓬莱、龙口等地,这一天有“撒灰引龙”、“打灰囤”的习俗。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家家户户就开始撒灰了,用簸箕盛着草木灰,沿着自家房子外围墙根密密地撒一圈,因为这条灰线又细又长,形似传说中的龙,所以这个举动也被叫做“撒灰引龙”,寓意把象征吉祥的龙请到家里。打囤,又称“打灰囤”、“围仓”,就是用草木灰在场院和庭院里撒成若干仓廪状的图案。打囤要在二月二的早晨,一般由当家人来打。先用簸箕盛上草木灰,用一木棒轻敲其边沿,使灰徐徐落下,成一寸半宽的灰线,边打边走,围一圆圈,名为囤或仓,中间再放上少许五谷杂粮即成。粮食有放在地上的,也有在圈中挖一小坑,把粮食放在坑内的,还有的在坑上盖一石块、砖头或瓦片,到第二天看什么种子先扭嘴发芽,就说今年收什么。在龙口、莱州等农业重地,这种习俗一直非常讲究,家家户户都恪守不爽。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虽然是传说,但是这个节日提醒人们春天来了,该斗志昂扬参加新一年的生产生活中去。“就说吃炒豆吧,这个时节吃对身体也很好。”刘正中说,二月二后,雨水多了气温高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二月二”提醒人们将今年一年的工作打算做好,做好准备,只要风调雨顺,肯定是个丰收年。“二月二”还有出门踏青的习俗,这提醒人们,走出家门,开始锻炼身体,趁着温度适宜、空气清新、万物复苏的时节,这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开阔视野都很有好处。

为什么二月二要炒料豆呢?老人们有好几种说法,“救金龙”一说最为普及。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帝,令司掌天河的玉龙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玉龙不忍,偷降大雨。玉帝便将其打下天宫,压在大山下,山下还立了一块碑,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为救龙王,人们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只好召龙王回天庭,继续给人间行云布雨。而从此,二月二爆玉米花、炒黄豆也在民间相沿成俗。大约在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联系惊蛰节气,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民俗活动。YMG记者钟嘉琳YMG记者唐克摄

新闻推荐

拓宽技术服务链,逆境淘金 中石化地球物理胜利分公司在转型升级中培育发展新动能

2017年12月下旬,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胜利分公司承担的“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探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项目”,通过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验收,标志着该公司地震勘探服务由找...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