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方言的韵语式谚语

烟台日报 2022-02-22 07:37 大字

□婴里

一般说来,汉语的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统称为“熟语”。其中“谚语”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形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同样,每一个民族语言的方言也有独自创制或再加工的谚语。相比于其他熟语形式,谚语在语言形式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其“诗化”特征,也就是受中国古代诗歌和民歌等影响,具有的韵律性和音乐性。

近考胶东方言常用的谚语(下称“胶谚”),它们在源头上或为原创,或为对通语或其他方言谚语的改造;在使用范围上,或地域广泛,或为一县市区所独有。从押韵的角度看,其中有小部分为非韵语形式。如“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宁叫身子受苦,不让脸发热”等。“胶谚”更多是以韵语方式呈现的。同时,在内容、词义理解和结构方式上既有通用谚语的共性,又有“胶谚”的个性。

在内容上,“胶谚”表现最多的是人事类。其一是人品修养。如“跟着好邻学好邻,跟着姑娘会下神”。此处的“姑娘”指女巫,“下神”即“降神”,俗称“跳大神”。又如,“只见人的弯弯纂,不见自个邪楞眼”,比喻人要有自知之明。其二是处世、人情类。有地方特色的如“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没眼的”,“没眼”是“没眼色”的省略。还有“疖子不出脓,到老是块病”,用以比喻矛盾要及时解决。还有更近于全民谚语的“不怕慢,就怕站”“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吃了人家嘴短,拿了人家手软”,等等。其三是写人情世态的。“铁拐李,把眼挤。你胡弄我,我胡弄你”“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第二类是关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因胶东多为沿海,所以就有“嘉吉头,鲅鱼尾,鰆鰆身子,鲫鱼嘴”“生吃蟹子活吃虾,砸巴砸巴吃蛤蜊(蛤蜊音gala)”等。还有滋味的体验:“葱辣嘴,蒜辣心,辣椒辣到脚后跟”“头辣,腚臊,老人爱吃半中腰”(描写萝卜)。至于“一层布,遮层风。十层布,过去冬”“针眼大的洞,牛头大的风”“擀面省,煿饼费,古扎(饺子)馅子白打赘”,都体现着往昔的苦寒生活及节俭的意识。

第三类是天文物候。如“八月十五涝了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其精彩在于“涝了月”与“雪打灯”的对仗。中秋是雨季,把阴雨形象地称为“涝了月”,抓住了“月”的时令特点,“雪打灯”也以元宵灯会与“雪”交集而顿生诗情。描写启明星与长庚星的运行变化,莱州版本是“大毛龙出,二毛龙颠,三毛龙出来明了天”;莱阳版本是“大毛龙跑,二毛龙撵,三毛龙出来白(音bo)瞪眼”。或许其他县市还有更多的表达,只是“毛龙”的命名还不清楚其来由,也只好先“白瞪眼”了。再如“该冷不冷人受病,该热不热不收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之谈;“东虹(音jiang)雾露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这就是古老的天气预报。“春风不刮,萌芽不发”则是对物候的认知。

第四类虽多为生活经验之谈,但多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相对轻松风趣,故单列为一类。如“当日笛子,百日笙,三年的胡琴压碾的声”,若无生活经验,还真体会不出那“吱吱嘎嘎”压碾子的有节奏的噪音。又如“杀了胡黍,露出马虎”,“胡黍”指高粱,“马虎”是民间想象中的野兽,或作“马猴”,常用以吓唬爱哭闹的婴孩。该谚语是指去掉伪装,显露真相。还有“要想俏,一身孝”,是着衣打扮的指导,因古时孝服为白色,所以“一身孝”是比喻白色衣服。

现在说说“胶谚”的语言结构特点。

首先是句式。因为是“诗化”的语言,故多表现了我国古诗的句式特点。句子的字数上,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都有,还有一定数量的杂言,而其中还是以五言、六言和七言为主。除了上文所引,这里再举出一些例子,四言的,如“光腚挨挨,买点逮逮”,讽刺只顾吃喝不管服饰打扮的吃货。“挨挨”即“挨一挨”的省略,是“忍受”义;“逮逮”即“吃吃”,“逮”在胶东方言中的覆盖面很大,然而究竟本字是“逮”,还是“啖”,还是别的,好像也还没有定论。五言的,如“做(音zòu)贼挖窟窿,杵上不吱声”,这个谚语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需要解释一下,“挖窟窿”是过去盗贼偷盗方式之一,夜深人静时,在人家房基下悄悄挖洞至房内,怕暴露,当然要“不吱声”了。这个谚语常用来调侃三缄其口者。六言的,如“秤杆不离秤砣(儿),老头不离老婆(儿)”。七言的,如“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能卖钱”等。

