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家教
冯彩文
我父亲冯宝珪,是一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的事业。在家里,他则以无言的教诲、无形的力量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影响着我们这些子女们。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担任掖县(今莱州)副县长时,我读高三的姐姐由于学习用脑过度,突然生病,医生诊断为脑神经错乱。当时教育部门临时安排她到县电影队学习放映。姐姐很勤奋、很努力,很快掌握了放映技术,而且成为了业务骨干。当时电影队正好缺人,于是姐姐就被留在了县电影队工作。姐姐的工作当时很令人羡慕。父亲察觉到姐姐的工作没有履行正常的招收手续,有特殊照顾成份,这样下去会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于是便毅然决然地说服姐姐放弃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让姐姐回到老家乡下务农。后来我们兄妹几人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没有一人依仗父亲的职位得到特殊安排和照顾。
父亲在职时分管工贸和交通,他每当有事或回家要坐车时,到了汽车站,站里的同志们总是热情地把他送上车,享受和站里职工一样免费乘车的待遇。可我每次陪父亲一起乘车,上车后父亲总是把我撵下车去补办一张车票,从不允许我沾他的光免费乘车。站里的工作人员也不敢违背他的指示。父亲就是这样严以律己,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家人和他身边的人。
父亲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也不允许我们有丁点不端行为和不良习惯。那年我的小弟被部队选中当了兵,全家人都为之感到高兴和荣耀。好不容易盼到小弟回家探亲,却发现他学会了抽烟。父亲不容置疑地坚决要求弟弟戒烟。可戒烟哪有那么容易?为了弟弟能下决心尽快戒烟,父亲当着弟弟的面丢掉了自己抽了一辈子的老烟袋,为弟弟做出榜样。在父亲的感召下,弟弟不仅立马把烟戒了,且至今几十年过去,他再没抽过烟。
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离家很远,有将近30里路,每周回家一次,来回都是步行,很辛苦。后来看到有些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同学陆续骑上了自行车,我就回家向父亲要求,也要骑自行车上学。可父亲坚决不同意,说不能只和条件好的比,只要你们同学中还有没骑上自行车的,你就甭想有这个优先权。所以一直到高中毕业,我总是每个周六下午步行两个半小时走30里路回家,然后星期天下午背上一个周的粮食,再步行30里返回学校。一直以来,我们兄妹作为父亲的儿女,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优越感,有的只是比别人更严厉的要求和严格的约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参加工作了,自己挣工资了,结婚时想买件像样的衣服,就托我的弟弟从北京帮我买了条毛料裤子。那条裤子价钱不菲,近30元。父亲见我花掉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买一条裤子时,非常不满意,坚决不允许我穿。他十分严肃地批评我说,这样做你不觉得太奢侈、太铺张浪费了吗?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许多地方的百姓还在解决温饱问题,你穿这么一条裤子,心安吗?再说,这样不觉着会脱离群众吗?要记住你做为一名共产党员,永远是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永远不要脱离群众……我聆听着父亲的教诲,乖乖地把这条裤子压到了箱底。至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一直保存着它,因为它是父亲严格家教的见证。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许多年了,但是他的教诲却一直激励着我们成长。可以告慰父亲的是,我们兄妹几人都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个个脚踏实地地为国家做贡献,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父亲树立的家风一直在我们的家里传承……
新闻推荐
程派经典再现淮南 国粹盛宴精彩纷呈 迟小秋领衔《锁麟囊》获满堂彩
本报记者廖凌云/文张越/图11月1日晚,淮南剧院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北京京剧院下基层慰问走进淮南首场演出精彩举行。由著名京剧...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