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文明的力量, ———莱州市以文明塑造城市风骨与灵魂

烟台日报 2017-10-20 08:47 大字

文明,如同一个魔法师,能够穿透钢筋混凝土的坚硬,让莱州散发着由内而外的美丽。今年上半年,莱州市用于民生事业的财政资金达23.1亿元,同比增长16.9%。承诺为群众办理的12方面、25件为民服务实事全部达到或超过时间进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显著提升。

如今,徜徉在莱州街头巷陌,诗意碧水,生态文明;树绿花红,环境优美;车水马龙,文明通行;夜景璀璨,流光溢彩……一个转弯、一次凝眸,人们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志愿精神唱响文明好声音志愿者,是城市的文明使者。莱州,因为他们的坚持、付出、奉献,显得更有温度,更有气质。行走在莱州大街小巷,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或在街巷清扫卫生,或入户走访,或在主干道口协助引导交通……一批批敢于奉献的志愿先锋队、“草根”志愿团队成为莱州一道文明风景,志愿服务已经成为莱州市民的自觉行动。在志愿者的劝导下,想贪一时之快闯红灯的市民退回去了,想霸占非机动车道的机动车刹车了。近年来,莱州不断加大志愿服务工作力度,强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搭建了市镇村三级爱心服务平台,不断壮大青年志愿者、慈善义工、巾帼志愿队等志愿服务队伍。目前,这支庞大的队伍已成为促进烟台市传承社会文明、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相继开展了以“爱在莱州”为主题,以爱心救助、敬老助残、环境保护等为内容的“十大爱心行动”,积极推进“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爱心社团运行模式,引导爱心市民和团队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莱州市深化志愿服务,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打造“学雷锋服务站”60处,为市民提供饮水充电、图书借阅、公交导乘等15项便民服务。同时,设立爱心服务站、邻里互助社1300多个,引导爱心市民和团体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全市志愿服务者达到10万多人。身边好人传递文明新风尚暖流激荡,善美汇聚。作为“四德工程”发源地,莱州始终坚持在“有形正能量”与“鲜活价值观”上狠下功夫,市民素质得到大幅提升。从跪地救人的綦燕丽到最美“让路哥”徐雨露,从见义勇为的李京珊、刘庚申、姜利、陈照才到莱州最美交警于成英、王伟光……他们或奉行孝道、悉心敬老,或面对危难挺身而出,他们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是在基层中涌现的“凡人善举”,他们树起了“文明莱州”的金子招牌,凝聚起文明莱州的品牌力量。而这些暖心的“平凡小事”彰显的是莱州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明基因。近年来,莱州市每年开展“身边好人”全民推荐评选活动,目前,市镇村三级层面已形成5万多人的道德“群英谱”,从中选出并表彰莱州市“百面旗帜”“十佳爱心人物”“道德之星”1000多名,全市涌现出全国“时代楷模”李登海以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人、中国好人9人、山东好人23人。

一个好人,一面旗帜,鼓舞人心,引领方向;一个典型,一种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管是道德典型还是莱州好人,不管是身边的志愿者还是参与文化义演的百姓,他们集中展示了烟台市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诠释了厚德莱州的精神内涵。点滴温情彰显城市大关怀如今,每个经过莱州北路黄金公司路口的市民都会发现,在路口东侧的非机动车道上,一座崭新的马路遮阳棚已经投入使用,不少骑电动车、摩托车上班的市民正在棚下等候绿灯放行。城市文明不仅仅体现在大工程、大项目上,更体现在城市小细节的人文关怀上。非机动车道遮阳棚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目的就是为市民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空间,避免市民因下雨或太阳暴晒而去强闯红灯造成不必要的危险,这也是减少停车越线、抢道乱行、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现象的一个有效措施,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家文明出行,共同维护畅通、有序、舒适的交通环境。另外,遮阳棚上还印制了关于文明城市和倡导文明交通的宣传标语,让市民在等待时既感受到方便,也能接受文明交通知识的教育,让文明意识深入每个市民心中。除了设立马路遮阳棚,莱州市还在市区黄金公司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线上设立了二次过街安全岛。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将人行横道划分成两部分,这样行人在横穿路口时可以分两个绿灯时段通过。搭一个遮阳棚,规划一座安全岛,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工程,但这些却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小举动,体现的是城市的人性关怀、文明程度。城市建设打造宜居新莱州莱州市把城市化建设作为突破口,突出规划引领,按照“提升中部、完善东部、拓展西部”的城市发展思路,高标准修编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带、先进制造产业带、高效生态农业带、滨海休闲旅游带,实现产城、港城、海城、山城深度融合发展,到202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40万。完善城市功能,高标准实施“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福禄山公园、城区集中热源供暖、地下管廊等重点项目,今年底前全部完成“1条国道、2条省道、4条县道、9条市政道路”大修改造工程,明年底前打通城区剩余“卡脖路”。提升城市品质,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完善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对市民的教育引导,大力倡树文明新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全力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文明的触角正不断向农村延伸,目前,莱州市978个村居全部建成农民健身文化场地以及相配套的健身器材、设施,在为村民提供休憩场所的同时,也为全市1000多支农民文艺团队提供了活动舞台。同时,连片打造精品示范点68个,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60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乡村公路硬化、重点村居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80%以上的村庄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全民行动托起文明新高度莱州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开满文明的花朵。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百姓,全体莱州人民都是文明的代表,在大街小巷、学校社区、公园广场等地,无不体现出文明的风采。莱州市将市区划分为21个网格,确定21名市级领导为各网格第一责任人,每周采取会议调度、实地督查、现场办公等形式强力推进,督促责任镇街部门立行立改,累计整改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事项196个。诚信是无形的,它根植于莱州人的内心;诚信又是有形的,它体现于莱州人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企业,莱州市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单位、星级文明诚信业户评比推荐活动,每月在政府网站、广场LED屏公示诚信“红黑榜”,建立商户“诚信二维码”,亮星级、比诚信成为全市经营业户的新常态。文明在机关,莱州市广泛开展“岗位学雷锋”等活动,推动“优秀机关服务品牌”和“群众满意窗口”创建常态化,涌现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国检局以及“新心服务”“彩虹工程”等优秀机关服务品牌、优秀行业品牌137个。文明在社区,围绕强化社区教育、提升社区服务、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优化社区管理,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全市80%以上社区达到文明社区标准。文明在村居,深入开展文明街巷、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善行义举四德榜、道德文化讲堂、道德文化一条街等平台载体达到1400多处,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展示群众文明风尚的重要载体。文明作为一种内在气质、一种信念力量、一种价值取向,已经深深扎根在全体市民的心中。如今的莱州,城市不仅有“颜值”,更在骨子里透露出文明的“气质”。王玉俊杜延波程杨

新闻推荐

“高层次专家人才莱州行”活动举办

达成合作意向34个,对接率100%本报讯(YMG记者李仁通讯员卢璐)日前,莱州市举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暨高层次专家人才莱州行”活动,3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

莱州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州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