再说押韵。

“胶谚”押韵的特点之一就是押方言韵。如“要想足,俩儿一女”,按普通话“足”和“女”不押韵,而胶东方言或读“足”为“jǔ”音,这与“女”就成为近韵了。再如,“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虽然“饺”和“倒”押韵,但尾字“子”和“着”在普通话里并不押韵,而在方言里,虚词“着zhe”读“zi”,如“拿着”音“拿子”,“看着好”音“看子好”,所以,这里“子”和“着”也押韵。

第二个特点就是押同字韵。格律诗同字押韵是大忌,而谚语表现了民谣的风格,可以同字相押,如“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总受穷”。

第三个特点就是韵脚不在句末,而在倒数第二字。除上述“饺子”谚语外,还如前文“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没眼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类型,句末字一般为虚字,但也要同音或押韵。

第四个特点是近韵可以相押。如“眼经不如手经,手经不如常掇弄”。“经”韵母为“ing”,“弄”韵母为“ong”,二者韵尾同。同类的还有“该冷不冷人受病,该热不热不收成”。

再看“胶谚”的节奏。这与中国古典诗歌和汉语民歌是一致的。四言格式,可追溯到《诗经》。其节拍一般是“二二式”。如“三九/四九,冻破/碓臼”;“杀倒/胡黍,露出/马虎”。五言格式或为“二二一”,或为“二一二”。前者如“多叫/一声/哥,少走/十里/坡”“针眼/大的/洞,牛头/大的/风”。后者如“做贼/挖/窟窿,杵上/不/吱声”“疖子/不/出脓,到老/是/块病”。六言多为“二二二式”。如“吃了/人家/嘴短,拿了/人家/手软”“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倒着”。七言基本节奏为“二二三式”。如“东虹/雾露/西虹雨,南虹/出来/下涝雨”“该冷/不冷/人受病,该热/不热/不收成”。至于平仄,基本和律诗相同,但并不如律诗那般严格,因为种类繁多,这里就从略了。

“胶谚”在用词和表义方面也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首先是用词,有不少方言词语或方言词义,如前面列举的“姑娘(女巫)”“下神”“逮逮”“毛龙”“煿”“古扎”“斜楞眼”“胡黍”“马虎”,等等。其次是因为夸张、押韵等因素而形成的虚指义,前者如“辣椒辣到脚后跟”“一顿不吃软叮当”“三年的胡琴压碾声”之类,理解起来不可当真;后者如“少走十里坡”的“坡”,“要想俏,一身孝”的“孝”等,都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生活中还见到人在论说“过了冬,一天长一葱”,这“葱”是横着算,还是竖着算。顺势就想到了“樱桃好吃树难栽”,前些年见到过一篇文章,认为樱桃树并不难栽,故将该谚语理解为“樱桃好吃熟难摘”。在我们看来,这个谚语或许是以个别例子来说通理的,说成“苹果好吃树难栽”亦无不可,不过是说享受容易劳作难的道理而已吧。所以,虚的表达不宜用实的意思去理解,比如说“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坊的萝卜皮”,还真以为“萝卜皮”比瓤好吃不成?最后,在语法上,“胶谚”也偶见古汉语特点。如“饭前先喝汤,强起开药方”,后面一句是古汉语比较句式的翻版,相当于“强于开药方”。在胶东方言中,“形容词+起/似+动词”作为比较句,这是常见的,如“你还高起我?”“我不矮似你”,大家心知肚明。

因为资料的局限,这里的讨论或是挂一漏万,只希望能有更多的同道关注像百科全书一样的“胶谚”,作为胶东方言研究的一路军马。

新闻推荐

烟台市商务局 对接项目 筹备活动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刘洁衣玉林通讯员张晓鑫)“抓紧时间把相关的优惠政策、土地情况汇总给我,我才能尽快和企业沟通项目落...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